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播資訊】天問一號最新發(fā)現:火星或曾發(fā)生全球性氣候轉變
(資料圖)
祝融號著陸區(qū)沙丘探測和沙丘形成模式。國家天文臺供圖
北京時間7月6日,國際科學期刊《自然》發(fā)表了中國天問一號的最新研究成果,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領導的國際合作研究團隊在祝融號著陸區(qū)發(fā)現火星古風場改變的沉積層序的證據,證實風沙活動記錄了火星古環(huán)境隨火星自轉軸和冰川期的變化。
在太陽系的行星中,火星與地球最為相似,火星的現狀和演化歷程,被認為可能代表著“地球的未來”,針對火星氣候演化的探測研究長期以來備受關注。風沙作用作為火星晚亞馬孫紀以來最主要的地質營力,塑造了火星表面廣泛分布的風沙地貌,沉積、記錄了火星演化晚期和近代氣候環(huán)境特征和氣候變化過程。但由于缺乏就位、近距離詳細系統的科學觀測,我們對火星風沙活動過程和記錄的古氣候知之甚少。
針對這一科學問題,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李春來團隊,聯合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所郭正堂團隊、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所,布朗大學和天問一號任務工程團隊,瞄準火星烏托邦平原南部豐富的風沙地貌,利用環(huán)繞器高分辨率相機、火星車導航地形相機、多光譜相機、表面成分分析儀、氣象測量儀等開展了高分辨率遙感和近距離就位的聯合探測,提取了沙丘形態(tài)、表面結構、物質成分等信息,分析了其指示風向和發(fā)育年齡,發(fā)現了著陸區(qū)風場發(fā)生顯著變化的層序證據,并與火星中高緯度分布的冰塵覆蓋層記錄有很好的一致性,揭示了祝融號著陸區(qū)可能經歷了以風向變化為標志的兩個主要氣候階段,風向從東北到西北發(fā)生了近70度的變化,風沙堆積從新月形亮沙丘轉變?yōu)榭v向暗沙壟。這一氣候的轉變,發(fā)生在距今約40萬年前的火星末次冰期結束時,可能是由于自轉軸傾角的變化,火星從中低緯度到極地地區(qū),發(fā)生了一次“冰期-間冰期”的全球性氣候轉變。
該項研究有助于增進我們對火星古氣候歷史的理解,不僅為火星古氣候研究提供了新的視角,為火星全球氣候模擬提供了重要約束,甚至可能為地球未來的氣候演化方向提供借鑒。
關鍵詞: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媒體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
資訊排行榜
-
2023-07-07 17:37
-
2018-09-28 11:33
-
2018-09-28 11:33
-
2018-09-28 11:33
-
2018-09-28 11:33
資訊熱門推薦
-
2023-07-07 17:37
-
2018-09-28 11:33
-
2018-09-28 11:33
-
2018-09-28 11:33
-
2018-09-28 1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