犧牲食品安全換來的發展,這種方法使不得
近期,多個餐飲品牌因食品安全問題成為熱點。從外賣平臺的“人氣王”——華萊士炸雞、楊國福麻辣燙,到奶茶界的“網紅”——奈雪的茶、蜜雪冰城,食品安全頻頻亮起“紅燈”,引起廣泛關注。
被曝光后,相關餐飲企業均發聲道歉,涉事門店也發出停業整頓通知。然而,看到蟑螂“不用管”、腐爛水果繼續用、產品標簽隨意換……曝光的這些問題都并非吹毛求疵,而是觸碰了食品安全的底線。公眾也不禁會問:這到底是不是個案?究竟還有多少家餐飲企業存在食品安全隱患?
近年來,有關部門花了很大力氣抓監管,食品安全形勢不斷好轉,但存在的問題仍然不少。從此次涉事的餐飲企業來看,問題主要集中在制度執行不到位、加工操作不規范、原材料過期、衛生狀況差等方面。這無疑是部分餐飲企業管理不到位、從業人員無視食品安全的真實寫照。
究其原因,與經營主體責任意識差,懲戒手段缺失有著密切關系。一般來說,餐飲企業都會制定食品安全方面的規章制度。不過,工作人員是否能嚴格執行,與監督、考核、懲處、自律等方面息息相關。部分生產經營者為降低成本“能省則省”,忽視了食品安全,這樣的僥幸心理普遍存在。
連鎖餐飲企業頻頻“翻車”,快速擴張而疏于管理也是一個重要因素。華萊士曾以每天新開三家門店的速度迅速擴張,憑借2元冰淇淋、4元檸檬水和6元奶茶等低價爆品搶占市場的蜜雪冰城,在全國門店數量也已突破14000家。門店數量的快速擴張增加了管理難度,品牌方對加盟店管控能力弱也導致各門店管理水平參差不齊。
食品安全無小事,關乎廣大人民群眾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食品安全“高壓線”不容觸碰。監管部門要創新手段、嚴格監管,消費者在面對食品安全問題時也應“錙銖必較”。作為食品安全第一責任人,食品生產經營企業更應主動落實原輔料采購、生產過程控制、產品檢驗、儲存、銷售等環節的主體責任,做到源頭嚴防、過程嚴管、風險嚴控。
食品安全是企業的生命線,犧牲食品安全換發展的模式要不得。餐飲企業如果只顧追求利潤,一味地破底線、撞紅線,終將禁不起時間考驗,失去消費者、失去市場。不管是餐館還是茶飲,都應把更多精力和成本花在產品質量把控上,進一步提升從業人員綜合素質,嚴格執行各項規章制度,嚴肅處理各項違規行為,杜絕“日常衛生很隨意,檢查一來就重視”等現象,切勿讓管理制度形同虛設。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合作媒體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
新聞排行榜
-
2021-08-11 11:51
-
2018-09-28 11:33
-
2018-09-28 11:33
-
2018-09-28 11:33
-
2018-09-28 11:33
新聞熱門推薦
-
2021-08-11 11:51
-
2018-09-28 11:33
-
2018-09-28 11:33
-
2018-09-28 11:33
-
2018-09-28 1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