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大灣區投資!”國家發改委相關司局負責人在粵回應外企關切|熱推薦
4月19日下午,“國家發展改革委與美在華跨國企業高層圓桌會——粵港澳大灣區站”在穗舉行。此次活動由國家發展改革委國際司與廣州市政府共同舉辦。
國家發展改革委相關負責人在會上表示,粵港澳大灣區是中國改革開放的高地,正致力于打造為新發展格局的戰略支點、高質量發展的示范地、中國式現代化的引領地。希望本次圓桌會積極促進中美工商界交流,歡迎包括美資企業在內的跨國企業到粵港澳大灣區投資。
會上,54家美在華商會、企業的70多位代表齊聚一堂,圍繞關心關注的議題與有關部門進行了深入互動交流。針對外資企業關切的諸多話題,國家發展改革委有關司局負責人和廣州市有關單位負責人回答了美資企業現場提問。
(資料圖片)
4月19日,“國家發展改革委與美在華跨國企業高層圓桌會——粵港澳大灣區站”在穗舉行。
答問摘錄如下:
IBM:中國對于大灣區發展建設有何規劃?
國家發改委地區司副司長黃微波:概括起來有三點:第一,以科技創新推動產業高質量發展;第二,以改革開放推動市場一體化;第三,以民生改善打造粵港澳的優質生活圈。
安可顧問:中國在引導外資向先進制造業等領域和粵港澳大灣區等重點發展區域投資有哪些最新的措施和政策?
國家發改委國際合作中心副主任付保宗:中國是世界第一制造大國,制造業在中國過去的發展過程中一直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未來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是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保障,特別是外資企業,在過去的中國制造業發展中發揮著重要的一個主體推動作用,在未來中國制造業高質量發展中仍然是不可或缺的主體。粵港澳大灣區是中國制造業,甚至是世界制造業的重要的基地,很多產品有很強的世界影響力,所以推進外資企業向制造業等領域繼續擴大投資,是中國對外開放的一個重要的導向。
從去年10月份以來,國家發展改革委出臺了兩項相關的政策,一個是印發了《關于以制造業為重點促進外資擴增量、穩存量、提質量的若干政策措施》,其中提到以制造業為重點,加強外商投資促進和服務,著力解決外資企業面臨的國際商務人員往來、貨運物流、土地要素保障等突出問題,進一步優化投資環境、提振外商投資信心。第二個是修訂和發布了《鼓勵外商投資產業目錄(2022年版)》,新版的目錄總共條目有1474條,與2020年版相比凈增了239條,修改了167條,進一步擴大了鼓勵外商投資的范圍,其中也包括很多的制造業的相關領域。下一步從國家發展改革委角度將支持包括大灣區在內的重要的制造基地,落實好上述兩項政策,引導外資企業更多地投向先進制造業等相關領域,為推動中國制造的高質量發展。
史密斯集團、標普信評、泰雷茲:廣州市在人工智能、大數據、航空航天、新能源汽車等新興產業有哪些發展規劃和重大項目布局?對于外資企業如何參與其中有哪些建議?
廣州市工信局副局長黃星耀:廣州作為國家制造業的重鎮,擁有41個工業大類中的35個,工業綜合實力配套能力,在全國位于前列,工業投資連續4年超過1000億元,今年一季度工業投資增長38.4%。剛才幾個企業家朋友提到的人工智能、大數據、航空航天、新能源汽車這些新興的產業,也是我們廣州市重點發展的產業,也是南沙區重點發展的產業。
在汽車方面,去年廣州的汽車產值是6400多億元,產量達到了313萬輛,占全國汽車產量的11.6%,連續4年居全國城市之首,其中新能源汽車全年產量31萬輛,同比增長1.1倍。特別是我們的自主品牌廣汽埃安的發展比較快,全年實現產量27萬輛,估值已經超過了1000億元人民幣。廣州市還出臺了支持汽車及核心零部件產業鏈穩鏈、補鏈、強鏈的若干措施,提出了汽車零部件近地化的戰略,大力引進核心零部件企業和項目。
在半導體方面,廣州市出臺了《加快發展集成電路產業的若干措施》和《半導體與集成電路產業發展的行動計劃》,主要提出打造“一核兩極多點”的產業布局,一大批重點項目將會填補廣東芯片的制造空白,助力廣東打造國家集成電路的第三極。
在人工智能和大數據方面,廣州市獲得了國家工信部批復,要建設國家人工智能創新應用先導區,出臺了國內首部“城市數字經濟的地方性法規”,也就是《廣州市數字經濟促進條例》。廣州5G基站的建設數量居全省第一,正在建設華南唯一、全球25臺之一的國際IPV6根服務器。目前人工智能骨干企業和大數據骨干企業,廣州在全省也是排在第一位,去年全市的軟件和信息服務業收入超過了6400億元,人工智能與數字經濟試驗區已經登記注冊的企業超過10萬家。
在航空航天方面,廣州市出臺了現代高端裝備產業鏈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計劃,提出加快發展航空運輸、航空制造、通用航空等相關產業,培育民用航空裝備制造產業體系和服務體系。在航天及衛星應用領域聚焦低成本、高可靠的運載火箭、互聯網衛星星座、航天商業化應用等核心環節,積極推動衛星運營與應用服務航天技術的成果轉化。南沙區計劃打造國內首個全產業鏈的商業航天產業基地,黃埔區集聚了國內衛星通信、衛星終端及應用領域具有領先優勢的骨干企業以及一批無人機的企業,同時也在規劃建設南方的航天港。
廣州市提出了“產業第一、制造業立市”的發展戰略,我們設立了1500億元的產業投資母基金和500億元的創新投資母基金,投早、投新、投科技,重點是投資集成電路、新能源等一批新興產業的領域。我們也劃定了全市總規模為621平方公里的工業產業區塊,實施廣聚英才人才工程,提供人才公寓、科研項目、生活費、安家費等補助。全方位強化制造業的發展的要素支撐,聚力將廣州打造成為一流的先進制造業強市,數產融合的標桿城市。
各位企業家朋友,中國已經持續保持了40多年經濟高速增長和社會的穩定,廣州是千年商都和改革開放的前沿地,廣州對于國有企業、民營企業、外資企業能夠做到一視同仁,我們熱忱希望能夠跟各位企業家朋友交流合作,希望大家讀懂中國、讀懂廣州,搶抓戰略機遇,增強在中國、在廣東、在廣州發展的信心和決心,做廣州發展建設的參與者。
霍尼韋爾、卡特彼勒:廣州市在工業、建筑、交通、能源等產業的綠色低碳轉型領域有哪些規劃?在生物質能、燃氣分布式能源項目有何布局?是否有針對外資的招商引資計劃?
廣州市發改委主任李海洲:地球是我們共同的家園,我們都非常關注氣候變化,我們也非常關注前段時間北方的沙塵暴,也很關注綠化、碳排放。我想從幾個方面來講這個事情。
第一,政策方面。按照中央統一部署,我們是有序來推進碳達峰、碳中和的工作,制定了實施意見和實施方案,具體包括節能減污的降碳、綠色低碳的技術創新、綠色要素市場化的交易、碳匯能力的提升、試點示范等十大行動。碳匯交易大家都在做,我們也在做,廣州的交易非常活躍。在這方面我想中美兩個國家可以做一些合作,我們有共同的心愿來維護我們共同的家園。
第二,應用層面。碳排放無外乎在能源、工業、建筑、交通這幾個方面。能源方面,如果我們說新清潔能源,無外乎光伏、風電、水電、核電。廣州做了很多嘗試,比如我們更多利用光伏,我們現在光伏的發電量已經達到了100萬千瓦,未來還會再增加一些;在用水電方面,廣州也和西部三峽等簽訂了一些協議,希望他們通過水電的方式來提供能源;下一步廣州還會通過和陽江合作,因為陽江有核電,是綠色能源,還有海上風電的方式來提供能源,這也是我們致力在做的事情。工業方面,我們更多采取一些工業的改造,比如石化廠、鋼鐵廠,通過工業的方式來降碳。建筑方面,我們在推廣“綠建三星”,美國的一個綠色認證標準,其實我們和美國有很多共同語言,更多是通過一種市場的形式來共同推進。交通方面,我們花了非常大的力氣推廣新能源汽車。廣州300萬輛汽車里面,新能源汽車已經達到了50萬輛,且今年廣州本地生產的新能源汽車會超過100萬輛,新能源汽車方面我們也想做一個領頭羊。請大家相信,廣州在新能源方面發展是會盡力而為。
關于生物質能的能源項目布局的問題,因為廣州在生物制電方面沒有什么補給,但是在垃圾分類、生活垃圾處理這方面,我們建了7個資源熱力電廠,達到了90萬千瓦的發電量。熱電聯產的項目我們現在正在做,燃氣的分布式能源不屬于國家的負面清單的項目,我們歡迎不同的企業結合自身的技術特長,積極在廣州地區投資燃氣分布式能源項目。
南方日報記者 張笛揚
關鍵詞: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合作媒體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
資訊排行榜
-
2023-04-20 18:23
-
2018-09-28 11:33
-
2018-09-28 11:33
-
2018-09-28 11:33
-
2018-09-28 11:33
資訊熱門推薦
-
2023-04-20 18:23
-
2018-09-28 11:33
-
2018-09-28 11:33
-
2018-09-28 11:33
-
2018-09-28 1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