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國平:三大動力助推商用車市場2023年開始復蘇_環球觀熱點
“我們確定地認為商用車行業的復蘇之年是今年,在今后三年左右會依然保持復蘇向上的態勢。”3月29日,在首屆中國商用車論壇上,國家信息中心信息化和產業發展部副處長、商用車市場研究組組長謝國平表示,“我們認為2023年商用車總量規模可以接近400萬輛,各個細分市場都有一個平穩向上的發展勢頭。”
謝國平的話為中國商用車市場的發展提振了信心。因為中國商用車的年銷量已經連續下降了兩年,規模從2020年的513萬輛降至2022年的330萬輛,特別是在2022年,商用車市場遭遇了史無前例的“寒冬時刻”,年銷量大降31.1%,規模跌至2009年的水平,更讓人感到寒氣逼人的是,這個現象在商用車各個細分市場也具有普遍性。
“現在到了2023年,我們的商用車市場也迎來了冬去春來的一年。”謝國平的這個結論是基于對過去四十多年來中國商用車市場進行全面復盤后得出的,在回顧行業發展歷程后,她發現影響中國商用車市場發展的主要因素有一主一輔兩個,主因是宏觀經濟的運行情況,輔因是產業內外政策的變化。基于此,謝國平提出,三個理由足以證明中國商用車市場將從2023年開始復蘇。
(相關資料圖)
一是中國的宏觀經濟正在復蘇向好。受到疫情的強烈干擾,2022年中國GDP的增長只有3%。面對2023年,對主流機構關于經濟增長的預測值進行平均,中國GDP有望實現5.5%左右的增長。而宏觀經濟是商用車市場的主變量,從這個邏輯來看,今年宏觀經濟修復是能夠支撐商用車市場需求回歸的主導力量。
二是車多貨少的局面改善,貨運環境好轉。“十三五”期間和2021年“國六”升級累積起來過多的商用車保有量,這種車多貨少的局面,經過2022年的出清和消化后,雖然2023年仍然處在出清階段,但是其對銷量的負向影響在逐漸減弱。另外,整個物流大環境也在隨著經濟好轉,貨運量將明顯增多,可以帶動用戶購買商用車的意愿。
三是政策方面,2023年是很多商用車行業包括環保類政策、合規類、管理優化類政策在內的多種利好政策落地執行的關鍵年份,這些政策可以形成正向的帶動作用,為商用車復蘇提供有效力量。
對于2023年之后商用車市場的發展情況,謝國平認為核心詞匯是由數量型增長轉向價值型增長。
“未來中國商用車保有量仍然有非常大的增長空間,但是增速也是會確定性放緩的。”謝國平表示,這一點從中國貨運量強度的變化規律中就可以看出。隨著中國經濟發展進入不同階段,從工業化前期到工業化中期、后期再到后工業化時期,經濟結構和工業結構是不一樣的,經濟增長所需要的貨運量也是不一樣的,也就是貨運彈性(也稱貨運強度)是不一樣的。
從發達國家過往的發展經歷來看,貨運彈性即單位GDP所需要貨運量,隨著經濟的發展呈現先升再平再降的發展趨勢,主要是由在不同發展階段,經濟的主體力量和經濟結構以及運輸方式來決定的。
這個規律同樣適用于中國商用車市場。中國的貨運彈性在過去的二十多年間是往下走的,這意味著中國GDP增量帶來貨運量的增量在變小。不過,當前中國貨運彈性還在0.5左右,未來中長期之內,只要中國經濟有穩步的增長,貨運量就會有一定的增長速度,比如說平均5%的經濟增長,帶來2.5%貨運量增速。在貨運量增長的空間之內,商用車的保有量也就還有增長的機會。但是商用車保有量的增長速度會逐漸下移。
對此,謝國平提出,在這樣一個總量發展的規律和趨勢之下,商用車產業必須要由數量型的增長模式轉向價值型的增長模式,未來中國將面對的是一個增速放緩但是價值量提升的發展階段。“我們構建商用車新的發展格局,要依賴高端化、智能化、低碳化、輕量化、專業化、定制化、國際化和后市場,以及多種多樣的商業模式。”
關鍵詞: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合作媒體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
科技資訊排行榜
-
2023-03-30 16:00
-
2018-09-28 11:32
-
2018-09-28 11:32
-
2018-09-28 11:33
-
2018-09-28 11:33
科技資訊熱門推薦
-
2023-03-30 16:00
-
2018-09-28 11:32
-
2018-09-28 11:32
-
2018-09-28 11:33
-
2018-09-28 1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