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中第一!220千伏徐東地下變電站投產送電
9月29日上午9時30分,位于武漢市武昌濱江商務區核心區域綠地國際金融城的220千伏徐東地下變電站投產送電。該站是華中地區第一座220千伏地下新一代智能化變電站,采取電網與政府、綠地集團共同投資建設的模式,也是武漢市政企合作模式下建成的第一座220千伏變電站。
提高武昌北部供電可靠性
據220千伏徐東地下變電站工程項目經理、國網武漢供電公司項目管理中心五級職員易諄介紹,該站整體建筑分為地下三層,地面一層,基坑開挖深度20米,建筑地下面積9720平方米,變電站占地面積3300平方米,地面面積772平方米,新建電纜隧道全長7.6公里,建成投產變電容量72萬千伏安。該站所采用的小型化電氣設備、主變水冷系統、智能巡檢、一鍵順控、智能滅火等多項技術均為國內領先,華中第一。
220千伏徐東地下變電站充分圍繞環境友好的建設理念,變電站地面建筑采用集中布置,統一納入綠地國際金融城景觀系統,與城市建筑有機融合。選用小型化設備,有效節省用地面積,深入城市負荷中心發揮作用。將主設備全部布置于地下,減小噪聲。變電站進、出線采取全電纜敷設方式,充分釋放城市空間。
該站投運后,將滿足武昌濱江商務區核心區域未來15年規劃發展的供電需要,同時該站供電范圍將延伸覆蓋,北臨長江,南至秦園路、友誼路、積玉橋沿線多個片區,充分提高武昌北部中心城區供電可靠性,其建設模式及建設理念也將成為政企合作、綠色建造的新典范。
智能巡檢機器人實時監控設備狀態
記者在徐東地下變電站探訪發現,在地面層,該站就像一個普通建筑物,與周邊的商圈環境融為一體;地下分為三層,地下一層為排風機房、電容器室、蓄電池等,地下二層為主變室、10千伏配電裝置室等,地下三層為電纜夾層。
“徐東地下變電站按照‘無人值守’‘全智能’的理念建設,全站各個部位均設有球形攝像頭,在后臺所有場景都可以一目了然。”易諄說,“通過智能巡檢系統,設備上的數據可以統一傳輸至后臺,提高工作效率。”
記者在10千伏配電裝置室看到,這里整個區域內都裝有滑軌,軌道上設有智能巡檢機器人,可以通過后臺操控,全方位監控設備運行狀態。“提前給機器人設置周期性的巡視任務后,它就可以自己工作了。”易諄說。
易諄還介紹,該站的地下水冷變壓器重120噸,而地下二層吊裝的落差有20米,“主變重共有3臺,而且需要平穩,不能磕碰,因此選擇了用履帶吊裝”。
武漢電網供電容量同比增幅超12%
2019年底,武漢開啟一流城市電網建設,為建設國家中心城市加速賦能。武漢市人民政府與國網湖北電力一體協同,全國首創“先土建,后電氣”的電網建設政企共建模式。
今年,國網武漢供電公司啟動“電網建設大會戰”,全力加快推進武漢一流城市電網建設。1至9月份,已完成14項輸變電工程,為武漢電網增加了177萬千伏安的容量。年底前,還將完成11項輸變電工程,新增供電容量228萬千伏安,預計2022年全年新增變電容量將達405萬千伏安。武漢電網的供電容量同比增幅超過12%。目前武漢東湖新技術開發區的供電容量為440萬千伏安,這也就意味著,今年武漢電網將“再造”一個光谷電網的容量。
據國網武漢供電公司介紹,按照“電等發展、超前建設”的思路,武漢電網錨定“33621”發展目標,利用3年時間,推進3項特高壓靠城、3項超高壓進城項目,到2025年,武漢電網總容量從3677萬千伏安提升至6000萬千伏安,累計投產變電站100座以上,滿足武漢電網高質量發展和武漢市經濟高速發展的需求。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合作媒體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
中國智造排行榜
-
2022-11-05 08:44
-
2018-09-28 11:30
-
2018-09-28 11:30
-
2018-09-28 11:30
-
2018-09-28 11:30
中國智造熱門推薦
-
2022-11-05 08:44
-
2018-09-28 11:30
-
2018-09-28 11:30
-
2018-09-28 11:30
-
2018-09-28 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