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潮從哪里來?如何防御?一圖了解關于寒潮的7個真相:環球焦點
寒潮是我國冬半年最具殺傷力的天氣之一,往往會帶來劇烈降溫、大風、雨雪冰凍等災害,給農業生產、交通運輸等造成損失。那么,寒潮從哪兒來?一有冷空氣降溫就是寒潮嗎?哪些地方最“招”寒潮?一圖了解關于寒潮的7個真相。
不是所有冷空氣都叫寒潮
(資料圖片)
寒潮是一種大規模的強冷空氣活動過程,但并不是所有的冷空氣都叫寒潮。根據2017年修訂的《冷空氣等級》國家標準,冷空氣分為四個等級:弱冷空氣、較強冷空氣、強冷空氣和寒潮。寒潮是冷空氣界的王者。
寒潮到底從哪里來?
影響我國的寒潮一般“出生”于新地島和冰島附近,在西西伯利亞“加油站”累積加強,可通過多種路徑影響我國,一般可以影響到長江中下游及江南地區,有的甚至能抵達華南。
什么樣的寒潮威力強?
寒潮強度如何主要取決于三個因素:一是冷空氣本身的強度;二是我國中東部地區的基礎氣溫;三是配合有利的天氣形勢爆發。近30年寒潮過程最強的前五名,大多都是以橫槽轉豎型爆發南下。橫槽為近似東西向的槽,橫槽后部有大量冷空氣堆積,一旦橫槽轉豎,將迅速引導一次強冷空氣南下,帶來大風、降溫、降水天氣。
我國哪里最易遭寒潮侵襲?
在我國,寒潮災害北多南少,最多的要數新疆北部、內蒙古中北部、吉林大部、遼寧北部等地,平均每年有超過6次的寒潮過程,局地超過9次;四川盆地、青藏高原和云南等地出現寒潮較少,常年平均不足1次。
我國何時寒潮最頻發?
常年來看,寒潮最早開始于9月,最晚可以到次年5月。作為冷空氣中的王者,我們常以為寒潮最頻發的時候就是最冷的時候,事實卻并非如此,氣象大數據統計顯示,11月是寒潮發生最多的月份,其次為10月和3月。
寒潮真的越來越少了嗎?
從1951年至2020年的氣象大數據看,寒潮次數總體呈下降趨勢,寒潮最多的是20世紀60年代,年均次數高達7.6次,2011年至2020年這十年平均次數不足5次。
不過,寒潮年際變化依然較大,在全球變暖的大環境下,雖然寒潮次數在減少,但是寒潮的綜合強度卻并沒有減弱,雨雪降溫影響甚至在加大。根據1991年以來寒潮綜合強度排名看,前五名有兩次出現在最近兩年。
寒潮來襲如何防御?
在寒潮來襲之前,氣象部門會發布預警提示公眾防范。中央氣象臺發布的寒潮預警分為藍、黃、橙三級。但各地根據當地氣候特點,可能會發藍、黃、橙、紅四級預警信號。
公眾收到寒潮預警后,要注意“兩加三防”。寒潮來襲無小事,保暖防病無兒戲;出行防滑莫大意,健康安全排第一。
來源:中國天氣網
關鍵詞: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合作媒體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
資訊排行榜
-
2022-12-18 08:29
-
2018-09-28 11:33
-
2018-09-28 11:33
-
2018-09-28 11:33
-
2018-09-28 11:33
資訊熱門推薦
-
2022-12-18 08:29
-
2018-09-28 11:33
-
2018-09-28 11:33
-
2018-09-28 11:33
-
2018-09-28 1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