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熱門!我國科學家實現千公里無中繼光纖量子密鑰分發
(資料圖)
新華社合肥5月27日電(記者陳諾、戴威)記者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潘建偉、張強等與清華大學王向斌、濟南量子技術研究院劉洋、中國科學院上海微系統與信息技術研究所尤立星、張偉君等合作,通過發展低串擾相位參考信號控制、極低噪聲單光子探測器等技術,實現了光纖中1002公里點對點遠距離量子密鑰分發,不僅創下了光纖無中繼量子密鑰分發距離的世界紀錄,也提供了城際量子通信高速率主干鏈路的方案。
遠距離量子密鑰分發實驗系統原理圖。(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研究團隊供圖)
量子密鑰分發基于量子力學基本原理,可以在用戶間進行安全的密鑰分發,結合“一次一密”的加密方式,進而可實現最高安全性的保密通信。然而,量子密鑰分發的距離一直受到通信光纖的固有損耗和探測器噪聲等因素的限制。雙場量子密鑰分發協議利用單光子干涉的特性,可以有效提升量子密鑰分發系統工作距離。
據了解,在這項工作中,研究團隊采用了王向斌等人提出的“發送—不發送”雙場量子密鑰分發協議,與長飛光纖光纜股份有限公司合作,采用了基于“純二氧化硅纖芯”技術的超低損光纖。中國科學院上海微系統與信息技術研究所發展了極低噪聲超導單光子探測器,研究團隊還發展了時分復用的雙波長相位估計方案。
該工作實現了最遠達1002公里的雙場量子密鑰分發,獲得0.0034比特每秒成碼率。對系統參數進行優化后,在202公里光纖距離下獲得47.06千比特每秒成碼率,并且在300公里和400公里光纖距離下,獲得的成碼率相較原始“測量器件無關”量子密鑰分發提高了6個數量級。
研究人員介紹,該工作不僅驗證了極遠距離下雙場量子密鑰分發方案的可行性,也驗證了在城際光纖距離下,采用該協議可以實現高成碼率的量子密鑰分發,適合城際量子通信主干鏈路使用。
近日,相關研究成果發表于國際權威學術期刊《物理評論快報》。
關鍵詞: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合作媒體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
資訊排行榜
-
2023-05-27 21:21
-
2018-09-28 11:33
-
2018-09-28 11:33
-
2018-09-28 11:33
-
2018-09-28 11:33
資訊熱門推薦
-
2023-05-27 21:21
-
2018-09-28 11:33
-
2018-09-28 11:33
-
2018-09-28 11:33
-
2018-09-28 1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