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為快遞業立法:全國省會城市首部,破解行業發展難題
今年7月1日,《廣州市快遞條例》(以下簡稱《條例》)將正式施行,這是全國省會城市首部快遞行業地方性法規,《條例》共51條細則,在快遞末端服務設施建設、快遞作業規范、快件投遞、數字快遞、從業人員權益保障等方面“立規矩”。
6月20日,廣州舉辦新聞發布會,介紹《條例》內容和廣州快遞行業發展情況。
廣州是“中國快遞示范城市”,2021年更成為首個快遞業務量突破百億件的國家重要中心城市。今年前4個月,廣州市快遞業務量累計完成32.3億件,約占全省32%、全國8.7%,持續保持全國領先地位。
【資料圖】
隨著快遞業發展,廣州最先感受到“成長的煩惱”:從供給端來看,快遞行業價格戰等粗放式競爭十分普遍,快遞從業人員也面臨勞動保障、通行安全、社會認同等多方面問題;從消費端來看,末端配送、投遞方式等眾多服務在改善過程中也暴露出不少痛點。
記者梳理發現,此次《條例》有幾個亮點,包括明確將快遞末端服務設施納入公共服務配套設施,提出快遞投遞“入柜”須收件人同意的具體條款。同時,列出快遞企業對個人信息保護的細則,明確快遞從業人員安全駕駛服務規范等。
“《條例》的出臺對此前行業出現的問題進行了系統梳理、規范引領,但快遞行業面向未來不斷變化,想象空間很大,最終要針對各個快遞業務場景落實規范,這取決于行業端、消費者、執法監管部門等不同群體的協同努力。”北京郵電大學郵政發展研究中心主任趙國君在接受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采訪時表示。
全國省會城市首部快遞行業地方性法規
6·18剛過,不少消費者的直觀感受是:快遞派送的速度越來越快。不僅有次日達、當日達,同城“半日達”也成為不少快遞企業的競爭方向。
今年以來,我國快遞業業務量實現月均“百億級”增長。不過,僅從派送速度、業務數量等量化指標看,快遞業發展過于單一。物流作為基礎性、戰略性產業,其對經濟發展的重要性正被愈來愈多城市所重視。
目前,我國快遞行業仍然處于粗放式發展的狀態,快遞運輸、末端服務、快遞安全、綠色發展、數字協同、信息保障等多方面的實踐快速生長,法律和監管似乎“慢了半拍”。
廣州決定為快遞業立法,監管和服務兩手抓,推動廣州從“快遞大市”邁向“快遞強市”。
3年前,《條例》的立項工作已經開始。作為廣州市重點立法項目,去年5月,《條例》正式提案,今年3月表決通過。5月31日,《條例》經省人大常委會審議批準,今年7月1日起將正式施行。
廣州市人大常委會法工委一級調研員姚向軍介紹了《條例》的6個主要制度和亮點,包括保障快遞業發展用地需求,加強快遞服務車輛規范管理,進一步規范快遞服務行為,保障用戶個人信息安全,確保快遞企業網絡數據安全;強化快遞業綠色治理,保障快遞從業人員合法權益。
從消費者接觸到的末端配送、投遞方式方面,《條例》明確快遞末端服務設施應當納入公共服務配套設施,對新建住宅小區、商業樓宇、高等院校等同步設置快遞末端服務設施,或者預留設置快遞末端服務設施的場地。
“這將幫助企業有效解決快遞‘最后一公里’難題。” 廣州順豐速運有限公司總經理王鋒表示,此次《條例》的正式發布,對順豐以及快遞行業而言,均是一次重要的發展機遇。
趙國君解釋道,例如,快遞末端的快遞柜建設可以納入到公共基礎設施建設中,放置好快遞柜的區域可以提升一次妥投率,對快遞企業來說更加方便。“不過,有法可依之后,還需要看實施過程的場景,用電、場地、設施共用與利益共享等問題還需解決。”
從快遞企業更加關心的內容看,《條例》明確強化快遞業綠色治理,推動行業綠色轉型發展。
“一是加強數字化技術應用。支持快遞企業科技創新,在快件收寄、分揀、運輸、投遞等環節應用數字化技術。二是推動與電子商務融合發展,與電子商務經營者加強系統互聯和業務聯動。”姚向軍說。
綠色治理具體而言可以落到包裹的包裝減量、作業環節縮減等。
“例如,推進綠色包裝的環節很多,需要快遞全行業全程全網聯合作業,僅從行業自身來難以解決,需要從產業鏈整體入手,因此,就需要立法整體推動良性循環。”趙國君進一步舉例。
此外,《條例》還明確快遞從業人員權益保障,規定快遞企業應當依法與從業人員訂立書面勞動合同,強化勞動保護,保護從業人員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
《條例》的出臺和廣州之前出臺的行業措施也形成聯動,疊加發揮效應。
此前,廣州已推出《促進我市郵政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措施》,深入推進快遞進村、快遞進廠、快遞出海“兩進一出”工程,推動快遞業與制造業融合。
趙國君認為,《條例》的出臺,將進一步助推“兩進一出”工程的實施,同時激發科技賦能,加速推動廣州快遞業向更加智能高效的高質量發展邁進。
“廣州經驗”推動快遞業高質量發展
快遞業務量連續兩年突破百億件,在全國省會城市中排名第一,廣州是當之無愧的快遞大市。針對快遞業的行業治理和行業發展,是廣州接下來的重點工作。
2022年,廣州快遞業務量和業務收入分別完成101.3億件和840.5億元,全國占比分別為9%和8%,全市年人均快遞寄件量超500件,承載著近2萬億元商品貨值的流通。
廣州的全國快遞業務體量最大、綜合轉運能力最強,與此同時,快遞行業發展過程中的難點痛點問題在廣州也暴露得較早、較明顯。
廣州市郵政管理局副局長李小霞表示,以《條例》實施為契機,廣州加快打造快遞行業發展新高地,推動形成更多在全國可復制、可推廣的“廣州經驗”。
快遞行業治理方面,廣州聚焦“安全”,包括駕駛通行等公共安全和個人信息保護等信息安全。
“我們將推動實名驗證、開箱驗視、過機安檢等‘三項制度’有效落實,建立完善行業安全監管支撐體系和行業安全工作協調機制,強化快遞車輛安全行駛、安全管理機制。”李小霞說。
廣州將嚴查“飛馳”的改裝電動自行車。《條例》提出,禁止駕駛未經統一編號和標識或者拼裝、加裝、改裝的快遞專用電動三輪車上道路行駛。7月開始,廣州也將在全市范圍內開展查處非法改裝電動自行車專項行動。
《條例》還規定,快遞企業應當對快遞運單中個人敏感信息采取去標識化等保護措施,定期對快遞運單實物進行集中銷毀,并在停止經營時主動刪除用戶個人信息。這對于消費者擔心的快遞信息泄露問題有了明確的規范和保障。
推進快遞業發展方面,廣州聚焦“創新”。《條例》多處提到“科技創新”,支持快遞企業使用新能源汽車,探索使用無人機、無人車等運載工具,加大智能傳感器、工業機器人等智能產品在快遞作業場景的應用。
王鋒表示,順豐也正積極投身科技賽道,未來會有更多的智能產品在快遞各個作業場景投入使用。
大灣區具有智能、信息、人力等資源豐富的優勢,快遞行業自主創新能力有雄厚的基礎。快遞業創新具體有哪些想象空間?
趙國君介紹了幾個方向,例如,搭配數字化智能化,快遞行業向社區服務拓展、優化“快遞進廠”產業鏈、實現高端產品物流過程“可視化”,“在冷鏈物流、藥物運輸方面,消費者可以實時查看貨物的GPS定位,也可以進行溫度、濕度、振動幅度的監控。”
“此外,快遞行業在服務體驗的創新空間非常大。例如,快遞智能化未來可以與智能家居聯動,自動識別冰箱里的牛奶最低庫存,進行智能下單、補貨……”趙國君補充道,“立法是第一步,未來隨著人們對美好生活需要的提升,快遞行業還需要‘萬里長征’。”
而廣州,可以先行先試,探索更多快遞業發展的經驗。
關鍵詞: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合作媒體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
科技資訊排行榜
-
2023-06-21 11:50
-
2018-09-28 11:32
-
2018-09-28 11:32
-
2018-09-28 11:33
-
2018-09-28 11:33
科技資訊熱門推薦
-
2023-06-21 11:50
-
2018-09-28 11:32
-
2018-09-28 11:32
-
2018-09-28 11:33
-
2018-09-28 1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