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微資訊!氫能重卡吹響商業化號角
(相關資料圖)
氫能重卡被認為是國內燃料電池汽車率先實現商業化的細分市場之一,今年以來,其產業鏈上下游企業紛紛加快市場布局及商業化落地實踐。對此,不少業內人士表示,氫能重卡產業拐點已現,今年或將迎來商業化元年。 氫能重卡布局鼓點愈頻在剛剛過去的2022年,氫能重卡呈現出強勁的發展勢頭。相關數據顯示,國內氫燃料電池重卡累計銷量2465輛,同比增長216.4%,創歷史新高,成為領漲新能源重卡“大盤”的重要力量。 進入2023年,氫能重卡的熱度依然不減,整車和零部件企業不約而同地將目光鎖定在該領域。2月8日,國鴻氫能和北奔重汽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共同打造更具市場競爭力的氫燃料電池重卡;2月15日,由未勢能源配套的首批20輛“新長征1號”氫能重卡交付河鋼工業;2月22日,長城汽車旗下如果科技正式宣布將全面開啟商用車業務,并確定氫能、純電、混動三軌并行的發展策略。 除此之外,多地也在加快推進氫能重卡商業化運輸場景的落地。2月,天津榮程正式啟動天津港至河北定州氫能重卡示范運營;河南安陽已完成49噸氫燃料電池半掛式牽引車的跨省運輸測試工作;2月8日,由陜西旭強瑞清潔能源公司和維納氫能合作共建的韓城—西安氫能重卡城際物流通道開啟運輸測試工作,這也是陜西省首條氫能重卡城際物流通道。 “隨著氫能重卡的規模化應用,以及運營場景的不斷完善,氫燃料電池卡車的優勢將逐步凸顯,商業化進程也將加速落地。”中國汽車流通協會商用車專業委員會秘書長鐘渭平說道。 重卡“氫風”愈勁 2023年或迎大幅增長作為可再生能源,氫能具備來源廣、燃燒值高、零碳排等特點,被譽為車用能源的“終極形式”。不過,由于氫燃料電池技術產業化進程較慢,以及前幾年全球車企都將重點聚焦在鋰電池技術及產業化發展上,致使氫燃料電池汽車并沒有獲得足夠的重視。隨著純電動汽車產業的“退燒”,氫能及燃料電池汽車技術被視為未來能源戰略部署的重要部分。 近年來,我國相繼出臺氫能產業扶持政策,從發展路線、產業規劃、補貼措施等方面,全方位支持燃料電池產業發展。在此背景下,氫能重卡也迎來了快速增長期。 近日,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副理事長歐陽明高在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2023年)論壇交流會上表示,雖然當下燃料電池重卡體量不大,但發展勢頭向好,燃料電池成本也進入快速下降通道,因此今年燃料電池重卡銷量或將迎來爆發式增長。“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燃料電池單位千瓦時的成本,從3年前的1萬元下降至去年的3000~4000元,今年預計下降至2000~3000元。從這個角度而言,燃料電池重卡已完全具備市場化條件。從長期來看,燃料電池重卡在長途運輸領域是一個非常好的選擇。”他指出。 “燃料電池在重卡領域的商業化落地會更快。”羅蘭貝格全球合伙人兼大中華區副總裁方寅亮分析道,與鋰電池相比,燃料電池具備更長的續駛里程、更短的充電(加氫)時間、更輕的重量以及更大的性能提升空間。對于燃料電池汽車大規模推廣應用,業內早已形成商用車先行的共識。在路線相對固定、加氫便利等區域性應用場景中,燃料電池重卡的優勢更為顯著。 “氫能重卡已接過氫能客車的‘接力棒’,成為我國燃料電池汽車商業化落地的‘排頭兵’。”上海驥翀氫能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付宇表示,從長遠來看,氫能重卡的能效優勢是非常明顯的。而燃料電池示范城市的補貼獎勵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解決現階段氫能重卡的使用成本問題。另外,隨著氫能產業鏈逐步成熟,未來制氫用氫成本以及車輛售價有望不斷下探,氫能重卡的優勢將進一步凸顯。可以預見,未來氫能重卡的綜合使用成本將會優于電動重卡。 商業化尚需爬坡過坎氫能重卡熱度持續升溫,那么今年能否迎來商業化元年? “車輛的推廣可行性、安全性、經濟性是判斷市場拐點和商業化元年能否到來的重要依據。”新能源與智能網聯汽車獨立研究者曹廣平告訴記者,一個產品從設計試制到測試驗證再到優化成為量產車型,需要幾年的時間。而想要具備完全市場化能力,還要在實際使用效果和商業模式上被驗證完全可行,也就是說,氫能重卡的使用效果和經濟性要達到或接近于傳統燃油卡車的水平。目前來看,無論是成本、耐久、安全還是產業鏈配套上,氫能重卡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四川成都新能源汽車產業推廣應用促進會秘書長范永軍也認為,現在談商業化元年還為時過早,雖然氫能重卡市場預期向好,但其仍存在成本過高、配套短缺、耐久性不足等一系列問題。 “氫的高效存儲是行業面臨的主要難題,未來亟待加強車載儲氫系統的技術攻關。另外,制氫、儲運以及加氫站建設等問題同樣限制著氫能重卡的普及應用。在車輛配置方面,儲氫罐(瓶)至燃料電池間的供氣環節安全性等問題,也給燃料電池系統制造者提出了更高要求。”在國家燃料電池汽車及動力系統工程中心副主任馬天才看來,只有當核心技術難題被攻克,基礎設施建設更完備,才能有效推動氫能重卡快速發展。 “成本過高是燃料電池重卡面臨的另一大核心問題,如果不能將車輛的制造成本、購置成本和使用成本降下來,氫能重卡很難實現大規模推廣應用。”范永軍進一步表示。 聚焦國內,目前我國氫能燃料電池技術相較于國際先進水平也存在較大差距,比如燃料電池系統的有效性、可靠性還有待提高。在接受記者采訪時,業內專家一致認為,擺在氫燃料電池產業面前的現實挑戰是全鏈條的技術經濟性。在他們看來,解決重型氫燃料電池汽車技術、成本難題,相關企業應攻關催化劑、質子交換膜、探子等共性的技術難點,推動燃料電池電堆、高壓氫氣瓶等關鍵部件的成本下降,提高氫燃料電池系統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在向著燃料電池重卡商業化“星辰大海”奔赴的道路上,探索有價值的應用場景和可復制的商業模式成為其可持續發展的關鍵。同濟大學教授余卓平表示,總體來看,氫能重卡已進入可用階段,但想要實現商業化落地,還要看政策的推進力度以及產業鏈的協同能力。另外,只有從頂層設計層面來規劃,才能解決氫從哪里來、在什么地方加注、如何組織車輛營運等系統性問題。
關鍵詞: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合作媒體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
科技資訊排行榜
-
2023-03-10 10:52
-
2018-09-28 11:32
-
2018-09-28 11:32
-
2018-09-28 11:33
-
2018-09-28 11:33
科技資訊熱門推薦
-
2023-03-10 10:52
-
2018-09-28 11:32
-
2018-09-28 11:32
-
2018-09-28 11:33
-
2018-09-28 1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