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俄烏沖突看新時期城市作戰-天天速訊
人類自從有了戰爭以來,城市一直是兵家必爭之地。從冷兵器時代的無數攻打城池戰例,到作戰雙方死亡在百萬人以上的柏林戰役、大規模的越南順化戰役,再到高技術條件下的南聯盟的貝爾格萊德、伊拉克的巴格達“非接觸作戰”和2004年11月7日美軍和伊拉克軍隊對費盧杰大規模軍事行動和后來伊拉克反恐戰場的摩蘇爾,以及2022年2月24日爆發烏克蘭危機表明,城市作戰已成為未來主要作戰樣式。
【資料圖】
據聯合國預測,2022年,一多半以上的世界人口生活在城市地區,到2030年這一比例將達到三分之二。這意味著越來越多的沖突將發生在城市。美國國防問題專家認為:城市是21世紀最可能成為戰場的地區。
要把城市作戰理論研究提升到戰略高度,將城市作戰行動列入聯合作戰范疇
從以往城市作戰來看,無論是第一、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各個典型戰例,還是高技術條件下的科索沃戰爭、伊拉克戰爭、第二次利比亞戰爭,在性質上仍屬于城市作戰。1998年以后,美軍在海外進行的作戰行動,其中大部分是在城市或城郊進行的。
自2022年2月24日俄羅斯總統普京決定在頓巴斯地區開展特別軍事行動一年多以來,軍事打擊行動主要圍繞烏克蘭主要城市、軍事設施而展開,再次凸顯城市作戰在未來戰爭中的地位。烏克蘭危機爆發時,俄軍地面部隊從北、東、南三個方向進入烏克蘭境內,拉開對烏克蘭首都基輔形成大軍壓境的軍事威懾態勢。到3月的第一周結束時,俄軍因進攻受挫開始尋找擺脫困境的出路,被迫放棄圍攻基輔行動方案。2022年5月30日以來,俄烏雙方在烏克蘭東部地區馬里烏波爾等城市展開城市攻防行動,其中有的戰斗行動已經從市郊區推到了城區進行巷戰。2022年6月以來,俄烏戰事焦點集中在烏克蘭東部頓巴斯地區,兩軍在北頓涅茨克市繼續巷戰。2023年1月以來,俄烏軍事行動沖突經歷赫爾松城角力、頓涅茨克地區巴赫穆特(俄稱阿爾捷莫夫斯克)和索列達爾地區攻防爭奪戰略要點戰。2023年3月,俄軍正從三面對這座位于頓涅茨克地區的城市及周邊村莊實施猛烈炮擊,俄烏雙方在巴赫穆特展開激烈戰斗。
美軍特別重視城市作戰理論研究。2002年9月16日,美軍參聯會頒布了第一部《聯合城市戰綱要》。這一《綱要》著眼于世界城市化加速發展的趨勢,認為“城市是21世紀最有可能的戰場”。從2025年世界85%的人口將居住在城市化地區,城市戰的地位將大幅提高的需要出發,明確將城市化地區作為美軍未來作戰的“戰爭和戰役重心”,將美國陸軍與海軍陸戰隊有關城市作戰理論上升到聯合作戰的高度,認為美軍未來的“城市化地區的一切戰役行動將是空中、地面、海上、太空和特種作戰力量以及盟國和美國政府機構與國際組織的聯合統一行動”。
美軍強調城市進攻中,要堅持攻擊與保護并重的原則,重視運用“隔離”氣。在進攻時,對10萬人口以上的大城市,通常由軍以上司令部定下決心,由軍、師具體組織實施。進攻中,將從較小的居民地或大城市的局部地區開始,逐漸向市中心發展,并投入主力,最后發展為一系列由小部隊實施的巷戰。
對3000至10萬人口的城市和小城市進攻,一般由軍或師長定下決心,由師以下部隊具體組織實施。通常使用裝甲機械化部隊對其側后方薄弱部位發起短促進攻,而后對其堅固設防區實施有準備進攻。對于3000以下人口的村鎮,通常由旅具體組織,各營特遣隊和連戰斗隊實施。
這就警示我們,必須對城市作戰的地位和意義重新加以審視,將其列入聯合作戰范疇。做好未來現實軍事斗爭準備,城市進攻作戰樣式。要改變一談城市作戰就囿于戰役戰術探討的習慣,而應把它提升到戰略層次加以考慮。必須著眼城市作戰特點,立足軍兵種聯合作戰需要,針對敵軍防御部署,完善城市作戰理論、原則,調整部隊作戰力量編成,優化指揮和通信聯絡體系,改善武器裝備器材,改革后勤補給方式、作戰手段和動員體制。
要善于總結城市作戰經驗教訓,積極探索城市作戰特點規律
以往的城市作戰,不論是長圍久困、膠著作戰的列寧格勒保衛戰,或是以城市為依托、在城市外圍激戰并在城市內發生“非接觸作戰”的莫斯科保衛戰,都是一種運用大規模重兵集團進行摧毀性占領的城市作戰,是強大國家之間進行的常規大型戰役。2007年7月23日,美軍聯合部隊司令部編寫了一份《聯合城市作戰聯合一體化構想》。該報告就未來城市作戰的相關問題進行了闡述,并在附錄中提供了一份2027年美軍如何實施聯合城市作戰的設想案例。科索沃戰爭中的貝爾格萊德“非接觸作戰”和在伊拉克進行的巴格達之戰,雖已不是以摧毀性占領為特征的城市作戰,但也是一種逼迫對方屈服的城市作戰。
從戰役戰術的角度看,現代城市作戰的特點發生了重大改變,這種改變既發生在戰爭初期,也發生在“巷戰階段”,它是高技術條件下作戰與傳統作戰相結合、特種作戰與常規作戰相結合、空中和地面作戰相結合、內線和外線作戰相結合、全民作戰與軍隊作戰相結合、軍事打擊和心理作戰相結合的城市作戰。但是,從常規條件下的貝魯特巷戰、高技術條件下的車臣格羅茲尼巷戰和高技術條件下的貝爾格萊德“非接觸作戰”的經驗來看,新型的城市作戰僅僅強化運用舊有的城市常規作戰法則還遠遠不夠,還需要特別重視全民軍事素質和永不休整、永不厭倦的作戰意志等因素。
20世紀60年代的順化之戰,美軍在兵力、火力上雖然具有壓倒性優勢,但是越南軍隊利用民居、屋頂,躲進水溝或墻后,將整個順化變成了碉堡群。美軍入城后,槍林彈雨從四面八方襲來,每一步推進都變得異常艱難,最后不得不通過海上戰艦徹底摧毀了整個城市。1993年美軍在索馬里維和期間,獲得情報說當地最威脅聯合國維和部隊的軍閥艾迪德正在首都摩加迪沙開會,于是出動“黑鷹”直升機和裝甲車突擊,卻遭埋伏,激戰15小時后倉皇撤走。游擊隊還拖著美軍士兵尸體游街示眾,極大地震撼了美國民眾。在巷戰中,18名美國士兵死于索馬里,上百人受傷。此外,像如何在相對狹小的城市中存儲重兵集團并快速展開戰役、如何保存并適時恰當地使用新型武器裝備等,也是需要特別加以思考的問題。
世界戰爭史上凡能長時間堅守甚至取得最后勝利的城市作戰,無一不是依靠軍民一心、眾志成城,如塞瓦斯羅波爾保衛戰、塞得港保衛戰、亞歷山大城保衛戰等。另外,車臣格羅茲尼巷戰雖經數次爭奪后以俄軍的勝利而告終,但俄軍在擁有完全制空權、制電磁權和多種戰術手段的條件下,重型裝甲部隊和特種部隊多次突入城中卻被伏擊消滅的事實,也充分印證了城市作戰中戰術素養的重要性。
目前,美空軍提出了未來在擁擠的城市地區對目標進行精確打擊的新概念。據介紹,美國海軍陸戰隊的狙擊手一般要接受為期10周的專業訓練,精通在不同射程和不同環境下“一槍斃命”。
我們要認真總結以往城市作戰的成功經驗、汲取教訓,積極探索城市作戰特點規律,結合實際,研究巷戰戰術,創新具有我軍特色的城市作戰理論。在城市攻防戰斗中,對于防守一方來說,如果能夠獲得民眾的廣泛支持,則會讓實力強大的進攻方處境尷尬。美軍在摩加迪沙逮捕艾迪德的行動中,受到了索馬里民眾的攻擊,所以戰斗顯得異常血腥和恐怖。防守一方需要預先構建大量的隱蔽藏身之地,堅持展開游擊戰或狙擊戰。城市中的掩體,可使處于暗處的防守一方對進攻一方實施猝不及防的有效攻擊。防守一方也需要有外圍部隊支援或國際支援。以往的戰例證明,實力弱小的一方如獲得國際社會的物質、政治、外交等方面的支援,進攻一方就有可能處于被動局面。在現代戰爭中,交戰雙方一般都顧及國際法的制約,避免過多的平民傷亡。
要在基地內建立城市作戰訓練場地,強化城市作戰演練
伊拉克戰爭爆發前,近千名美國海軍陸戰隊隊員在加利福尼亞南部的喬治空軍基地緊鑼密鼓地進行著城市作戰的訓練。
早在1998年,美國海軍陸戰隊就開始重視巷戰訓練。1998年初,美國國防部在1998~2003年投入4.625億美元專門研究小規模巷戰部隊作戰所需要的技術裝備和訓練方法。當時,美軍認為,預計到2025年,世界60%的人口將居住在城市。交通、通信、金融和信息等重要的基本設施都建在城市中,要進行作戰就需要控制這些設施。像在波黑和索馬里所經歷過的那樣,開展維和行動也多是在人口密集的城市進行。
2002年6月開始,美海軍陸戰隊進行了為期5周的巷戰訓練。2002年8月,美軍又在“千年挑戰—2002”中模擬了一場96小時的城市戰爭,演練了部隊機動、佯動、為直升機空降開辟機場、攻占建筑物等課題。演習中,美軍還運用了“斯特萊克”裝甲車,主要用于偵察和消滅躲藏在城市建筑物掩體內的目標,發揮了數字化單兵武器裝備的功能,使士兵與士兵之間互相聯絡和掩護,識別來自各方的威脅。在城市作戰訓練中,美軍也向英軍取經,定期派學員到英軍“哥本山城市作戰訓練基地”接受培訓,了解現代城市作戰的戰法,設立城市訓練基地和學校,培訓城市攻防作戰指揮員。2002年以來,為了打贏城市攻堅戰,美國海軍陸戰隊第1師,一方面認真總結索馬里維和行動、俄軍在格羅茲尼城市反恐怖作戰、美軍攻打越南順化城戰役、海灣戰爭中海夫吉城市失敗教訓;另一方面從2004年開始,美海軍陸戰隊進行了多次巷戰訓練、城市演習,在布滿障礙的街道上進行了真槍實彈的火力演訓,用空包彈對每個房間和每一座建筑物進行模擬小型戰斗。2002年11月,美軍第101空降師進行了代號為“匣子”的城市戰演習,檢驗了城市戰的戰術和技術水平,演練了可能在進攻伊拉克時的城市作戰樣式。在攻打費盧杰之前,參戰的美海軍陸戰隊士兵系統學習了有關城市作戰條令、教材等資料。
綜合國外城市戰相關經驗,我們要加大城市作戰訓練的力度,在現有基地內建立城市作戰訓練場地,完善城市攻防作戰訓練配套設施,使部隊在近似實戰環境中得到城市作戰鍛煉。
針對城市作戰的特殊環境,研制配備如無人機等適應城市作戰的裝備
考慮到城市巷戰的特殊性,如城市街道縱橫,建筑物林立,戰斗車輛只能沿街道機動,重裝備不易發揮作用,多數情況下要與對方進行逐巷逐樓爭奪的特點,要求部隊使用適應城市作戰的特殊裝備。如作戰中,美軍運用各種偵察手段如偵察車、夜視器材、雷達、地面傳感器等,力求達到空中偵察與地面偵察、技術偵察與人工偵察、抵近偵察與遠距離偵察監視相結合,必要時使用巷戰的智能機器人、無人駕駛偵察攻擊機、高級電子傳感器等,實施跟進偵察、突然襲擊。如:美國海軍陸戰隊使用的一種無人駕駛偵察裝備名為“龍眼”,是一種5磅(2.27千克)重的電池驅動無人駕駛偵察機,可以用彈簧或者手擲出去發射,升空后能以64千米/時的速度飛行,續航時間為1小時,能夠通過激光器觀察到能見度低的目標;“跑龍”四輪微型偵察車,渾身上下裝滿傳感器和攝像機,能夠讓陸戰隊“看到拐過墻角的景象”,然后伺機行動;“捕食者”無人機,美軍用其查明并即時攻擊城市防守之敵的據點。
2022年10月10日,俄烏兩軍在頓巴斯地區、赫爾松州和扎波羅熱州展開陣地戰的背景下,俄軍改變打法,開始使用自殺式無人機與巡航導彈襲擊烏克蘭多個城市軍事目標和能源基礎設施。2023年元旦剛過,俄羅斯繼續把襲擊的目標集中在烏克蘭首都基輔市、基輔州、蘇梅州、波爾塔瓦州、哈爾科夫州、切爾卡瑟州、第聶伯羅彼得羅夫斯克州、尼古拉耶夫州和基洛沃格勒州,以及基輔政權控制下的赫爾松州和扎波羅熱州的部分地區。
為了適應夜間巷戰需要,應給城市攻堅部隊研制配套特種裝備,如偵察智能機器人、無人駕駛偵察機攻擊機、高級電子傳感器等,以及特種狙擊步槍、爆破器材等;認真總結俄羅斯在敘利亞采取軍事行動、烏克蘭特別軍事行動中城市作戰經驗與教訓,研制作戰機器人參加作戰行動,成立配備機器人打擊系統、無人機和其他自動化武器的部隊;研制電磁脈沖武器,破壞連接現代社會的電腦、無線電通信、網絡連接等,而且不會造成任何物理傷害。
關鍵詞: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合作媒體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
市場消費排行榜
-
2023-04-11 12:00
-
2018-09-28 11:31
-
2018-09-28 11:31
-
2018-09-28 11:31
-
2018-09-28 11:31
市場消費熱門推薦
-
2023-04-11 12:00
-
2018-09-28 11:31
-
2018-09-28 11:31
-
2018-09-28 11:31
-
2018-09-28 1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