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鏈“宅配”成風口,誰將是新的入局者?
文 / 現代物流報全媒體記者 常河山
(資料圖片)
冷鏈物流,尤其是食品冷鏈的發展,是伴隨著經濟高速發展和人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而深入發展的。冷鏈物流供應鏈各環節的協同和效率以及服務能力,也是跟隨著市場和消費者的要求不斷提高。
隨著市場和消費者對冷鏈物流服務要求的迫切性增強,冷鏈供應鏈各種發展中的短板也不斷暴露出來,從業者、研究者圍繞具體問題和應用場景的思考與解決方案,也隨著時代與生活的要求相應生長。這個過程中,很多問題之下暗示的市場機遇,也正呼之欲出。
長期關注互聯網經濟、物流供應鏈數字化轉型等方面的北京東曉騰飛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陳虎東,在接受現代物流報全媒體記者專訪時,也表達了自己對冷鏈物流的獨立觀察與思考。
現代物流報:消費的升級如何影響著冷鏈物流各環節銜接?
陳虎東:冷鏈是食品供應鏈里面一個非常細分的行業市場,其最基本的內涵就是對于產品品質在低溫環境中進行保護。但是隨著市場環境的變化和消費升級等一系列原因,更多的產品被容納在了冷鏈的經營范疇中,使得冷鏈市場在技術要求、冷鏈硬件裝備、軟件賦能和運營管理上,都發生了比較重大的變化。
全鏈條溫控需要冷鏈在各個環節都要有一定“技術含量”。例如全鏈條管控(產品效期管理、產品處置、軟硬件支撐、追溯等)都存在技術要求;冷鏈需要在各項基礎設施方面應予加強,以充分保證整個管理過程冷鏈不“斷鏈”,這就需要在業務的各個操作、管理環節上,都應該在一種低溫的狀態下進行,且具備適應這種低溫要求的業務環節把控能力。
很多冷鏈供應鏈公司在業務較為聚集的地方設置冷庫,用以中轉、分揀、儲藏之用;所調度的車輛也都是低溫車輛,倉儲和配送的功能要結合起來,才能比較好地形成一條完整的較為有效的冷鏈供應鏈,并且這個鏈條一旦整合順利,那么冷鏈產品的集中管理、產品品質保證、整個鏈條的時效性等等,都能夠形成一種比較完美的閉環。
現代物流報:如何理解冷鏈物流的前端和后端?為什么只有前端和后端有效協同,才是高效供應鏈的關鍵?
陳虎東:可將冷鏈供應鏈視為一種協作方式,或者說組織管理方式,而且是要求極高的組織協作。協作方式也好,組織管理方式也罷,其實最終目的就是將前后端盡可能地通過高效的方式連接起來,最終實現整體協作的通暢。所謂的前端,個人覺得就是渠道,也就是銷售渠道,或者說離消費者比較近的一些終端;所謂的后端,個人認為是一種支撐,包括生產、采購、倉儲、配送等環節。只有前后端協同的供應鏈才是一種比較高效的供應鏈,才能最終實現整體鏈條效率的提升。
現代物流報:在互聯網應用迭代加速的當下,占有較大市場份額的小微冷鏈企業,最大的發展瓶頸什么?
陳虎東:目前,冷鏈市場已經到了一個比較重要的關口,那就是傳統經營管理模式正在發生明顯的變化,傳統經營管理模式的不可持續性是越來越突出的。當前,互聯網應用在零售、支付、出行、娛樂、硬件設備、社交等行業攻城略地的時候,冷鏈供應鏈行業相比較而言,其發展還是非常滯后的。小微冷鏈供應鏈企業雖然占據了供應鏈市場的絕大部分份額,但是其傳統計劃經濟的影子還是較為濃重的:其仍然具有產生于計劃經濟時期物資流通的一些特點;以手工作業為主,在單一的業務環節中進行操作;服務局限于某一個特定的區域;以人員投入為主的所謂“人工操作”模式作為業務運營的主要工具模式;非標準化的操作理念和隨意性的操作習慣等落后的方式,已經嚴重制約了行業的發展。
現代物流報:面對小微冷鏈物流企業的傳統意義上的模式制約,有什么破解之道?
陳虎東:目前冷鏈行業都試圖在用數字化或者信息化的方式來破解傳統協同不暢的問題。冷鏈供應鏈企業的數字化,在解決目前小微企業的這種“協同痛苦”中,發揮著越來越巨大的作用,是目前可知的比較好的一種協同工具。
本質上,不確定性的業務操作方式和小微供應鏈企業服務客戶的環節中存在著巨大的協同難度,導致冷鏈供應鏈企業的數字化推進程度非常之難,因此純信息流數字化的賦能,對于現實的狀況,就在某種程度上失效了。即冷鏈數字化的建設,一定不能照搬其他行業的信息化部署或者推進的方式,否則將與供應鏈行業中的實際業務場景,就會存在巨大的鴻溝。
現代物流報:隨著消費市場消費方式和要求的快速變化,冷鏈物流的前端和后端都發生了哪些變化?
陳虎東:近幾年,消費市場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所以整個前端渠道也發生了很大變化,據筆者統計,目前將近有40%實行常溫管理的產品,如醬料類、酒水飲料類、蛋類等等,可能需過渡到冷鏈管理。
市場體量上去了,那么對于冷鏈的要求就會衍生出來。
另外,消費市場發生巨大變化,因此后端的支撐也在不斷轉型,信息化是一種轉型的手段,最重要的是整個管理方式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冷鏈的支撐作用日益明顯,效率要求越來越高,例如生鮮電商就是這方面的例子。生鮮電商的爆火,消費者在時效性方面要求越來越高,自然會對冷鏈物流的服務提升提出更多更高的要求,例如分揀、配送等,都要盡快響應。即時物流就是這方面的例子。新消費時代消費市場的各種新的多元化要求,對物流供應鏈企業各環節高效協同的運營閉環提出更多挑戰。
現代物流報:目前,冷鏈供應鏈市場主要存在哪些痛點?
陳虎東: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我國每年消費的易腐食品超過10億噸,其中需要冷鏈運輸的超過50%,但只有10%的量實現了冷鏈管理。二、每年80%-90%的禽肉、水產品、果蔬用普通卡車運輸,致使每年約100萬噸的水果腐爛變質。三、冷藏運輸效率低,易腐保鮮食品損耗高,整個物流費用占到易腐保鮮食品成本的70%以上。四、隨著消費升級,餐飲行業的冷鮮肉、低溫奶、休閑鹵制品、酒類等產品已經呈現出從常溫管理走向冷鏈管理的趨勢。因此,園區單一管理模式(單獨管理,區域分散,不利于銜接,極易“斷鏈”)已經漸趨落后,“常溫+低溫”標準化管理模式呼之欲出。五、B端物流成本高昂,代表C端“最后一公里”的“冷鏈宅配”成為風口,帶動“最先一公里”的倉庫到倉庫、倉庫到電商、倉庫到門店等模式加速布局。雖然市場上已有這些類似模式,但是尚有天量需求亟待滿足。
整體上,市場上處于龍頭地位的冷鏈服務企業數量極少,且同質化發展嚴重。例如供應鏈服務基本上都是“倉儲+配送+技術”模式,成本高昂,不能滿足市場上對于冷鏈“低成本、高頻、小件”的市場趨勢;加之以上提及的市場痛點,冷鏈市場亟待新的入局者出現。
冷鏈行業的市場痛點非常多,即使不說其他的痛點,單是人均冷庫面積,我國也遠低于國際水平。在生鮮電商發展如火如荼的當下,凸顯出了冷庫的重要性。
現代物流報:冷鏈物流目前處于一個什么樣的發展階段,如何看待這個領域的探索實踐與機遇?
陳虎東:目前,整個冷鏈行業基本上還處于發展的初期,冷鏈運營的眾多模式尚在探索之中,需要市場上眾多的冷鏈從業主體提供一些基礎設施來配合這個探索。在這種情況下,有探索期,那么自然伴隨著紅利期,小微供應鏈企業就靠著這些自身多年經營積累下來的軟硬件資源支撐著。雖然這個利潤空間隨著這個探索期的延長而不斷透明,但是紅利尚未封頂。
關鍵詞: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合作媒體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
科技資訊排行榜
-
2023-06-20 15:03
-
2018-09-28 11:32
-
2018-09-28 11:32
-
2018-09-28 11:33
-
2018-09-28 11:33
科技資訊熱門推薦
-
2023-06-20 15:03
-
2018-09-28 11:32
-
2018-09-28 11:32
-
2018-09-28 11:33
-
2018-09-28 1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