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遞驛站越開越多,到底賺不賺錢?
“找一次快遞就要花費好長時間,丟件還要針對賠償費‘討價還價’。”某驛站老板張成向記者透露日常工作的苦惱。送貨上門,客戶不在家常要求把快遞放門口,但也因此時不時出現快遞丟失的情況。
(相關資料圖)
自電商市場起來之后,菜鳥驛站、兔喜超市、媽媽驛站、喵站等品牌驛站也隨之涌現。近幾年驛站的數量依舊不斷增加,也成為不少人靈活就業的選擇。
但開家驛站是不是門賺錢的小生意,今天依然存在諸多不確定性。除了收件、找件、送貨的辛苦,區域競爭、品牌競爭、業務量、考核罰款等,都讓驛站的老板們感到頭疼。
收入單一仍難解
驛站是快遞派送最后一公里的“中轉站”,也是快遞網點集約化運轉、節省人力、提質增效的重要途徑。目前,阿里旗下的菜鳥驛站、圓通旗下的媽媽驛站、中通成立的兔喜超市、申通的喵站等都是主要的驛站品牌。
目前驛站主要以派件費用的收入為主,此外也有攬件費、總部獎勵等。相較于前者,后兩項收入在整體收入中的占比寥寥無幾,甚至有時候還抵不上罰款金額。
張成告訴記者,自己成立驛站之初就沒有指望驛站能賺錢,主要是想通過驛站再做點其他生意。不過,受疫情影響,派費依舊是他的驛站核心收入。
在菜鳥驛站的體系中,驛站還可以收到來自菜鳥裹裹和多多的退貨件,也是4-5元/票。針對送貨上門,2022年雙11(11月1日-11月20日)完成目標量的80%,每票補貼1.8元,最高補貼2.5元/票。但這種情況因人而異,菜鳥驛站的一位負責人告訴記者,他們的驛站有9成業務都要送貨上門,但數量依舊沒有滿足目標量。而因為近期送貨上門被賊盯上了,頻繁丟件,賠付了5萬多元。
收入單一,一直是驛站努力要破解的難題。在菜鳥、兔喜超市、媽媽驛站等總部的宣傳中,也經常分享如何通過驛站做第二業務的內容。據記者調查了解,目前“驛站+超市”的模式較為普遍,另外隨著團購業務的崛起,一些驛站還有多多買菜、美團買菜的業務。
錢芳便選擇了“驛站+”的模式。錢芳原本是某住宅小區超市的老板,很快便有驛站的城市經理說服他們增設一間驛站,可額外獲得收益。但錢芳表示,雖然看似多了一項業務收入,但快遞分類、派送等比較耗時,有時候甚至顧不上超市的生意。
記者在該超市內看到,取快遞的人來人往,錢芳和她的老公得一個人看超市,一個人則兼顧找快遞。
“做好快遞本業最重要,北上廣深房租和人力成本比較高,不好做。但南京、武漢等城市相對容易,還是有機會賺錢的。”雙壹管理咨詢公司總經理龔福照說。相反,有些做商貿+驛站,甚至引入電信等業務的驛站,反而做得不好,主要是因為不夠專業,而且快遞業務本身已經夠忙,沒有時間鉆研別的業務。
業務量之爭,也是生存之道
業務量是維持驛站存活的原動力,但要想拿到足夠的業務量,驛站的老板需要下一番狠功夫。
張成是快遞行業的新人,在某片區開設了3家同一品牌的快遞驛站。幸運的是,當時總部提供的加盟條件不錯,因此只需要支付各種設備、貨柜等物資的成本,城市經理也十分負責,讓他少走了不少彎路。
由于當時該片區只有他開設的驛站,附近快遞網點通常會選擇與他合作,他也盤算著如何把快遞網點支付的派費金額提高一些。
但是沒多久,便有其他品牌驛站進駐這一區域,其中有兩家快遞網點的合作被新驛站“撬走”。由于派費、服務品質、合作信任等諸多因素,張成保住了其他合作伙伴,不過也失去了與快遞網點議價派費的機會。
“一開始我們這邊派費是1元/票,后來陸續開了其他幾家驛站之后,派費已經降到0.8元/票,這比快遞員從網點拿到的派費還要少0.5元/單。”張成說。如果按照該驛站每天入庫800件快遞來說,每降低0.1元/票,每天的收入就會減少80元,每月減少2400元。
在他們的合作中,快遞員改為直接由快遞網點送貨到驛站,再由驛站分揀錄入系統,按用戶要求送貨或自取。圓通推出的“驛站直送”模式,也是快件由總部分撥中心直線送達社區驛站,繞過二級網點。如此一來,驛站每天入庫的業務量就有了保障,快遞網點也因此少支付一大筆快遞員派件費用。
據張成介紹,過去一年物流行業多次因疫情影響停擺,原本預計雙十一期間單日業務量能達到日常的2.5倍,但實際只比平時多了1/3-2/3。“春節之后我們的業務量恢復得也很慢,大概比往年晚了一周才進入平穩期,而且業務量只有700多件/天”,他說。
以張成開設的驛站為例,一家驛站日均業務量在800件左右,每單派費0.8元,此項收入約2萬元/月,兩家驛站的業績大約4萬元/月。但驛站每月還需要支付房租、人工費用、水電費等成本,整體算下來過去一年并沒有賺到錢。張成還表示,如果服務不好、不懂得驛站經營規則,通常還會面臨更多罰款,這樣一來成本更高,這也是一些驛站賠錢的原因。
劉爽的情況更不容樂觀。作為電影專業畢業生,劉爽和她的同學這兩年面臨著無工可做,于是2022年初合伙在某新小區開設了該片區的第一家驛站,郵政快遞、順豐快遞等都成了他們第一批合作客戶。
但一段時間后,快遞件量并沒有達到理想閾值,增設的超市業務也少有人問津,各項成本無法再削減。劉爽說,一開始也不知道開驛站這么麻煩,主要是人工問題。單獨招人需要一筆固定支出,預算不夠只能幾個同學輪流上班,甚至有時劉爽還會找家人來頂班。
除了來自其他驛站的競爭,張成也一直擔心附近加設快遞柜影響驛站生意。因此,他專門找到小區物業管理公司打聽是否有快遞柜品牌計劃落地。
流量變現,還是轉讓出局?
張成計劃今年繼續盤活客戶流量。
他認為,如果不仔細研究總部的規則、控制好罰款的額度,自己的驛站也可能要賠錢,不能單靠驛站生意。他盤算著,自己朋友中有做旅游的、也有做電商的,自己可以借助驛站做代購生意。雖然有風險,但是當下最現實的選擇。
不過,他最擔心還是隔壁的驛站搶市場。“原來我預計對方賺不到錢可能就搬走了”,他說。但對方員工抱怨也多,一直在賠錢,不知道為何還一直堅持。
而無錫的一家驛站的老板,已經直接準備將驛站轉讓出去。
在閑魚上,蘇萌掛上了驛站轉讓的信息,“位置極佳,穩賺不賠。”即便如此,詢問的人也不多。她介紹說,自己轉讓驛站主要是因為孩子沒人照顧,驛站本身生意不錯,一天能有800單派件,每單派送0.8元,需要自己每天去網點拉快遞。
在更深入交談后,蘇萌才告知驛站只與中通一家快遞網點合作,而且附近還有菜鳥、兔喜超市等4、5家驛站與之競爭。為了說服前來咨詢的人,蘇萌透露了幾點降本增效的方式:一是和房東搞好關系,降低房租;二是在驛站開設小吃攤位增加收入;三是給隔壁開超市的房東引流。
記者了解發現,目前閑魚上如無錫、天津、廣州等城市的驛站轉讓費通常在10萬元左右,部分地區3-9萬元不等,轉讓價格主要與派件量等因素相關,轉讓的部分還包括車輛、電腦、打印機、貨架、攝像頭等設備。另外一家廣西桂林日均單量達到1200-1500的驛站,轉讓費達到了14萬元。
龔福照也告訴記者,雖然目前驛站沒有加盟費,但轉讓的驛站相對已經成熟,轉讓費用包含驛站經營權、穩定的客流和合作方以及裝修等。尤其是目前市場環境中,驛站位置十分重要,上海一家普通驛站轉讓費用也能達到15萬以上。
他進一步表示,驛站的商業模式已經穩定,在目前快遞員緊缺的情況下,驛站的價格正在凸顯。但這種商業很難賺大錢,更適合“夫妻店”模式。
關鍵詞: 送貨上門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合作媒體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
科技資訊排行榜
-
2023-02-28 09:11
-
2018-09-28 11:32
-
2018-09-28 11:32
-
2018-09-28 11:33
-
2018-09-28 11:33
科技資訊熱門推薦
-
2023-02-28 09:11
-
2018-09-28 11:32
-
2018-09-28 11:32
-
2018-09-28 11:33
-
2018-09-28 1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