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安丘供電:“三大法寶”應對“違章建筑”
“三大法寶”應對“違章建筑”
——國網山東安丘供電創新推出線路防鳥巢經驗
李文博
編者按輸電線路是電網企業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物質基礎,也是電網企業的經營基礎。如何管理好輸電線路,既關系到人民群眾安全滿意用電,也關系電網企業提質增效、高質量發展。本期專題關注各供電企業在線路管理方面的創新實踐。
每年春天,是鳥兒筑巢高峰時節,線路桿塔成了它們筑巢“安家”的良好場所,這些“違章建筑”極易引發跳閘停電事故,鳥類也會遭受電擊而亡。鳥類和電力如何和諧相處,成為供電企業的一大心病。
為解決這一難題,國網山東安丘供電公司成立了攻堅團隊,通過求教鳥類專家、研究鳥類筑巢習慣,并結合常駐鳥類特點,反復探究防治措施,找到了預防鳥類在電桿上筑巢的“三大法寶”,成功破解難題,使鳥類和電力不再相互傷害。
以“蛇”驅鳥
3月1日,安丘供電員工王少軍和同事巡線時發現10千伏云莊線12號桿有鳥巢,他們用絕緣桿對“違章建筑”進行了“拆除”。
在一線工作三十多年的王少軍說:“這種耐張桿上有兩根橫擔,是鳥類特別喜歡的安家場所,鳥窩被清除后,它們還會在同一個地方重復筑巢,所以,必須動用我們的‘法寶’。”說話間,他從工具包里拿出了一條約50厘米長的橡膠蛇,熟練地安裝到了電桿橫擔上。
“別小瞧這些玩具蛇,它可是我們的法寶,裝上后,鳥兒就不敢在這里安家啦。”王少軍說。
利用鳥類對蛇的恐懼心理,是防止鳥兒線上筑巢的一大途徑。大部分鳥類害怕蛇,為此,安丘供電攻堅團隊從市場上買來橡膠玩具蛇,安裝在鳥兒經常筑巢的地方,讓鳥不敢靠近,實現以蛇驅鳥。
筆者在現場發現,鳥巢拆除后不久,就有一只灰色的喜鵲銜著樹枝向12號桿飛來,剛要落下,突然發現了橫擔上的“蛇”,嚇得“尖叫”一聲,丟下嘴里的樹枝拼命飛走了,之后又返回圍繞電桿盤旋幾次,始終不敢落下,最后選擇了離開。
以“鳥”驅鳥
山東省安丘市吾山鎮,地處山區,該地良好的生態環境成了鳥兒的天堂。在每年3至5月份鳥類筑巢高峰時節,吾山供電所的線路防鳥害外破壓力格外大。
該所所長劉昌海說:“這里鳥的種類非常多,攻擊性很強的鷹、隼也經常在電桿上壘窩,很容易引發短路,它們的糞便很稀,也會使設備污閃導致線路跳閘,我們每天都要組織人員不間斷巡線,及時清理鳥巢。”
并不是所有鳥類都怕蛇,相反,有的鳥是蛇的克星。電桿上的玩具蛇常常被這些鷹、隼當成食物受到攻擊。怎么才能解決這個問題?
根據生活實踐和探索研究,安丘供電攻堅團隊發現,這些鷹、隼的領地意識很重,它們的視覺神經對顏色鮮艷的物體格外敏感,不敢輕易攻擊色彩艷麗體形較大的活動物體。
于是他們充分利用鳥類視覺反應這一特點,實行以鳥驅鳥。從市場上買來五顏六色的橡膠玩具——“憤怒的小鳥”,當完成充氣后,這些小鳥變得體型龐大,把它們掛在電桿橫擔上,這些體型龐大“小鳥”就會在風中不停地“活動”,仿佛張牙舞爪的“守護者”守護自己的領地一樣,兇猛的鷹、隼看到后“望而卻步”。
安裝“法寶”后,吾山供電所的護線壓力減輕了很多,劉昌海說:“鳥兒很聰明,不會輕易冒險,所以這些價格便宜的玩具發揮了非常好的效果,橡膠產品絕緣,也不用擔心引發短路事故。”
以“味”驅鳥
鳥類除了怕天敵、怕危險,還怕刺激性氣味,這是安丘供電攻堅團隊從一個農戶那里受到的啟發。
春天,農民會用塑料薄膜搭一個小拱棚,讓種植的農作物快速生長,有的鳥兒在棚上面覓食駐足,尖利的鳥爪將塑料薄膜踩得千瘡百孔,農民大傷腦筋。攻堅團隊調研時發現,有一處拱棚薄膜完好無損。經過仔細了解后得知,有一次該農戶拖拉機發生故障,機油泄漏在地上,附近的薄膜未受鳥兒踩踏,他猜測這種氣味可以防鳥害。于是他把盛有廢舊機油的容器零零散散地放在田間,拱棚再沒受過損害。
攻堅團隊根據這一經驗,通過多次實踐,證實了這一結論。他們根據鳥類的“味覺效應”研發“氣味驅鳥器”,把裝有廢舊機油的塑料容器安在電桿上,機油在空氣中揮發,嗅覺靈敏的鳥兒聞到這種氣味就會遠遠逃避,自然不會在此筑巢了。
安丘供電攻堅團隊人員介紹,傳統的防鳥刺、驅鳥器等設備受防護面積小等因素影響,無法杜絕鳥類筑巢,拆除后還會重建,既威脅著電網,又傷害了鳥兒。使用“以蛇驅鳥、以鳥驅鳥、以味驅鳥”防鳥筑巢“三大法寶”后,效果顯著。目前已在鳥類筑巢嚴重的吾山供電所試點,在線路上安裝驅鳥工具320余套,驅鳥成功率達100%,實現了“鳥電和諧相處”。
責任編輯:高慧君
關鍵詞: 違章建筑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合作媒體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
新聞排行榜
-
2021-10-27 11:18
-
2018-09-28 11:33
-
2018-09-28 11:33
-
2018-09-28 11:33
-
2018-09-28 11:33
新聞熱門推薦
-
2021-10-27 11:18
-
2018-09-28 11:33
-
2018-09-28 11:33
-
2018-09-28 11:33
-
2018-09-28 1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