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鏈”造未來
(相關資料圖)
支彤 王磊
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要求,要著力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這是大國經濟必須具備的重要特征,也是構建新發展格局的必要基礎。
海上風電是典型的鏈條式產業,歷經多年發展,我國已經形成較為完善并具有一定優勢的海上風電產業鏈體系。但從全球視野看,我國海上風電相較于歐洲發達國家起步較晚,在基礎軟件、核心硬件、基礎原材料等領域仍存在短板。
11月23日,全球首臺發電功率為16兆瓦的海上風電機組在三峽集團福建海上風電國際產業園成功下線,刷新了全球海上風機單機容量的新紀錄。這既是我國海上風電產業歷經多年努力所獲成績的一次展現,又是我國高端裝備制造領域的一次突破。更重要的是,該機組的成功下線在拉動海上風電產業鏈向更高質量、更加智能、更具安全方向升級發展具有里程碑式的重大意義。
近年來,“大容量”成為海上風電發展的趨勢之一,國際主要海上風機企業都十分重視大型海上風機的研發。發揮產業鏈的協同效應,實現產業鏈的穩定安全,對于提升海上風電產品、海上風電企業的國際競爭力具有重要作用。
產業鏈之“鏈”,既是業務鏈,更是責任鏈。下一步,要站在“海洋是高質量發展戰略要地”的高度,推動我國海上風電全產業鏈一體化高質量發展。通過穩鏈、補鏈、優鏈組合拳,積極打造具有更強創新力、更高附加值、更可靠的海上風電產業鏈體系。要在關鍵領域、薄弱環節著力,不斷提升產業鏈整體實力和現代化水平。要不遺余力提升產業鏈自主可控水平,做好戰略資源物資保障和技術儲備,提高產業鏈極限生存能力。
“鏈”造未來。我們盼望,越來越多“海風人”立足全局全產業鏈,勇當鏈長、敢打頭陣,著力提升基礎固鏈、技術補鏈、融合強鏈、優化塑鏈能力,對中國海上風電產業鏈產生更多強有力的技術引領和發展拉動效應。
責任編輯:沈馨蕊
關鍵詞: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合作媒體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
資訊排行榜
-
2022-11-25 15:54
-
2018-09-28 11:33
-
2018-09-28 11:33
-
2018-09-28 11:33
-
2018-09-28 11:33
資訊熱門推薦
-
2022-11-25 15:54
-
2018-09-28 11:33
-
2018-09-28 11:33
-
2018-09-28 11:33
-
2018-09-28 1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