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連續3年進行國家醫保藥品目錄調整 183個藥品被調出目錄
中新社北京11月3日電(記者 李純)《中國醫保藥品管理改革進展與成效》藍皮書3日在北京發布。據藍皮書介紹,中國連續3年開展國家醫保藥品目錄調整工作,共計新增433個新藥好藥進入目錄,183個療效不確切、臨床易濫用的藥品被調出目錄。
當天的藍皮書發布會由中國藥學會與中國醫療保險研究會聯合舉行。藍皮書由中國藥學會科技開發中心基于全國醫藥信息網的樣本庫數據,通過對中國804家樣本醫院2015年以來臨床用藥情況進行多維度的數據分析,揭示中國醫保藥品改革政策實施后,醫院臨床用藥的變化情況。
藍皮書指出,自2018年國家醫療保障局成立以來,已經連續3年開展國家醫保藥品目錄調整工作,調整周期從最長7年縮短至1年,動態調整機制已經初步建立。醫保藥品目錄動態調整將臨床價值不高的藥品調出目錄,將臨床價值高、經濟性良好的藥品調入目錄。
藍皮書介紹說,三年調整,共計新增433個新藥好藥進入目錄,涉及癌癥、罕見病、肝炎、糖尿病、風濕免疫、心腦血管、消化等多個臨床治療領域;183個療效不確切、臨床易濫用的藥品被調出目錄。現行版目錄內西藥和中成藥共計2800種,覆蓋慢性病、惡性腫瘤等疾病領域,患者對創新藥的可及性大幅提升,臨床用藥“饑渴癥”得到有效緩解。
同時,通過準入談判降低新藥價格,堅持對獨家藥品“凡進必談”。通過談判,中國廣大參保患者以全球最低的價格享受到了國內新上市藥品,包括一些國際主流新藥。
藍皮書表示,三年來,談判藥品平均降幅分別為56.7%、60.7%、53.8%。初步估算,與談判前市場價格相比,談判降價和醫保報銷累計為患者減負近1700億元(人民幣,下同),受益患者達1億人次。
中國國家醫療保障局同時致力于深化醫保藥品目錄管理體制改革,推動各地目錄逐步統一,立足建立公平統一的藥品目錄,大力推進各省原自行增補藥品的消化工作。自2020年起,各省按照40%、40%、20%的比例,用三年時間全部推進消化原自行增補藥品。
另據藍皮書介紹,2018年至今,中國組織五批藥品集中帶量采購,覆蓋218個品種,集采前年市場容量達2200億元,用于治療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癌癥、精神類疾病等常見疾病的常用藥價格大幅下降,平均降幅超過50%。集采改革以來截至2021年9月,累計節約費用約2500億元。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合作媒體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
新聞排行榜
-
2021-10-27 11:18
-
2018-09-28 11:33
-
2018-09-28 11:33
-
2018-09-28 11:33
-
2018-09-28 11:33
新聞熱門推薦
-
2021-10-27 11:18
-
2018-09-28 11:33
-
2018-09-28 11:33
-
2018-09-28 11:33
-
2018-09-28 1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