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報道:國家發展改革委召開11月份新聞發布會
中國能源新聞網記者支彤
11月16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召開11月份新聞發布會,國家發展改革委新聞發言人孟瑋對民生用氣保供穩價、原料用能扣減、1~10月發用電量等能源領域相關問題通報情況并回答記者提問。
“展望全年,經濟增速有望進一步加快,回穩向好基礎將不斷得到鞏固。”孟瑋表示,下一步,要抓住時間窗口推動經濟進一步回穩向上。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突出抓好民生用氣保供穩價
“從當前供應情況看,盡管國際復雜嚴峻的市場形勢對我國冬季保供帶來一定影響,但經過各方面提早準備、共同努力以及采取有力措施,今冬供暖季我國天然氣資源供應總體上是有保障的。”孟瑋指出,高峰時段、部分區域受持續寒冷天氣等影響可能會出現供需偏緊情況。
孟瑋表示,北方地區已經全面進入供暖季,國家發展改革委將會同各有關方面加強統籌協調,國家發展改革委將持續做好4個方面的工作。
一是突出抓好民生用氣保供穩價。供暖季期間,國家發展改革委將組織各地切實履行保障民生用氣的主體責任,壓實城燃企業保供直接責任,確保民生用氣充足穩定供應。同時,督促各地嚴格執行居民門站價格政策,保障民生用氣價格基本穩定。
二是推進國內天然氣增儲上產。支持中國石油、中國石化、中國海油等上游供氣企業加大增儲上產力度,盡可能增加冬季高峰期國內天然氣產量。發揮國家管網集團調度協調作用,推動已建成儲氣設施應儲盡儲,統籌用好儲氣資源,保障整個供暖季特別是高峰保供的需要。
三是推動合同嚴格落實。國家發展改革委已組織各地和供氣企業全面簽訂供暖季合同,供暖季期間將持續督促合同嚴格執行,按合同保障供用氣秩序穩定。
四是及時協調解決個案問題。每年供暖季期間,都會遇到一些個案問題,國家發展改革委將充分用好天然氣冬季保供日調度機制,加強針對性調節,及時協調解決各類個案問題,保障人民群眾溫暖過冬。
原料用能扣減不是放松產業發展要求
就《關于進一步做好原料用能不納入能源消費總量控制有關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的發布,孟瑋指出,原料用能不納入能源消費總量控制,是完善能源消耗總量和強度調控、保障高質量發展用能需求的重要舉措。
“原料用能扣減不是放松對石化化工、煤化工等產業發展的要求,不是鼓勵各地區盲目發展相關項目。”孟瑋強調,一方面,要繼續嚴格落實項目準入要求。相關產業發展仍必須符合產業規劃和政策、必須履行必要的審批程序、必須在能效方面達到先進水平,并有效控制碳排放和污染物排放,這些要求是一以貫之的。各地區、各有關單位要落實好相關政策要求,堅決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項目盲目發展,從政策符合性、程序合規性、技術先進性等方面嚴把項目準入關。另一方面,持續推動產業節能和提高能效。原料用能不納入能源消費總量控制,并不意味著原料用能可以無限制、無效率使用。節能審查、節能標準等工作仍將對原料用能消費提出要求,各地區、各有關單位要引導加快節能降碳先進技術研發和推廣應用,持續推動節能增效。
孟瑋表示,《通知》提出的原料用能概念內涵符合國際通行規則,原料用能扣減能夠更加科學客觀地反映石化化工、煤化工等相關產業能源利用實際情況,有效增強能源消費總量管理彈性,為高質量發展騰出用能空間,為高水平項目合理用能提供保障,為增強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強化支撐,對經濟平穩健康運行具有重要意義。
10月全國發電量由降轉升
發布會召開前一天,國家統計局發布10月份經濟數據。數據顯示,10月份我國經濟經受住了國內外多重超預期因素的影響,持續保持恢復態勢。
經濟加快回穩發展,直接體現在發用電量上。發電方面,1~10月全國規模以上工業發電7萬億千瓦時,同比增長2.2%。10月份,全國發電量6610億千瓦時,同比增長1.3%,由降轉升。其中火電、核電、風電、太陽能發電分別同比增長3.2%、7.4%、19.2%、24.7%。
用電方面,1~10月全國全社會用電量同比增長3.8%。其中,一產、二產和居民生活用電量同比分別增長6.5%、3.0%、3.3%,第三產業用電量同比下降2.0%。
在通報穩經濟一攬子政策和接續措施落實進展情況時,孟瑋表示,國家發展改革委正在推動加快建設核電、水電項目,加快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區為重點的大型風電光伏基地建設;并持續做好煤炭保供工作,前三季度原煤產量達33.2億噸,同比增加3.3億噸,增長11.2%。
“在能源領域,新建一批風電光伏、抽水蓄能、核電站項目,既能帶動相關產業發展,也有利于保障能源安全。”孟瑋指出,1~10月,國家發展改革委共審批核準固定資產投資項目97個,總投資14233億元,其中審批72個,核準25個,主要集中在能源、交通、水利等行業。
責任編輯:沈馨蕊
關鍵詞: 新聞發布會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合作媒體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
資訊排行榜
-
2022-11-17 18:06
-
2018-09-28 11:33
-
2018-09-28 11:33
-
2018-09-28 11:33
-
2018-09-28 11:33
資訊熱門推薦
-
2022-11-17 18:06
-
2018-09-28 11:33
-
2018-09-28 11:33
-
2018-09-28 11:33
-
2018-09-28 1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