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碳”新形勢下核電如何作為
(資料圖片)
“雙碳”新形勢下核電如何作為
3月3日,中國電機工程學會核能發電分會年會暨學術報告交流會在安徽合肥召開。會議充分總結核能發電分會過去一年來的工作成果,安排下一階段重點任務。來自國家核安全局、中國電機工程學會、中國核學會、中國核能行業協會有關領導,核能發電分會會員單位相關代表共120余人齊聚蜀山,為促進核能發電領域自主創新和技術進步,推動我國核電產業健康發展建言獻策。
中國電機工程學會秘書長王剛在致辭中指出,構建新型能源體系,積極安全有序發展核電對于我國應對國際國內風險挑戰和建設現代化強國具有重要戰略意義。學會作為黨領導下的科技社團組織,是國家科技創新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要準確把握核電發電趨勢和歷史機遇,在我國能源革命的創新改革浪潮中貢獻更大的力量,力爭在國內外核技術創新與交流的舞臺上發揮更大的作用。
中國核學會理事長王壽君表示,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的“積極安全有序發展核電”內涵豐富,“積極”意味著核電在推動能源革命中的戰略地位得到確認,將成為電力系統安全運行、低碳電能穩定供給與多能源互補綜合利用的強力支撐;“安全”是核電的生命線,是核電積極有序發展的前提和基礎;“有序”意味著充分利用現有產業能力,科學確定核電站布局和開發時序,保持合理建設節奏,穩步提高核電在我國能源電力結構中的比重。未來幾十年,核能將是我國現代能源體系中的重要一環,拓展核電的支撐能力,發展核能綜合利用以填補化石能源退場后的空位,是能源體系低碳轉型的橋梁和可行之路。
中國核能行業協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張廷克介紹,核能具有獨特的優勢,既可以助力我國能源低碳轉型加速,又有助于保障國家能源安全,同時還能支撐新型電力系統建設,在中國式現代化建設及能源結構變革中被寄予了更多的期望、賦予了更高的要求。我們既要秉持安全高效可持續原則,把握我國核能發展新機遇;也要以科技創新為核心驅動,實現我國核能產業自立自強;還應圍繞“四個面向”,充分發揮好協會學會服務引領作用。
國家電力投資集團有限公司核電運行總工程師郝宏生指出,截至目前,核電在我國電力結構中的占比已達到5.1%,以國和一號、華龍一號、高溫氣冷堆為代表的,具有我國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大型核電工程國產化率已達到90%以上。通過十余年的攻關,國家電投集團形成了國和系列完整的核能型號譜系以及核電產業鏈生態,有效提升了產業鏈自主可控水平,實現創新鏈、產業鏈的深度融合。目前,國家電投集團正加快推進核能綜合利用,實施了核能供熱、海水淡化、制氫、核能小堆等多元化發展模式的探索和應用,努力打造“核能+”多能融合、多能互補的發展新跑道、新樣板,實現核能產業安全、高效、創新發展。
中國科學院等離子體物理研究所副所長陸坤透露,在發展核裂變能的同時,中科院還有一批科研人員在探索另一類未來先進核能技術——可控核聚變能技術。我國核能發展實施“壓水堆—快堆—聚變堆”三步走戰略,核聚變能商用是核能發展的最終目標。核聚變能作為人類最理想的清潔能源之一,是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能源體系的重要途徑之一。加快推動核聚變能開發應用進程,對于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加快建設世界科技強國,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
中國電機工程學會核能發電分會主任委員、國核示范電站有限責任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汪映榮在會上就核能發電分會2022年工作作了報告。汪映榮表示,預計“十四五”期間,我國將保持每年6-8臺核電機組的核準開工節奏。預計到2035年,核能發電量在我國電力結構中的占比將達到10%左右。在此背景下,作為核能發電的專業學會,我們應重點關注以下方向:一是按照國家提出“積極安全有序發展核電”的總要求,推動核電的常態化核準、批量化建設;二是努力提升核電的安全性和經濟性,在全環節控制工程造價和運營維護成本的同時保障核電的安全性;三是著力解決核電“卡脖子”環節,全面實現核電關鍵設備的自主研發、設計和制造;四是拓展核能在清潔供暖、海洋開發、空間探索、海島及特殊偏遠地區供電、海水淡化、工業供汽等綜合領域的應用;五是積極推動數字化核電站、智慧化工地以及新技術、新管理方式在核能行業的應用;六是積極探索并參與核電產業鏈落地的課題研究等。
會上,國核示范電站有限責任公司系統設備處處長毛正雄就日前發布的《核能專業發展報告》作了情況匯報。當日下午,與會代表圍繞中國核電建設與安全、核聚變發展及應用、第三代核電技術發展等前沿技術專題進行了充分的分享與研討,緊密圍繞核電技術領域的熱點問題和重大工程應用廣泛開展學術交流,共同為推動核電領域技術創新、先進技術應用、助力新型能源體系構建貢獻智慧。(王茜)
責任編輯:沈馨蕊
關鍵詞: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合作媒體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
資訊排行榜
-
2023-03-10 16:02
-
2018-09-28 11:33
-
2018-09-28 11:33
-
2018-09-28 11:33
-
2018-09-28 11:33
資訊熱門推薦
-
2023-03-10 16:02
-
2018-09-28 11:33
-
2018-09-28 11:33
-
2018-09-28 11:33
-
2018-09-28 1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