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物探研究院長慶分院依靠特色技術助力油氣增儲上產紀實
截至6月下旬,東方物探公司研究院長慶分院緊跟油田勘探部署,強化一體化技術攻關和地震地質綜合研究,已創新集成11大類地震配套技術系列,攻關形成了復雜地表靜校正、黃土塬區Q技術系列、縱波疊前儲層預測、多波聯合儲層描述、古地貌三維精細雕刻、地震地質工程一體化6項特色技術,助力油田在頁巖油氣、碳酸鹽巖、灰巖氣、煤巖氣、鋁土巖等領域取得多項重大突破。這是長慶分院成立20年來堅持科技創新、矢志找油找氣的一個縮影。
注重頂層設計
(資料圖片)
明確攻關思路
今年年初以來,長慶分院根據鄂爾多斯盆地油氣勘探開發新任務新目標,針對油田公司技術需求,把地震處理解釋技術領先放在長遠發展、深入發展的首要位置,確立了適應建設非常規油氣地震勘探開發引領型分院的發展定位,進一步明確了“突出技術增量、打造品牌技術、推進一體化、抓實科技創新”的工作思路。
長慶分院依托低滲透巖性地層油氣藏開發示范工程、國家致密油開發示范工程等國家級重大專項以及股份公司、東方物探公司、研究院科研項目開展攻關,承擔各類科研項目10項,設立分院自立科研項目6項。聯合新興物探開發處成立井地聯合創新中心,推動光纖智能油藏地球物理特色技術在鄂爾多斯盆地應用。
為著力做好科技創新和技術攻關,長慶分院聚焦盆地“薄儲層、微構造、雙甜點”這一世界級難題,緊密圍繞地質需求,制定了科技攻關“865”目標,即推廣應用高保真噪聲壓制技術、“三個階段、七個好”地震地質工程一體化解決方案、基于敏感數據體的薄儲層預測技術等8項技術;攻關突破uDAS-3DVSP井地雙驅聯合成像處理技術、基于地震的油氣藏精細描述技術等6項技術;探索儲備多方位網格層析成像技術、Q逆時偏移技術、基于AI的構造/儲層預測技術系列等5項技術。這些目標進一步明確了技術攻關思路,為取得攻關成效夯實了基礎。
強化科學運籌
加大攻關力度
長慶分院深入開展盆地基礎研究,強化地震地質綜合研究、適用技術攻關和認識創新,依托盆地區域格架大剖面、平涼—演武三維、王窯三維、高家堡三維等重點項目,強化項目管理,著力打好規模集中勘探主動戰、效益精細勘探大會戰、油氣高效開發攻堅戰,積極配合油田尋找戰略接替領域,落實規模增儲領域,快速實現資源發現向儲量、儲量向產量的轉化。
長慶分院注重圍繞疊前深度偏移、薄儲層、微構造及“雙甜點”預測、油氣藏精細描述等方面開展處理解釋關鍵新技術研究及成熟技術應用和推廣,潛心打造技術品牌,不斷豐富完善六大領域十大特色技術系列。通過技術攻關,黃土山地、雙復雜區地震資料成像取得明顯突破,致密油氣、頁巖油氣地質工程“雙甜點”進一步落實,頁巖油油層鉆遇率提升11%,致密氣水平井氣層鉆遇率提升8%。
針對重大項目、關鍵技術領域,長慶分院探索“揭榜掛帥”“賽馬制”“勞動競賽”攻關方式,激發地震技術人員科技攻關熱情。強化疊前深度偏移人才隊伍培養,積極選派年輕骨干參加各類處理解釋技術培訓;邀請專家走進分院開展4D論壇,為技術人員講解最新技術;持續強化與相關油田公司、科研院所等單位的合作和技術交流,與長慶物探處開展一體化人才聯合培養。一系列舉措營造了“學技術、論技術、鉆技術”的良好氛圍,為長慶分院技術沉淀和成果轉化奠定了堅實基礎。
聚焦高效勘探
突出攻關效果
長慶分院充分發揮一體化綜合研究技術優勢,在攻關效果方面花大氣力,注重實效。上半年,運作科研生產項目87個,產品交付合格率達100%;建議完鉆的2000多口井位中儲層預測符合率達81.93%,鉆探成功率達80.4%,為油田公司增儲上產發揮了重要作用。
長慶分院建議部署并支撐的兩口水平井在上古生界天然氣開發獲得百萬立方米以上高產工業氣流,一舉打開青石峁地區天然氣評價開發新局面,實現了盆地第一塊“兩寬一高”三維地震由中生界油向古生界天然氣、由油氣勘探向油氣評價開發全生命周期延伸;在盆地環西新區建議部署的一口探井喜獲高產油流,進一步落實了高產含油富集區,打開了環西新區高效勘探新局面;支撐的慶城油田頁巖油探井創長慶油田單井產量歷史新高。
在蘇南開發4區三維項目運作中,長慶分院緊密圍繞地質目標,攻關形成高精度靜校正、疊前多域保幅去噪、Q系列“雙高”處理技術,大幅提高了目標反射成像精度及分辨率,配合油田完鉆的26口井儲層預測符合率達到100%,Ⅰ+Ⅱ類井比例達96%,獲得長慶油田蘇里格南作業分公司“技術優秀、團隊卓越”獎牌。
依托隴東連片三維地震項目,長慶分院強化處理解釋一體化、前后方一體化、勘探開發一體化,深化氣藏富集規律研究。配合油田提供建議并靠前支撐實施的長慶首口針對鋁土巖部署的水平井試氣,創下鄂爾多斯盆地上古生界勘探開發50多年來最高無阻流量紀錄,標志著盆地鋁土巖勘探開發獲重大突破。
長慶分院經過20年的發展,參與和見證了長慶油田從油氣并舉,到加快發展、穩步發展,再到二次加快發展的全過程。近年來,為建成10億噸大油田慶城油田、青石峁兩千億方級氣田等大型油氣田,國內首個百萬噸頁巖油開發示范區及首個年產500億立方米特大型產氣區提供了強有力的物探技術支撐,油氣發現重大成果參與率持續保持100%,為長慶油田油氣當量突破6500萬噸、沖刺6800萬噸作出突出貢獻。
相關鏈接
鄂爾多斯盆地三維地震技術亮點
1.基于雙域近地表Q建模及補償技術的“雙高”“雙復雜”處理技術,大幅提高了黃土塬地區地震資料成像品質,攻克了黃土塬勘探世界級難題。
2.“兩寬一高”地震多維多信息解釋技術,提升了隱蔽性油氣藏低幅度構造及微小斷裂、古地貌、薄儲層“甜點”預測的精度,為認識盆地地質、油藏分布規律與高效勘探開發奠定基礎。
3.創新“三個階段、七個好”地震地質工程一體化技術,為致密氣、頁巖油高效勘探開發提供了技術支撐。
專家點評
技術創新賦能國內最大油氣田建設
代雙和
鄂爾多斯盆地面臨巨厚黃土覆蓋下的“三低”致密油氣藏勘探開發世界級難題。近年來,東方物探公司研究院長慶分院認真踐行保障國家能源安全職責使命,聚焦新時代油田高質量發展戰略需求,堅持創新驅動,充分發揮采集處理解釋一體化、地震地質工程一體化、前后方一體化優勢,以高質量的資料處理解釋成果支撐油田不斷取得大發現、實現大突破。
在資料處理技術方面,推動雙域近地表Q建模及補償等為核心的“雙高”“雙復雜”處理技術規模化應用取得重大進展,資料主頻提高3至8赫茲,頻帶拓寬5至15赫茲,井震深度符合率提高5%至7%,地震處理資料品質實現“從有到優”質的飛躍。
在資料解釋技術方面,聚焦低幅度構造及斷裂帶落實、古地貌精細刻畫、薄儲層“甜點”預測,實現由單一信息利用向多維度、多信息綜合解釋的轉變,低幅度構造識別精度由20米精確到5米,斷裂識別斷距由10至15米精確到5米,儲層預測精度由15米精確到5至8米。
高質量的資料處理解釋成果支撐油田淺層高效勘探領域“兩個1”工程效果顯著,侏羅系等淺層油藏的勘探成功率提升30%至40%。
另外,持續推動三維地震勘探技術向油田開發、工程領域延伸,形成“三個階段、七個好”地震地質工程一體化新方案。利用該技術開展致密氣水平井導向,平均氣層鉆遇率提升近10個百分點,支撐油田建成30億立方米致密氣水平井開發示范區;助力頁巖油水平井平均油層鉆遇率提升11個百分點,支撐發現10億噸級慶城大油田。
下一步,長慶分院將立足新時期油田高質量發展的新需求,圍繞“薄儲層、微構造、雙甜點”技術難題,持續加大技術創新力度,重點攻關TTI“真”地表疊前深度偏移成像、基于地震的油氣藏精細描述等關鍵技術,持續構筑具有黃土塬特色的三維地震資料處理解釋技術新優勢,占領盆地地震勘探技術制高點。
(作者系東方物探公司高級專家)
關鍵詞: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合作媒體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
能源環保排行榜
-
2023-06-30 08:03
-
2018-09-28 11:32
-
2018-09-28 11:32
-
2018-09-28 11:32
-
2018-09-28 11:32
能源環保熱門推薦
-
2023-06-30 08:03
-
2018-09-28 11:32
-
2018-09-28 11:32
-
2018-09-28 11:32
-
2018-09-28 1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