7年物流規模“奪冠”后,我國如何持續補短板、完善現代物流體系?
3月初,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發布數據稱,2022年,我國社會物流總額達347.6萬億元,物流業總收入12.7萬億元,中國物流市場已連續7年位居全球最大規模的物流市場。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物流是經濟復蘇的重要風向標。物流市場的規模也反映出了經濟復蘇的信號與信心。而其中,廣東作為全國經濟第一大省,在物流方面也被冠上了“快遞第一大省”之名。根據2022年郵政行業運行情況數據,2022年廣東省的快遞業務總量約為301.36億件,快遞業務收入約為2510.3億元,穩居全國第一。
不過,值得注意是,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會長何黎明也同時表示,我國農村物流、冷鏈物流、航空物流等短板仍然突出,生活物流滿意度有待提高。剛剛結束的全國兩會上,政府工作報告中也提到,要完善現代物流體系。“物流強國”的建設之路,尚需努力。
物流規模連續7年居全國第一
根據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2022年,我國社會物流總額達347.6萬億元,同比增長3.4%;物流業總收入12.7萬億元,中國物流市場已連續7年位居全球最大規模的物流市場。全國A級物流企業已超過9000家,中國物流50強企業收入合計近2萬億元,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物流企業開始涌現。
從年內走勢看,一季度物流運行實現平穩開局,二季度回落明顯,三季度企穩回暖,四季度穩中趨緩,社會物流總額增速基本延續恢復態勢,全年實現恢復性增長。從社會物流結構來看,2022年,各領域物流需求實現與產業升級同步調整。其中,工業品物流需求對社會物流總額增長的貢獻率超過70%,新型消費模式發展較快,再生領域的物流需求快速增長。
與此同時,2022年,我國電商物流需求韌性較強,全年實現實物商品網上物流額超過12萬億元。我國依然是全球第一大網絡零售市場,超大規模市場優勢成為支撐民生物流的重要動力。
在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總經濟師何輝看來,2022年,物流克服了疫情多點散發、頻發,以及國際局勢復雜等多重困難因素,保持了穩定的增長,體現了物流的增長韌性。
不過,何黎明也提醒到,我們還要清醒地認識到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還不是“物流強國”。整體物流效率仍然不高、產業物流供需適配性不足,物流企業綜合競爭力還不強,農村物流、冷鏈物流、航空物流等短板仍然突出,生活物流滿意度有待提高。
大灣區連接粵東西北物流與產業之路
作為全國經濟第一大省的廣東,被冠上“快遞第一大省”之名似乎也合情合理。
今年年初,國家郵政總局公布了2022年郵政行業運行情況,數據顯示,2022年我國郵政行業業務收入(不包括郵政儲蓄銀行直接營業收入)累計完成13509.6億元,同比增長6.9%。其中,廣東省的快遞業務總量約為301.36億件,同比增長2.3%;快遞業務收入約為2510.3億元,同比增長2.3%,穩居全國第一。
快遞物流專家趙小敏告訴羊城晚報記者,在廣東經濟發展中,快遞市場比重也與廣東地區的GDP的比重基本一致。“總體上,廣東快遞量占全國的比重是較高,一直處于領先地位。地域上看,珠三角一帶更是快遞運輸的重中之重;這兩年,粵北、粵西地區的比重也得到了很大提升。”
事實也的確如此。從城市維度看,在2022年快遞業務量城市排名中,廣東共有5個城市躋身排名前十行列,分別是廣州、深圳、揭陽、東莞和汕頭。其中,廣州和深圳分別為第二和第三名,僅次于金華(義烏)市。
值得注意的是,去年快遞業務量位居全國第六的粵東小城揭陽,今年連超上海、杭州兩座大城市,上升至全國第四。而同處粵東地區、2021年年快遞業務量位居全國11的汕頭市,今年已上升至全國第八。
龐大的快遞量背后是產業的身影。以揭陽為例,塑料制品、五金制品、紡織服裝都是揭陽傳統的工業基礎。電商的賦能給了這些傳統工業“新生”。 揭陽多個電商村就此發展壯大。今天,揭陽95%以上的快遞件,都是電商件。
憑借著地市聯動,廣東在頂層規劃設計上產生的力量已然不容小覷。廣州、深圳有大量專業市場,而揭陽有優質而實惠的倉儲資源,從廣深談下來的生意,轉眼就能從揭陽出倉發往世界。
到去年年底,廣東高速公路通車總里程達11211公里,增速連續9年居全國第一。這其中,就有多條是由大灣區連接粵東西北的產業聯動之路。在高質量發展驅動下,如何借物流之路“再造一個新廣東”的新角度和新可能正在逐步實現。
農村物流建設是下一步發力重點
何黎明所提到的關于農村物流短板建設的話題,同樣是本次兩會期間物流領域的“熱詞”。包含全國人大代表、中國郵政集團有限公司珠海市分公司外伶仃營業所主管兼營投員謝堅在內的多位代表委員都帶來了相關建議和提案。
事實上,早在去年全國兩會期間,作為第十三屆全國人大代表的謝堅就提出建議,希望相關部門加快農村寄遞物流體系基礎設施建設,加強協同發展以推動“快遞進村”加快實施,并加大建設運營的政策性補貼力度。
在建議中,他給出了一組數據:2021年,我國農村地區的收投快遞包裹總量達370億件,帶動農產品出村進城和工業品下鄉進村超1.85萬億元,農村地區日均包裹量超過1億件,約占全國日均快遞包裹量三分之一。
扎根珠海外伶仃島18年的謝堅深知海島居民因為交通不暢而產生的購物不易,身處郵政物流行業的他同樣了解要真正打通物流配送最后一公里十分不易,“農村地區,特別是一些較偏遠的建制村,業務量偏小、投遞成本居高不下,導致民營快遞企業‘不愿下’‘下不去’,下去了‘穩不住’,同時郵政、交通、供銷等資源共享共建機制尚未完成。”
為推動農村寄遞物流體系建設相關工作,謝堅建議,首先要加快農村寄遞物流體系基礎設施建設。他認為,應支持郵政發揮在農村末端寄遞中的基礎性作用,加大縣、鄉兩級寄遞公共配送中心、村級寄遞物流綜合服務站建設力度,創新鄉鎮郵政網點運營模式等。
“通過在村里建立分揀點,并采取每周2-3次集中收撿的模式,既能夠讓偏遠地區居民的實際問題得以解決,也不會過分消耗運力資源。”此外,謝堅還補充提到,相關部門可以出臺政策進一步推動農村寄送物流與農村電商、交通運輸等融合發展,并適當加大農村寄送物流體系建設運營的政策性補貼力度。
謝堅去年在全國兩會提出建議后,去年8月,國家郵政局給出的相關答復稱,已印發2022年“快遞進村”工作要點,指導各級郵政管理部門夯實“快遞進村”工作基礎,強化村級寄遞物流綜合服務站、縣級寄遞公共配送中心建設,推動完善農村快遞縣、鄉、村服務體系。對于不具備設點條件的建制村,則指導各地通過村郵站、村委會代收等形式實現投遞到村。
謝堅觀察到,偏遠地區正在逐步設立起三級物流電商收集點,“相信不久的未來,在村里就可以實現快遞寄取。”
3月2日,在“權威部門話開局”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上,商務部介紹稱,2022年,改造縣城綜合商貿服務中心983個、鄉鎮“大集”和商貿中心3941個。建設縣級物流配送中心506個、鄉鎮快遞物流站點650個。95%的行政村實現了快遞直達。目前,超1/3的縣快遞當天就能從縣城送到村里。去年全國農村網商(網店)達到1730.3萬家,同比增長6.2%。其中直播電商就有573.2萬家,占33.1%。
今年全國兩會期間,“快遞物流”話題再次被熱議,順豐、中通、圓通、韻達等多家快遞公司也紛紛響應,稱將加強縣鎮村三級物流共配服務網絡建設,更好服務實體經濟。
關鍵詞: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合作媒體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
科技資訊排行榜
-
2023-03-17 09:57
-
2018-09-28 11:32
-
2018-09-28 11:32
-
2018-09-28 11:33
-
2018-09-28 11:33
科技資訊熱門推薦
-
2023-03-17 09:57
-
2018-09-28 11:32
-
2018-09-28 11:32
-
2018-09-28 11:33
-
2018-09-28 1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