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湯向華:情系電力 以夢為馬
情系電力 以夢為馬——記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湯向華中國電力新聞網通訊員 李松
工作25年,獲得各類榮譽150多項,其中省部級榮譽26項,并多次受到上級嘉獎表彰;25年來,他從一名普通員工,一步一步成長為江蘇省技術能手、省企業首席技師、省333高層次人才、省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他,就是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國網南通市海門區供電公司副總經理、高級技師、高級工程師湯向華。
其實,湯向華的簡歷并不耀眼,1997年南京電校畢業后,就一直在海門區供電公司工作,但他成果頗豐。工作20多年來,個人在各級科技刊物上發表論文50余篇,完成創新課題28項。其中,國家級成果獎2項、省部級成果獎6項,20多項技術革新項目獲省、市表彰。獲得發明與實用新型專利26項、軟件著作權3項。他領銜的創新工作室先后培養出了4名省企業首席技師、1名市226高層次人才。他情系電力、以夢為馬,用踏踏實實的作風和敢于創新的精神,一筆一筆地為自己的簡歷添彩。 向自己發問,創意無處不在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言:“處處是創造之地,時時是創造之時,人人是創造之人。”這句話,正是湯向華的座右銘。在他看來,每個人都具有創造潛能,只要善于發現、善于把握,都能擁有無限創意,留心每個細節,創新無處不在。
湯向華是這樣想的,也是這樣做的。他善于向自己發問,他的所有創新都來自日常工作和生活之中,同事們的一句話、用戶的一件事、電視里的一個鏡頭,都能讓他獲得創新的靈感。 2008年汶川大地震,電視上有個畫面引起了湯向華的注意,四川供電公司調度人員從大樓內撤離,在廢墟中開展調度。湯向華時任海門市供電公司調度室調度班長,這一畫面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問自己:“如果我們遇到類似突發事件,調度將如何完成?” 如今已進入網絡時代,供電調度業務全部通過網絡實施,一旦發生斷網事故,調度人員要在最短時間內恢復供電,只能憑借自身記憶實施盲調。然而,隨著電網的不斷發展,主網、配網已十分龐大,涉及數萬臺設備,人腦不可能依靠記憶來實現精確調度。 “當時我就想,如果電腦里能存有一份電網實時運行數據的鏡像備份,那么即使發生斷網,只要電腦存在,就能找到突發事件發生時的電網運行狀態。”出于這樣的想法,湯向華于2008年6月開展了OMS系統中斷應急平臺的研發課題,到年底研制成功,并運用到了調度MIS系統中,該成果獲得了省公司優秀群眾性創新成果獎。 就這樣,湯向華通過不斷地向自己提問,解決一個個技術難題。 2013年5月,湯向華回鄉下老家,聽說隔壁李大娘家剛買的電磁爐因為打雷突然壞掉了,這其實是屬于過電壓引起的設備損壞故障。當時,他就問自己:“能否研發一種裝置來解決這一問題呢?” 于是,湯向華帶領他的創新團隊開始了新型低壓用戶過壓控制型進線斷路器課題的研究。他們首先從整流電路、濾波電路、穩壓電路等8個模塊中選取了4個模塊作為裝置的動作邏輯部分,并對每一個模塊所選用元件進行計算分析。隨后,對裝置進行了整體的組裝和調試 ,通過近半年的努力,終于研發成功。 2016年,該項目獲得第十四屆“海洋王”杯全國QC比賽二等獎。同時,還獲得了質量管理協會江蘇省優秀QC小組成果、 省電力行業QC成果,以及省公司質量管理(QC)成果二等獎等多個獎項。 向同事請教,完善創新成果 2016年8月,“湯向華電網運維大師工作室”掛牌,同年獲得南通市優秀技能大師工作室榮譽稱號。這是省頂尖級的創新工作室,也是高技能人才的集聚地。這不僅為湯向華搭建了一個充分施展個人才華的舞臺,也為該公司高端創新工作開辟了一條新的途徑。
在湯向華看來,一個優秀的創新課題都會經歷不斷的“肯定—否定—修正—再肯定—再否定—再修正”的過程。因此,實施創新項目時,他習慣尋找各專業的人去討論,使成果不斷完善。 “當前,新能源汽車正得到普及,由于充電標準制訂晚、推廣不到位等原因,各個電動汽車廠家的電池管理系統也千差萬別,不符合國家規定要求的普遍存在,這就給充電樁廠家的研發和推廣帶來了現實困難。”于是,湯向華決定研制一套模擬設備來解決這一難題。 2016年7月,他制定了詳細的項目開發計劃,明確調研、開發、測試、實施、維護等用時節點,確保項目在規定時間內完成。 “電池管理系統模擬設備,其數據來源主要是收集主流廠家的總線數據,并根據相關要求,固化到程序中。”湯向華說,他研發的系統,就是在設備通電后可以自動將電池的溫度、總電壓、單體電壓、絕緣電阻等信息向總線發送,完成數據核對。當外接設備后,可以自動實現與充電樁的握手、控制充電。充電時可以識別電池參數變化是否符合曲線標準,對不符合標準的情況能夠做到實時報警。 不恥下問是湯向華不斷獲得成功的秘訣。項目實施過程中,他發現產品需要增加一個硬件接口,便虛心向各位專業骨干請教,使產品外形、接口位置等硬件得到進一步優化。2個月后,電動汽車電池管理系統(BMS) 模擬設備的研制作為“湯向華電網運維大師工作室”的首個創新成果順利完成,并成功申報國家專利。 “本研究課題形成的成熟產品,可以很好地解決采用電動汽車實車作為檢測裝置,無法模擬真實故障、輔助電源系統無法驗證、頻繁充放電導致電池壽命縮短等問題。”湯向華介紹,而且它還避免了測試車輛損壞現象,其產生的經濟效益每年將達到上千萬元。 在線夾上加裝一只“鷹嘴”,接地線安裝時間可減少303.5秒。你信嗎?作為省公司2018年度職工技術創新優秀成果二等獎課題,湯向華的接地線快速安裝裝置的研制就實現了這一目標。 接地線安裝在電力檢修過程中使用十分普遍。然而,傳統的接地線由于缺乏定位裝置,操作人員在安裝時線夾容易脫落,增加了安裝難度。據統計,正常接地線安裝用時每次平均為540.1秒。 為切實解決操作時效問題,湯向華決定開展接地線快速安裝裝置的研制。期間,他先后走訪了系統內多個創新工作室和設備生產企業,向同行和專業人士請教。通過反復比較試驗,最終確定了在線夾固定部分的上柱做一個可移動L型“鷹嘴”的方案。 設計完成后,湯向華開始進行成品加工,并且聽取專業人士的建議,在選材上使用了鋁合金,以減輕線夾的重量。通過近3個月的跟蹤統計,發現改進后的接地線平均安裝時間下降到了236.6秒。 向失敗挑戰,創新貴在堅持 在20多年的創新路途中,湯向華也有過失敗,但面對失敗他十分從容,“創新貴在堅持,不為失敗找借口,只為成功找方法。”正是由于這份堅持,他在創新的道路上越走越遠、越走越寬。 “變電站設備異響在線監測與定位系統”是湯向華2016年的最新發明成果,該系統以變電站異響聲音檢測為主,輔助以設備局放信號發展趨勢檢測,是一套集運行中設備故障的定性、定量、定位于一體的綜合智能檢測系統,被譽為變電站的“千里眼”“順風耳”。 然而,這套系統的誕生并非一帆風順。由于裝置故障定位的依據是聲源,而聲源的采集主要依賴超聲波,但受環境影響,聲波信息常常發生誤差,研發工作一度陷入困境。面對挫折,他沒有放棄,而是另辟蹊徑,從信息采集源頭下手,查找了上千份聲學方面的資料。 “聲音能產生波,也有頻率。”真是一語驚醒夢中人,為何就沒有想到使用特高頻技術呢?湯向華立即與廠家聯系,在原先采用聲音探測器的情況下,又加裝了頻率探測器,使故障判斷和定位的正確率達到了百分之百。目前,該成果已普遍在變電站使用,并且申請發明專利4項、軟件著作權1項,還獲得了江蘇省2016年電工領域最新設置的獎項“科技進步獎”。 “要想做得成事,就要吃得起苦、沉得下心、扛得起責,要善聽反對聲,無論起點多低、起步多晚,無論從事什么崗位都能保持初心、艱苦奮斗,不好高騖遠、不急功近利,執一業終一生,在每個當下成為最好的自己。”在榮譽和成績目前,湯向華淡定地說。 如今,湯向華已經成為南通公司乃至省電力系統內的“創新牛人”,面對創新路上的累累碩果,湯向華又開始醞釀起新的課題。
責任編輯:周小博 投稿郵箱:網上投稿
關鍵詞: 以夢為馬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合作媒體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
資訊排行榜
-
2021-10-27 11:18
-
2018-09-28 11:33
-
2018-09-28 11:33
-
2018-09-28 11:33
-
2018-09-28 11:33
資訊熱門推薦
-
2021-10-27 11:18
-
2018-09-28 11:33
-
2018-09-28 11:33
-
2018-09-28 11:33
-
2018-09-28 1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