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救命的家庭應急物資:該不該買?上哪兒買?怎么買?
什么是家庭應急物資?要上哪兒買?怎么買?家庭應急物資和人防應急包有什么差別?這兩天,北京、江蘇等地應急管理部門印發的《家庭應急物資儲備建議清單》在朋友圈刷屏,“濟南市民收到人防應急包”的話題也在網上引發熱議,這讓不少人首次關注到這些“陌生”但關鍵時刻能救命的物資。
應急物資清單不是新鮮事
事實上,人防戰備應急包是人防部門針對防空襲和防災減災需要而配備的物資便攜包,包內主要配備有醫療急救包、自救互救器材和個人防護用品等應急自救物品,適用于在遭受空襲或發生地震、火災、交通事故等自然災害或突發事件時人員進行應急自救互救。
各地印發《家庭應急物資儲備建議清單》并不是新鮮事。《家庭應急物資儲備建議清單》是由各地的應急管理部門印發。比如,這兩天熱傳的北京市的建議清單,是2020年5月北京市應急管理局對原有清單的更新版本。
廣東省應急管理廳也在2020年底就起草了《廣東省家庭應急物資儲備建議清單(征求意見稿)》,向社會公眾征求意見。
當時的這份《建議清單》由基礎版、擴充版兩部分組成。其中,基礎版是災害發生第一時間自救互救所必需的物品,主要包括應急物品、應急工具和應急藥具在內的3大類共計12種物資清單,可作為家庭必備應急物品清單參考。
擴充版是在基礎版的基礎上進行擴充,用來滿足更全面及特殊人群的應急需求,主要包括水和食品、生活用品、應急工具、應急藥具和重要物品及文件資料在內的5大類共計66種物資清單,各家庭可結合實際,作為擴充家庭應急物資儲備參考。
記者對比了不同省份的《建議清單》,發現所包含的物資種類大體接近,但又根據不同地方的不同特色,進行了相應調整。
比如,針對臺風、洪澇災害多發等自然災害特點,廣東的《建議清單》增加了救生衣、救生圈等物資清單,并增加了飲用水和食品。截至發稿,廣東省級層面的《建議清單》并未正式印發。
購買應急物資要“擦亮眼”
今年8月,廣州市應急管理局就正式印發了《廣州市家庭應急物資儲備建議清單》。清單共計26種必要的家庭應急物資,分別為應急飲水和食品、應急生活用品、應急醫療物品、應急救助物品。家庭應急物資儲備主要以滿足受災家庭日常生活、醫療救護、自救互救為原則,突出了物資使用的日常性、必要性、實用性,方便居民群眾儲備和應急使用。由于災害發生后,有72小時的黃金救援期,清單中明確了相關家庭應急物資的儲備量為每個家庭3天的基礎消耗量,自救互救類物資儲備量建議家庭成員每人備用。
廣州市家庭應急物資儲備建議清單
省應急管理廳有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建議清單》顧名思義,是官方為民眾儲備家庭應急物資提供的參考。具體需要購買哪些物資,民眾可以根據所在地區的特色以及家庭、個人的具體需求,從正規靠譜的渠道購買合格產品。如果真正發生災害,必要情況下應急管理等部門也會第一時間組織派發民眾生活所必備的應急物資。即使是在村一級,也會做好相應的應急物資儲備。“對于民眾而言,更重要的是切實提升自我的安全避險意識和技能。”
記者在網購平臺上看到,有不少銷售應急包的商家。單個應急包價格普遍在100元到三四百元不等。包里普遍裝有配備了應急食品、應急衛生用品、自救工具、求救工具等物品。不過,如果想要在線下的一般超市找到應急包的身影,似乎還有些困難。
廣東省應急產業協會秘書長陳朝陽介紹,對于民眾來說,購買家庭應急包是個不錯的選擇。此前有行業專業人士做過調查,目前,家庭應急包已在西方部分發達國家得到廣泛普及,家庭配備率達到七成以上,在日本配備率達到了90%。
陳朝陽建議,民眾在購買家庭應急包時,不應單純看價格、貪便宜,要擦亮眼睛,盡量選擇正規廠商生產、銷售的產品,用料、品質都會更有保障,在關鍵時刻才能夠發揮救命作用。
南方日報記者 黃敘浩 實習生 王瑞雪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合作媒體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
新聞排行榜
-
2021-10-27 11:18
-
2018-09-28 11:33
-
2018-09-28 11:33
-
2018-09-28 11:33
-
2018-09-28 11:33
新聞熱門推薦
-
2021-10-27 11:18
-
2018-09-28 11:33
-
2018-09-28 11:33
-
2018-09-28 11:33
-
2018-09-28 1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