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氫產業跑出加速度 國內外雙重利好加持!
據國家發展改革委網站消息,為貫徹落實《氫能產業發展中長期規劃(2021-2035年)》(下稱《規劃》),國家發展改革委于近日同國家能源局組織召開了“加氫站建設管理運營專題座談會”,研究推動氫能多元化應用,為重點領域深度脫碳提供支撐。
氫能產業藍圖逐漸明朗,應用推廣加快
上述會議重點研究了加氫站相關建設審批、運營管理等相關政策,以及標準規范制定、核心技術裝備創新等情況。作為氫能推廣應用的關鍵一環,氫燃料電池車產業的發展一直備受各方關注。
《規劃》提到,將有序推進氫能在交通領域的示范應用,“重點推進氫燃料電池中重型車輛應用,有序拓展燃料電池等新能源客、貨汽車市場應用空間,積極探索燃料電池在船舶、航空器等領域的應用”,并推進形成“燃料電池與鋰電池汽車互補發展模式”。到2025年,實現燃料電池車保有量約5萬輛的目標。
為確保氫燃料電池車應用網絡順利構建,加氫站建設勢在必行。機構統計數據顯示,2021年我國新增加氫站100座,同比增長超過120%,截至2021年底,我國已累計建成加氫站207座。但按照燃料電池車配套需求,到2025年我國應至少建成1000座加氫站,這中間還存在近四倍的增長。
券商分析稱,當前,設備成本仍是限制加氫站建設的一個重要原因。由此,設備本土化將成為重要的降本手段,相關產商有望受益。
綠氫產業連跑出加速度,國內外雙重利好加持
前不久,歐盟下定決心推進能源轉型,提出到2030年之前要達到年產1000萬噸可再生氫的能力,并對“綠氫”進行了重新定義,認為只有使用“增量”綠電才是真正意義上的“綠氫”,即新建綠氫項目必須擁有與之匹配的綠電設施做支撐。
隨后,在2022年綠氫峰會小組討論中,相關人員建議,在歐洲地區可參考英國的做法,由政府給予補貼計劃,以提高綠氫的市場競爭力。他們認為,“為了鼓勵向清潔氫氣的轉向,需要有一個可以彌補消費者差距的補貼。” 再看國內,我國綠氫產業在國家電投、國服氫能等大型央國企的推動下,以及各項政策利好影響下,布局不斷加速,但項目建設仍處于起步階段。業界認為,未來隨著清潔電力成本進一步下降,我國綠氫項目也有望打開的局面。
《規劃》也明確,到2025年初步建立以工業副產氫和可再生能源制氫就近利用為主的氫能供應體系。與此同時,可再生能源制氫量達到10萬噸/年-20萬噸/年,成為新增氫能消費的重要組成部分。
而根據券商推測,在中長期規劃政策引導以及“雙碳”目標激勵下,各地也將加快氫燃料電池車及相關配套設施落地,這無疑將進一步促進氫能相關產業的發展。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合作媒體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
產業經濟排行榜
-
2022-06-01 10:52
-
2018-09-28 11:30
-
2018-09-28 11:30
-
2018-09-28 11:30
-
2018-09-28 11:31
產業經濟熱門推薦
-
2022-06-01 10:52
-
2018-09-28 11:30
-
2018-09-28 11:30
-
2018-09-28 11:30
-
2018-09-28 1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