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人為樂弘揚精神:把雷鋒精神代代傳承下去!
1958年11月,因全國支援鞍鋼建設,雷鋒從湖南來到鞍鋼化工總廠洗煤車間,當推土機手,隨后報名到鞍鋼弓長嶺礦山參加新建焦化廠工作。1960年4月雷鋒入伍,隨部隊到撫順鋼廠參加國防工業建設。1962年8月15日,在駐地因公殉職。
雷鋒在鞍鋼工作生活了423天,在撫順工作生活了2年多,留下了許多感人的故事。1963年3月5日,毛澤東主席向全國人民發出了“向雷鋒同志學習”的號召。此后,全國掀起了一波又一波學習雷鋒的熱潮。
如今,雷鋒樂于助人、奉獻社會的善行,甘當革命“螺絲釘”、干一行愛一行鉆一行的愛崗敬業態度,刻苦學習和鉆研理論的“釘子”精神,勤儉節約、艱苦奮斗的優良作風……仍在被無數人學習、發揚、傳承。
“工人雷鋒”引領職工愛崗敬業
在遼寧省遼陽市雷鋒紀念館,一件件展品講述著雷鋒在鞍鋼愛崗敬業的故事,呈現出一個可親可敬的“工人雷鋒”形象。
在紀念館展出的雷鋒所用物品中,有一床大紅花被,背后是雷鋒公而忘私的感人故事。 1959年11月5日晚上,忽然黑云密布,雷鋒得知前天拉來的7200袋水泥都堆在工地上,立刻和調度員老陳一起喊來20多名工人,拿著席子、雨布等蓋住水泥。席子、雨布用完了,還有沒蓋上的水泥,雷鋒跑回工棚,將自己的被子拿來苫在了水泥上。水泥保住了,但雷鋒的被子卻又是水又是泥。
有人說雷鋒傻:“一床被子能起多大作用?”雷鋒笑著說:“保住一袋是一袋。”
雷鋒走了,可雷鋒精神卻在鞍鋼生根、開花、結果。 今年55歲的于長慶,在鞍鋼工程建設剝巖工程公司當工人。他告訴記者,他父親于海龍在鞍鋼化工總廠工作時和雷鋒是工友,對雷鋒非常敬佩,也學著雷鋒的樣子做好事,義務為大家修自行車、理發,還自籌資金為社區修建涼亭、書屋。
2012年,于長慶開始組建“雷鋒傳人愛心團隊”,現僅在鞍山就有10支分隊,1000余人。他們進校園、進社區、進養老院、進部隊、進企業,截至2020年,已辦雷鋒事跡展500多場,作報告500多場,組織捐贈書籍1萬多冊、助學幫困捐款捐物10萬余元。于長慶先后榮獲“全國學雷鋒志愿服務先進個人”“全國學雷鋒團隊帶頭人”等榮譽稱號。
從“學雷鋒”到“做雷鋒”
今年63歲的郭明義是全國勞動模范,被譽為“當代雷鋒”。1977年郭明義在鞍山參軍,第二年就被師評為“學雷鋒標兵”。復員到鞍鋼集團礦業公司齊大山鐵礦,先后從事7個不同崗位工作,無論做什么都兢兢業業、任勞任怨,干一行愛一行、鉆一行精一行。
2004年,郭明義開始擔任鐵礦生產技術室采場公路管理員。他每天提前兩個小時到崗,雙休日、節假日很少休息,堅持每天和一線職工奮戰在一起,搶著最累最臟最危險的活兒干。從1990年開始,他堅持20余年無償獻血,獻血量達6萬多毫升,相當于自身總血量10倍多。在他月收入不到600元時就開始資助貧困兒童,累計資助100多名。而他一年四季都穿工作服,一家人住在20世紀80年代建的40平方米單間房里。
與此同時,郭明義的愛心團隊迅速發展壯大,從2010年8月的40個分隊,增加到如今的160多個分隊、6萬多人,累計捐款200多萬元,建設希望小學兩所,資助貧困學生6000多人,救助困難群眾4000多人,參加造血干細胞捐獻的志愿者5000多人,參加遺體器官捐獻的志愿者800多人,參加獻愛心活動的人員超過20萬人次。
2014年3月,習近平總書記在給郭明義愛心團隊的回信中表示,雷鋒精神,人人可學;奉獻愛心,處處可為。我國工人階級應該為全社會學雷鋒、樹新風做出榜樣,讓學習雷鋒精神在祖國大地蔚然成風。
學雷鋒、做雷鋒成為自覺
在撫順市雷鋒紀念館,有毛澤東、周恩來等黨和國家領導人為雷鋒題詞的手跡,以及雷鋒遺物、照片等文物400多件,真實生動地再現了雷鋒平凡而偉大的一生。從1964年建館至2020年,該館已累計接待7000多萬人次參觀者,包括來自60多個國家的外國友人5萬多人次。
走進撫順,會看到許多單位以雷鋒名字命名,如“雷鋒小學”“雷鋒儲蓄所”“雷鋒號”城際巴士、“雷鋒派出所”……以雷鋒名字命名的站、崗、車、路、班組和團隊遍布城鄉。撫順已成為名副其實的“雷鋒城”,撫順人民也以“雷鋒城”而感到光榮和自豪。
雷鋒精神是撫順寶貴的精神財富,50多年來,撫順人民“一桿大旗扛到底”,始終堅持開展學雷鋒活動。20世紀60年代,深入開展“學雷鋒做革命事業接班人”活動;80年代,提出“人人學雷鋒,創建文明城”的響亮口號;90年代,倡導“發揚雷鋒精神,爭做四有新人”;進入新世紀開展“跨世紀雷鋒在行動”“人人學雷鋒,建設雷鋒城”等活動。這些主題活動串聯半個世紀,始終緊扣時代發展脈搏。用半個多世紀的堅守和傳承,實現了學雷鋒活動的常態化。
如今,學雷鋒、做雷鋒已成為撫順人的自覺行動和道德行為規范。從2006年起,撫順開始評選“百姓雷鋒”。從2006年到2020年,撫順已連續15年評選“百姓雷鋒”,評選出的154名“百姓雷鋒”中,有教師、軍人、警察、工人……一個個榜樣,可親、可敬、可信、可學。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合作媒體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
新聞排行榜
-
2021-08-17 09:13
-
2018-09-28 11:33
-
2018-09-28 11:33
-
2018-09-28 11:33
-
2018-09-28 11:33
新聞熱門推薦
-
2021-08-17 09:13
-
2018-09-28 11:33
-
2018-09-28 11:33
-
2018-09-28 11:33
-
2018-09-28 1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