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點觀察:供應鏈優勢助力3月出口顯著回彈
(資料圖片)
據海關總署13日公布的數據,2023年3月中國出口增速大幅回升,進口仍在低位震蕩。按美元計,進出口總值同比增速升至7.4%,出口同比增速大幅升至14.8%,進口同比增速仍處于低位,錄得-1.4%,貿易順差擴張至881.9億美元。尤其出口增速超預期回升,2022年12月同比為-9.9%,1-2月同比為-6.8%,3月同比較前值大幅上行了21.6個百分點。
“東升西降”外需格局凸顯。部分非歐美地區,尤其東盟成為中國出口的主要拉動。一季度,中國對東盟地區的出口增速為18.6%,其中對新加坡出口78.2%。對俄羅斯出口增長47.1%,對非洲出口增速19.3%,均遠高于美國(-17%)和歐盟(-7.1%)。全球外需下行之下,東盟外需接棒歐美成為支撐中國出口的重要力量。
供應鏈優勢和防疫優化助力3月出口顯著回彈。年初以來,出口供給生產能力快速提升,BCI(長江商學院中國企業經營狀況指數)招工前瞻指數由56升至61.6,與疫情前水平相當,生產鏈和供應鏈的穩定性進一步凸顯,支撐出口供給。前兩個月的跨境電商出口增速僅為-35.5%和-44.3%,為2021年最大降幅,表明在出行限制放松的情況下,出海爭取訂單和積極拓展業務的疫前模式也逐漸回歸。
3月進口仍顯壓力但邊際好轉。當前內需的復蘇更多集中在服務行業,商品需求復蘇相對較慢,內需回暖尚未對進口需求產生顯著拉動。3月進口集裝箱運價指數CICFI(中國進口集裝箱運價指數)由1168降至1086,降幅約7.1%。中國進口需求和外部供給存在一定的結構性失衡。當前中國對于芯片、二極管等高技術中間品的需求較高,卻因為美國等采取的出口限制措施而受阻。
預計二季度出口可能階段性回升,進口料難大幅改善。2022年4-5月因國內疫情封控,出口同比和環比增速階段性走低。2023年在低基數影響下,二季度出口增速或將呈現階段性回升。但是全球通脹高企、主要經濟體增長乏力帶來的外需減弱不容忽視,風險因素需謹慎應對,銀行風險蔓延和部分經濟體衰退可能會限制下半年出口的修復上行空間。考慮地緣政治擾動和高基數下進口單價或同比回落,進口在短期內較難實現大幅的增長。
關鍵詞: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合作媒體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
科技資訊排行榜
-
2023-04-14 14:49
-
2018-09-28 11:32
-
2018-09-28 11:32
-
2018-09-28 11:33
-
2018-09-28 11:33
科技資訊熱門推薦
-
2023-04-14 14:49
-
2018-09-28 11:32
-
2018-09-28 11:32
-
2018-09-28 11:33
-
2018-09-28 1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