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電樁費用上漲,新能源車“紅利”攤薄?
文 / 現代物流報全媒體記者 孫輝 韓瑩 綜合報道
(資料圖)
近期,多地公共充電樁價格上漲引發熱議。一邊是車主大呼“太貴”,新能源車成本優勢削減;另一邊是充電樁運營企業大部分還未盈利。充電費用上漲的背后,是充電樁運營企業面臨的虧損困境。國家發改委7月31日發布的恢復和擴大消費二十條提出要“研究對充電基礎設施用電執行峰谷分時電價政策”,擴大汽車消費。政策的支持,將從使用側加速破解新能源汽車痛點。
充電樁價格漲了,新能源車還有優勢嗎?
“新能源充電樁的充電價格漲了。”河南省鄭州市居民陳女士向記者表示,“我一般在凌晨時段充電,一個月前還是0.4元/度,現在漲到了0.6元/度。”
記者了解到,除鄭州之外,廣州、上海、青島、重慶等地的新能源車主也反映充電樁價格有所上漲。一邊是車主大呼“太貴”,新能源車成本優勢削減;另一邊是充電樁運營企業大部分還未盈利。如何促進產業的良性發展?多位接受記者采訪的業內人士表示:“產業引導方面,支持充電樁運營的補貼紅利有待持續釋放;企業方面,要通過創新模式、提升充電樁利用率、改進技術等提升自身盈利能力。”
樁企面臨虧損困境
對于各地充電樁收費情況,特來電客服工作人員向記者表示:“我們各個電站的電價,是由子公司來進行管理的,具體電價的調整也是根據子公司與電站簽訂的合同,服務費采取一站一價。不同地區由不同的子分公司來管理。”
據了解,新能源汽車公共充電樁收費主要分為兩部分:一部分為電費,一部分為服務費。江西新能源科技職業學院新能源汽車技術研究院院長張翔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漲價與這兩方面都有關系。一方面,電費是根據電網電價來的,夏季用電緊張電價上漲,同時,現在電網按照工業用電來收取大型充電站的電費,成本增加。另一方面,由于運營成本高,服務費也相應上調。”
充電費用上漲的背后,則是充電樁運營企業面臨的虧損困境。“充電樁運營是一門‘高投資慢回報’的生意,建樁屬于重資產,回本周期很長。充電樁市場仍處于建設發展初期,大部分的充電樁運營企業目前賺錢效應不佳,充電服務業務處于虧損狀態,主要依靠充電樁服務以外的業務來輸血。”深度科技研究院院長張孝榮表示。
市場正邁向集中化
充電樁是新能源產業的基礎設施,關乎新能源汽車產業未來的發展。“對于車主而言,漲價增加車主的使用成本,降低了新能源車的使用成本優勢。長遠來看,持續漲價不可取,可能導致車主選擇其他充電方式,降低對充電樁的需求,甚至影響新能源車的銷量。”Co-Found智庫新能源行業研究負責人薛云南向記者表示,“充電樁企業應當通過探索新模式、提升利用率、改進技術、形成規模效應等,來提升盈利能力。”
從市場格局來看,充電樁運營市場正邁向集中化。數據顯示,目前全國運營充電樁數量超過10萬臺的充電運營企業有5個,分別為星星充電、特來電、云快充、國家電網和小桔充電,其運營的公用充電樁數量合計占全國的65.1%。“預計未來5年,充電樁運營行業將進一步走向成熟,技術、市場、盈利模式都更上一層樓,目前用戶面臨的體驗不佳等問題也將逐步解決。”張翔表示。
充電樁價格上漲后,新能源車還有優勢嗎?
多位業內專家表示,盡管新能源充電樁價格上漲可能會對新能源汽車帶來一定影響,但新能源汽車相較于燃油車仍然具有壓倒性的優勢。
國家發改委產業司副司長霍福鵬近日在北京表示,上半年中國新能源汽車取得顯著成績,產銷量、市場占有率、保有量均創歷史新高。其中新能源汽車使用環境持續優化。
霍福鵬介紹,今年上半年,中國新建充電樁144.2萬臺,其中公共充電樁35.1萬臺。截至6月底,中國累計建成各類充電樁超過660萬臺,累計建成換電站超過2200座,新能源汽車補能便利性進一步提高。
不難看出,雖然充電樁價格上漲可能增加了新能源汽車的購買和使用成本,但隨著技術的進步和市場的競爭,充電樁的建設和普及將逐漸提速,未來新能源汽車的充電設施會更加便捷和普遍,緩解使用上的不便。
此外,新能源汽車的技術不斷創新,電池續航里程逐漸延長,充電速度提高,以及充電設施的智能化改進,都有望進一步提升新能源汽車的實用性和便利性。
來源:羊城晚報
作者:陳昊星
01聲音:全國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秘書長崔東樹:
大功率柔性充電堆技術還具有投資成本降低、向上兼容(柔性堆的功率可隨時向上升級)、降低重復投資,以及采用模塊化集成設計,縮短維護時間,降低維護成本的特點。相對降低公共充電樁的成本,提高充電速度,可以讓消費者省錢、省時間,提高公共充電樁的競爭力。
北京師范大學政府管理研究院副院長宋向清:
就多品牌充電站幾乎“共同漲價”,相關政府部門應介入調查,避免部分運營商成立“壟斷性質的聯盟”或有“共同協商漲價”行為的決策過程,如果有則涉嫌不正當經營。
02觀點:新能源車“充電預期”也應穩住
距離國辦發布《關于進一步構建高質量充電基礎設施體系的指導意見》僅過了月余,就有媒體爆出鄭州、上海、青島、重慶等多地充電樁漲價,引發不少關注。
據報道,上述地區多個品牌充電樁漲價,漲幅從一成、三成到一倍不等,有的閑時充電價格也上漲近八成,讓一些網約車、出租車司機直呼“吃不消”。具體是受哪些因素影響?是個案還是普遍情況?是否存在不正當競爭?截至目前,尚未有相關方給予正面清晰的回應。據業內人士分析,或與充電站用電劃歸工業用電、運營成本提高、近期供電壓力等因素有關,這都有待及時公開回應。
現實中,商用充電樁充電費用由電價、服務費兩部分組成。單從經濟學的角度來看,隨著用電高峰期到來、運營成本增加以及充電服務市場供需關系變化,服務費上漲符合市場規律,再加上公共充電樁的電價普遍比家用充電貴得多,因此,并不是說一味低價就是合理的、健康的。
然而,從保護消費者的權益和促進新能源車市場的健康發展來看,相對穩定的“充電預期”至關重要。充電樁市場與新能源汽車市場相輔相成,“坐地起價”難免會給部分消費者造成一種“開電車不省錢了”“集體收割用戶”的印象,不利于當前消費熱情和理性預期的保持,進而可能對持續增長的新能源車市場和加快推進的充電基礎設施建設帶來一定影響。
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我國新建充電樁144.2萬臺,其中公共充電樁35.1萬臺,整體而言,新能源汽車補能便利性進一步提高,有助于逐步緩解“里程焦慮”。進一步鞏固和擴大良好發展勢頭,應在建立更加透明化、市場化的充電定價機制方面有所作為,以合理的價格信號釋放更加積極的信號。根據需求第二定律,短期內價格波動會對網約車、出租車司機帶來困擾,但隨著時間的推移、技術的進步、競爭的充分和機制的完善,會從整體上優化新能源汽車使用環境,從而給消費者帶來更多的選擇,這也必然需要不斷的觀察和探索。
從落實峰谷分時電價政策,到鼓勵地方各級政府對充電基礎設施場地租金實行階段性減免,再到鼓勵地方建立與服務質量掛鉤的運營補貼標準,近年來一系列真金白銀的政策措施為實現新能源車“充電自由”帶來利好,顯著增強了消費者的信心。對于市場監管部門來說,除了有必要摸清楚價格上漲的原因之外,還要對電價上漲勢頭保持密切關注,必要時通過制定指導價、上限標準等方式加以規范和調整,不能在推動新能源汽車保有量不斷上升的關鍵時期掉鏈子。
來源:南方日報
作者:陸夷
《 現代物流報 》( 2023年8月2日 5版)
關鍵詞: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合作媒體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
科技資訊排行榜
-
2023-08-02 12:07
-
2018-09-28 11:32
-
2018-09-28 11:32
-
2018-09-28 11:33
-
2018-09-28 11:33
科技資訊熱門推薦
-
2023-08-02 12:07
-
2018-09-28 11:32
-
2018-09-28 11:32
-
2018-09-28 11:33
-
2018-09-28 1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