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建造到“智造” 建筑業迎來發展“新風口”
提高建造水平和建筑品質,帶動建筑業全面轉型升級。中國建筑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認證中心聯合北京中培國育人才測評技術中心,開展智能建造師專業技術等級培訓考試。構建良好教育體系,提高智能建造及配套產業管理精細化和信息集成化水平,培育大國工匠。為提高工程建造水平和建筑品質、帶動建筑業全面轉型升級聚勢賦能。
近日,關于職業教育的高層之聲備受社會關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中,職業教育前途廣闊、大有可為。要加快構建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培養更多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提高技術技能人才社會地位。職業教育作為國民教育體系和人力資源開發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助推廣大青年打開通往職業道路大門的重要途徑,肩負著培養多樣化人才、傳承專業技術、促進就業創業的重要職責。
——從建造到“智造”,建筑業迎來發展“新風口”。各地加大智能建造在工程建設各環節的應用,加快傳統建筑業轉型升級質效提升,延伸智能建造產業鏈,推動建筑業高質量發展。
2020年11月11日,江西省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關于促進建筑業轉型升級高質量發展的意見》,提出要加快轉變工程建設組織實施方式,大力推行綠色建造、裝配式建造,加大智能建造在工程建設各環節應用,推動智能建造與建筑工業化協同發展,提升建筑工業化、數字化、智能化水平。
緊跟時代步伐,河北省也將加大智能建造在工程建設各環節應用,做優做強建筑企業,加快建筑業轉型升級,實現建筑業高質量發展。加快建筑業轉型升級,培育“專精特新”企業。鼓勵中小型企業進行優勢資源整合,大力弘揚工匠精神,拓寬智能建造專業技術人才上升通道,促進行業發展。
——深化產教融合,助推職業教育行業高質量發展。采用智能建造專業技術,建立市場良好監管機制,努力培養數以億計的高素質專業技術人才,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提供堅實的支撐。
2020年7月3日,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等十三部門聯合印發《關于推動智能建造與建筑工業化協同發展的指導意見》,目的是推進建筑工業化、數字化、智能化升級,加快建造方式轉變。按照住建部提出的戰略規劃,這個過程大概持續15年時間,國家發展戰略的時間節點非常緊迫,形成了巨大的人才需求缺口。大批建筑行業內的大型勘察、設計、施工、房地產、監理、咨詢企業等都設立了智能建造技術部門,積極推進智能化與建筑產業資源的優化整合,培育智能建造專業技術人才,建立完善的服務體系,為全面推進智能建造專業技術提供堅實的支撐。
目前,我國建筑業主要依賴資源要素投入、大規模投資拉動發展,建筑業工業化、信息化水平較低,生產方式粗放、勞動效率不高、能源資源消耗較大、科技創新能力不足等問題還比較突出。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傳統建造方式受到較大沖擊,粗放型發展模式已難以為繼,迫切需要通過加快推動智能建造與建筑工業化協同發展。智能建造能有效發揮信息共享和集成優勢,促進裝配式建筑各專業、各環節、各參與方協同工作,實現設計、生產、裝配全過程的信息集成與共享。
到2025年,我國智能建造與建筑工業化協同發展的政策體系和產業體系基本建立,建筑工業化、數字化、智能化水平顯著提高,建筑產業互聯網平臺初步建立,產業基礎、技術裝備、科技創新能力以及建筑質量安全水平全面提升,勞動生產率明顯提高,能源資源消耗及污染排放大幅下降,環境保護效應顯著。推動形成一批智能建造龍頭企業,引領并帶動廣大中小企業向智能建造轉型升級,打造“中國建造”升級版。
到2035年,我國智能建造與建筑工業化協同發展取得顯著進展,企業創新能力大幅提升,產業整體優勢明顯增強,“中國建造”核心競爭力世界領先,建筑工業化全面實現,邁入智能建造世界強國行列。
智能建造市場潛力大,專業人才需求旺盛。2016年《建筑產業現代化發展綱要》具體指出:到2020年,裝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達到20%;到2025年,比例將達到50%以上。在黨中央國務院、住房城鄉建設部、國家發展改革委等多部門的聯合推動下,各地方政府持續聚焦建筑工業化和“新基建”背景下的新型建造方式,整合各方資源,為推進智能建造與新型工業化協同發展,提質增效創效提供新思路、指明新方向。緊跟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快建造方式轉變,推動建筑產業高質量發展,強化高精尖人才培養,積極培育智能建造專業技術人員。同時,各地各部門要加大保障力度,提高技術技能人才待遇,暢通職業發展通道,增強職業教育認可度和吸引力。大力弘揚工匠精神,支持建筑企業引進高技能專業人才,拓寬技能人才上升通道,促進行業發展。
——發揮協同作用,助推互利共贏,中國建研院認證中心依托資源、技術優勢,積極參與智能建造專業技術人才培育,構建“硬核”育人體系,推動人才生成“加速度”
深化產教融合,以職業教育助推行業高質量發展,已是趨勢所向。
為深入貫徹國務院辦公廳《關于促進建筑業持續健康發展的意見》(國辦發〔2017〕19號)文件精神,積極響應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科學技術部、工業和信息化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交通運輸部、水利部等十三個國家部門聯合印發的《關于推動智能建造與建筑工業化協同發展的指導意見》等文件精神,推動職教發展,增強職業教育適應性,加快推進工程建造技術科技化、信息化、智能化水平,進一步提高建設工程專業技術人員理論與技能水平,建立智能建造人才培養和發展的長效機制,打造多種形式的高層次人才培養平臺,構建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培養更多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國工匠。中國建筑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認證中心決定聯合北京中培國育人才測評技術中心共同開展智能建造師專業技術等級培訓考試,其中北京中培國育人才測評技術中心負責組織實施考前培訓工作,中國建筑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認證中心負責考試和考前培訓的評價監督工作。
中國建筑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原中國建筑科學研究院,簡稱“中國建研院”)成立于1953年,原隸屬于建設部,現隸屬于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是全國建筑行業最大的綜合性研究和開發機構。中國建研院始終把服務公益事業、推進行業技術進步作為己任,面向全國建設事業,以建筑工程為主要研究對象,以應用研究和開發研究為主,致力于解決我國工程建設中的關鍵技術問題,負責編制與管理我國主要的工程建設技術標準和規范,是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大部分建筑工程技術標準的歸口單位。2020年8月7日,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復函批準,同意由中國建筑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協同有關單位籌建國家技術標準創新基地(建筑工程),這是我國在城鄉建設領域首次獲得籌建的國家級技術標準創新基地。
2006年,經國家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推薦,中國建筑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獲得國家認證認可監督管理委員會頒發的《認證機構批準書》。認證中心作為中國建研院開展認證工作的實體,依托在院已有的國家建筑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國家建筑工程質量監督檢驗中心、國家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防災研究中心、國家建筑節能質量監督檢驗中心、國家住房和城鄉建設部供熱質量監督檢驗中心等十余個國家(部)級中心的資源支持下,對外開展認證業務。
智能建造師是以土木工程專業為基礎,融合計算機應用技術工程管理、機械自動化等發展而成的,工程建造+數字化、智能化、信息化的新型高度融合型人才,是智能建筑、智能交通、智慧消防、智慧建筑、智慧城市、智慧工地等智能智慧建設項目的建設者和實施者。
智能建造師是指能夠應用現代化技術手段,進行智能測繪、智能設計、智能施工和智能運維管理;能勝任傳統和智能化建筑工程項目的設計、施工管理、信息技術服務和咨詢服務,同時能勝任一般土木工程項目的智能規劃與設計、智能裝備與施工、智能設施與防災、智能運維與管理等工作,是具有創新能力和領導意識的社會棟梁與行業高端人才。建設高質量人才隊伍,推動智能建造與建筑工業化協同發展,形成涵蓋科研、設計、生產加工、施工裝配、運營等全產業鏈融合一體的智能建造產業體系。
在未來的傳統建筑行業以及新型BIM建模技術、裝配式建筑、全過程工程咨詢、工程總承包等工程建設行業和模式中,智能建造師將會成為推動建筑業轉型升級不可或缺的中堅力量。
——加快新型建筑工業化發展促進建筑業全面轉型升級。緊跟人才市場多元化發展趨勢,落實改革新舉措,完善人才培育機制,加強智能建造專業技術人才隊伍建設,促進人才快速成長。
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要堅持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著眼服務國家現代化建設、推動高質量發展,著力推進改革創新,借鑒先進經驗,努力建設高水平、高層次的專業技術人才培養體系。要瞄準技術變革和產業優化升級的方向,推進產教融合、培養符合當今發展需求的智能建造專業技術人才,為智能建造與建筑工業化協同發展提供堅實的支撐。在國家政策的大力推動下,完善職業教育培養機制,深入挖掘智能建造技術核心,促進產學研融合,促使新鮮血液流入新型建筑業,助推智能建筑業發展。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合作媒體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
新聞排行榜
-
2021-04-22 10:56
-
2018-09-28 11:33
-
2018-09-28 11:33
-
2018-09-28 11:33
-
2018-09-28 11:33
新聞熱門推薦
-
2021-04-22 10:56
-
2018-09-28 11:33
-
2018-09-28 11:33
-
2018-09-28 11:33
-
2018-09-28 1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