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海油引入阿里云工業大腦AI以優化其在南海天然氣的開發生產
4月23日消息,中海油引入阿里云工業大腦AI以優化其在南海天然氣的開發生產,打通天然氣氣井、生產平臺、運輸管網、上岸加工等全鏈路的毛細血管,為南海氣田復雜地質環境下的生產系統裝上智能“大腦”,以協同各個氣田的生產,延長整體的開采周期。
南海氣田每年為粵港澳大灣區穩定輸送清潔天然氣數十億方,供應珠三角九市數百萬戶,惠及大灣區居民超千萬人。南海氣田的穩產,增產是中海油“2025年南海東部油氣田上產2000萬噸”的重要組成部分。
該項目首先將海上氣井、生產平臺、海底輸氣管道、岸上加工基地等環節數據化,打通全鏈路生產系統的“神經網絡”。以此為基礎,工業大腦AI將對全生產鏈路進行優化,讓原本由人經驗判斷制定的生產計劃,擁有智能技術來輔助決策。
這其中,為海上氣田制定有差別的開采方案尤其重要。茫茫海上氣田,豎立著多個天然氣生產平臺,投產年代不一,開發條件不同,猶如用多個水泵在壓力地形極端變化的水池中抽水。一個透視全局的“大腦”為每口氣井分別制定適度的開采量,才能最大化延長開采周期。
以往生產計劃的制定是根據下游市場的需求,再結合經驗進行產量分配,但從氣田到岸上加工是一個極端復雜的系統,每個環節的決策錯誤都會造成產量減少或氣田壽命縮短。AI工業大腦能實時預測產量、設備變化的結果,實現對每一處氣田和每一口氣井的精準管理,協調多口氣井的開采平衡度,并完成對上下游的優化配產。
在賦予氣田全局智能的同時,工業大腦也將吸取氣田生產技術專家的智慧。也就是說,氣田的技術專家將以“AI訓練師”的身份與AI算法一起工作,讓大腦更加了解每一個環節的工藝,不斷迭代輸出更好的生產決策。
油氣行業引入AI技術是大勢所趨。有行業分析指出,2018年油氣行業在AI方面的投入已達到17.5億美元,預計到2022年還將提高至28.5億美元。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合作媒體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
新聞排行榜
-
2021-01-21 11:23
-
2018-09-28 11:33
-
2018-09-28 11:33
-
2018-09-28 11:33
-
2018-09-28 11:33
新聞熱門推薦
-
2021-01-21 11:23
-
2018-09-28 11:33
-
2018-09-28 11:33
-
2018-09-28 11:33
-
2018-09-28 1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