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法健全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領域知識產權保護規則
新華社北京10月21日電(記者羅沙)人民法院將順應科技進步和經濟社會發展形勢,加強知識產權新型疑難法律問題研究,堅持利益平衡原則,回應人民群眾關切。
最高人民法院院長周強21日代表最高人民法院向全國人大常委會會議報告黨的十八大以來人民法院知識產權審判工作情況時表示,要健全大數據、人工智能、基因技術等新領域新業態知識產權司法保護規則,研究完善算法、商業秘密、人工智能產出物、開源知識產權司法保護規則。
據悉,人民法院將完善平臺經濟反壟斷裁判規則,加強平臺經濟、科技創新、信息安全、民生保障等重點領域司法。研究完善防止知識產權濫用相關制度,懲處“專利陷阱”“專利海盜”等阻礙創新的不法行為。破解知識產權訴訟難題,降低權利人維權成本,提高知識產權保護效果。
報告顯示,近年來我國知識產權案件數量迅速攀升,新型糾紛大量涌現,網絡侵權易發多發。2013年至2021年6月,全國法院受理各類知識產權一審案件218.1萬件,審結206萬件。人民法院通過充分發揮知識產權審判職能作用,為推動高質量發展、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提供有力司法服務。
報告提出,人民法院將著力深化知識產權審判領域司法改革,提升知識產權審判能力,推動健全知識產權大保護工作格局。加強知識產權訴訟誠信體系建設,有效懲戒濫用權利、惡意訴訟行為。充分發揮刑罰威懾功能,對群眾反映強烈的知識產權侵權易發多發領域重拳出擊、整治到底、震懾到位。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合作媒體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
新聞排行榜
-
2021-10-22 09:19
-
2018-09-28 11:33
-
2018-09-28 11:33
-
2018-09-28 11:33
-
2018-09-28 11:33
新聞熱門推薦
-
2021-10-22 09:19
-
2018-09-28 11:33
-
2018-09-28 11:33
-
2018-09-28 11:33
-
2018-09-28 1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