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續七年虧損后 債臺高筑、訴訟纏身的沈陽機床陷入 “生死困境”
連續虧損七年后,沈陽機床面臨 “生死困境”。這家2011年排名世界第一、我國機床行業最頂尖代表之一的 “機床巨頭”,正因破產重整陷入退市危機。出現這樣的局面,有機床行業的現狀、市場的變化、企業自身管理等等多方面的原因。
僅就沈陽機床的研發來說,曾經i5智能控制系統震驚業界。然而,自2012年起,沈陽機床開始從世界第一的高度以斷崖式的速度向下墜落。i5業務的發展倒是很快,三年之間,銷量從幾百臺到幾千臺直至2018年的18000臺。與此同時,沈陽機床的負債率達到了9成。
有業內專家表示,缺乏頂層設計和系統的知識梳理,盲目的推進智能化反而給企業帶來負擔,急需對企業進行正確的引導以及制定適應企業實際需求的智能制造解決方案。
連續虧損七年后,債臺高筑、訴訟纏身的沈陽機床最終陷入 “生死困境”。
8月18日,沈陽機床集團 (以下簡稱 “沈機集團”)控股子公司沈陽機床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 “沈陽機床”,000410.SZ)發布公告稱,已被法院裁定受理破產重整。9月5日,中國通用技術 (集團)控股有限責任公司 (以下簡稱 “中國通用”)擬作為意向戰略投資者,參與沈機集團及其下屬八家公司重整。
根據協議,沈機集團和沈陽機床將接受中國通用提供的共益債借款2.2億元和2.8億元。加上沈陽市財政上半年已經撥付的3億元資金 (由沈陽國資委注資進盛京資產),換言之,這場馳援我國最大機床企業的 “續命金”已增至8億元。
“沈陽機床的破產重整有其個性化原因,也和行業整體不景氣密切相關。國內機床行業近幾年一直處于下行趨勢,市場需求低迷,競爭不斷加劇,大部分機床企業因此發展陷入停滯甚至生存艱難。i5曾經風靡一時,但真正為沈陽機床創造了多少效益、為沈陽機床發展注入了多少動能,從目前的最終結果看一目了然。智能制造不是講概念、不是玩大跳躍,應真正找到切合企業自身的智能制造升級發展之路。”業內資深人士李亮 (化名)向中國工業報記者分析。
曾經的中國機床龍頭,緣何業績持續低迷?債臺高筑之下,又因何走向破產邊緣?沈陽機床破產重整,不僅是當前國內大部分機床企業現狀的鏡像,更是中國整個機床行業大環境的縮影。
資不抵債 凈利斷崖式下跌
機械科學研究總院退休專家李雅 (化名),已年近90歲。在聽聞沈陽機床破產一事后,不禁長嘆一聲。盡管已經退休多年且長居北京,但每每提及年輕時奮斗過的地方,李雅仍滿懷回憶。
“上世紀50年代,我畢業實習就在沈陽第三機床廠。機床當年屬于重點行業,基礎好,大家擠著頭都要進。”李雅向中國工業報記者回憶, “每天加班加點是常事,但大家工作起來仍然熱火朝天。”
“機床行業的 ‘十八羅漢’已一一倒下。”談及現狀,李雅不免感傷。
8月18日晚間,沈陽機床發布公告,稱因被法院裁定受理破產重整,公司股票將于8月20日被實施退市風險警示處理,股票簡稱修改為 “*ST沈機”。
而此次 “披星戴帽”距離沈陽機床摘帽僅一年半時間。2017年5月至2018年2月,沈陽機床曾因2015年、2016年凈利潤連續為負值而被施過ST。
這家2011年排名世界第一、我國機床行業最頂尖代表之一的 “機床巨頭”,正因破產重整陷入退市危機。8月23日,沈陽機床管理人在全國企業破產重整案件信息網發布 《沈陽機床股份有限公司戰略投資者招募公告》,正式招募戰略投資者,進行 “自救”。兩周后,中國通用宣布注資。
來自8月21日發布的債務逾期及重大訴訟公告顯示,沈陽機床及下屬子公司沈陽優尼斯智能裝備有限公司受機床行業市場低迷形勢影響,市場需求大幅下降,公司及優尼斯裝備資金狀況緊張,生產投入不足,導致部分債務出現逾期。
中國工業報記者梳理發現,以 “沈機股份” (即沈陽機床)為名的借款主體,共計向中國銀行、盛京銀行、朝陽銀行借款18.3億元,截至與各家銀行約定的還款時間,沈機股份共有9.25億元逾期金額未還,逾期債務類型包括借款利息和借款本金。
債務逾期難題露出水面,緊隨的是一系列訴訟纏身。僅7、8月兩個月,沈陽機床因債務逾期涉及的訴訟就高達4起。事實上,沈陽機床債務問題早有端倪。根據今年5月底深交所向公司發出的2018年年報問詢函,至2018年底,沈陽機床貨幣資金余額總計35.09億元,其中34.77億元資金受限 (包括被凍結的銀行存款504.62萬元)。2018年末凈資產為0.67億元,資產負債率達99.26%。2019年,這一數據持續惡化。第一季度沈陽機床凈資產為-5.10億元,第二季度這一數據已降至-14.66億元,較去年同期暴跌2278.51%。
與此同時,沈陽機床金融債務嚴重,資產負債率持續處于高位,每年的利息費消耗了企業大量流動資金。2018年,沈陽機床財務費用高達8.6億元,占營業收入的17%。龐大的利息支出使得公司流動資金十分緊張,加之金融政策日趨收緊,行業企業普遍借貸困難,沈陽機床生產資金投入嚴重下滑。
不過今年6月沈陽機床還稱, “近年來,公司到期債務均按期償還,無違約記錄。上市公司與銀行已充分溝通,能夠保障現有貸款額度穩定,未來不存在抽貸及壓縮授信風險,能夠有效保障到期債務的按時償付。”爾后僅僅數月,債務逾期的難題便浮出水面, “打臉”之快令人咋舌。
高臺債筑僅是沈陽機床諸多問題的冰山一角。連續七年的凈利下滑和持續虧損,以及機床行業的不斷萎縮,正將這家被譽為 “中國機床搖籃”的明星企業,推向破產的邊緣。
中國工業報記者梳理發現,自2012年起,該企業業績頹勢已經顯現,從扣非凈利來看,沈陽機床已連虧七年。
2012年~2018年年報顯示,沈陽機床扣非凈利潤和經營性現金流已連續7年為負。其中,7年的扣非凈利潤分別為-7.74億元、-10.74億元、-14.32億元、-6.79億元、-0.64億元、-0.77億元、-0.18億元,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分別為-0.57億元、-11.23億元、-19.36億元、-28.61億元、-16.43億元、-13.44億元、-12.75億元。
截至目前,虧損仍在持續。來自沈陽機床的財務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沈陽機床凈利潤虧損4.5億元,較去年同期暴跌3646.89%;二季度,凈利潤虧損14.10億元,比去年同期暴跌5685.01%。換言之,沈陽機床已資不抵債。
押寶i5 銷量與負債齊飛
創新與突破,并未給沈陽機床全面轉型打開局面。
對于業績大幅下滑原因,沈陽機床稱,除受外部市場環境不利影響外,公司持續面臨資金緊張、生產投入嚴重不足的局面,大量機床訂單延期交付。與此同時,因交貨延遲,代理商及潛在直接客戶的新合同簽訂意愿嚴重不足,致使營業收入規模受到嚴重影響。
據中國工業報記者梳理發現,受累子公司欠賬及回款難,也是沈陽機床進入困境的重要因素。華屹公司和金鼎公司成立于2018年3月,與沈陽機床一同同為控股股東沈機集團旗下子公司。在兩家企業運營期間,形成大量欠款。企業清收回款速度放緩,期后回款不甚理想。
“究其原因,是沈陽機床的經營機制對其發展造成了一定影響,其中包括i5的銷售模式。”李亮指出。
資料顯示,2007年,沈陽機床開起i5運動控制核心技術研發,并在五年后取得階段性進展。從2007年至2017年,僅研發費用就投入了11.5億元。2017年11月7日,在上海工博會上,沈陽機床正式發布i5OS智能平臺。
i5智能控制系統的問世,號稱震驚業界,引領機床行業踏上了工業互聯網快車道。更有當地媒體聲稱,它定義了世界工業未來。
然而,具有諷刺意味的是,恰恰是自2012年起,沈陽機床開始從世界第一的高度以斷崖式的速度向下墜落。i5業務的發展倒是很快,三年之間,銷量從幾百臺到幾千臺直至2018年的18000臺。與此同時,沈陽機床的負債率達到了9成。
對于銷量與負債緣何齊飛,有知情人士向媒體透露,沈陽機床對i5系列產品銷售人員的考核標準是:只考核銷售量,不考核銷售回款,銷售人員的工資、獎金、福利與簽合同量有關,與回款無關。
如此設計就導致了一個結果,銷售人員只管與客戶企業簽合約賣設備,只收30%的預付款,甚至不收一分錢,就把設備拉到用戶廠區投產使用。從而導致賣出去的大量設備只收回30%的預付款,剩下的則以機床購買者的使用量或創造價值量來按照分成回款。大量壞賬、死賬層層堆積,就此形成。
曾有一位自稱是企業內部的人士,在社交平臺上透露了沈機集團對i5研發的重視程度。 “在沈陽機床內部你就會知道,所有的資源都是傾向i5的,我們在i5圈外的在待遇上、個人發展上的確是差人一等、甚至幾等。不過企業也的確缺乏整體的發展規劃,今天向左走,明天就向右走。”
對此,一位不愿具名的業內專家接受中國工業報記者采訪時分析, “包括目前很多企業管理者都認識到智能制造的重要性,但缺乏頂層設計和系統的知識梳理,盲目的推進反而給企業帶來負擔,急需對企業進行正確的引導以及制定適應企業實際需求的智能制造解決方案。”
有意思的是,為擺脫業績困境,自2010年6月起,沈陽機床幾乎每年都會發布 《債務豁免公告》。沈陽機床不僅被其供應商豁免了一部分債務,就連客戶欠他的錢也被他自己打了個折。
2017年12月14日晚間,沈陽機床發布債務豁免通知,公司下屬分、子公司與361家供應商簽署豁免協議。供應商同意按一定比例豁免債務。換言之,彼時沈陽機床涉及拖欠供應商貸款合計4.72億元,在債務減免1.34億元后,只需償還3.38億元。
“沈陽機床的困境不乏行業的因素。應看到,國內機床行業近幾年一直處于下行趨勢,市場需求低迷,競爭不斷加劇,大部分機床企業因此發展陷入停滯甚至生存艱難。誠然,我國是世界機床制造大國,但同時也是世界第一大機床進口國,包括沈陽機床在內的不少企業仍然 ‘大而不強’。”李亮說。
在其看來,國內機床消費與生產的結構性矛盾突出,我國機床企業 “大而不強”主要體現在兩大方面:一方面是缺乏核心競爭力,大部分企業技術創新投入不足,研發投入占營業收入比重一般在5%以下,自主創新能力較弱,導致國產機床在技術性能、質量、交貨期和服務等方面與國外知名品牌相比存在較大的差距;另一方面是同質化競爭嚴重,在高端市場競爭能力普遍缺失的情況下,國內機床企業集中在中低端市場廝殺、傾軋。
中國機床工具工業協會常務副理事長、原沈機集團董事長陳惠仁在近期發表的一篇名為《機床工業40年的改革發展》文章中,對上述觀點給予了肯定。他坦言, “2012年以來,市場需求結構發生了顯著變化,中低檔通用型單機類產品的市場需求量大幅下降;高檔型、定制型和自動化成套類產品的市場需求量卻快速增長,這一變化與機床工業的供給能力結構形成了明顯的錯位,適應傳統市場的龐大產能在顯著變化的市場面前不可避免地陷入窘境。”
事實上,受宏觀經濟形勢影響,作為基礎工業的國內機床市場規模從2011年開始也在持續下滑,目前市場規模已縮減了一半。來自中國機床工具工業協會的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宏觀經濟下行壓力加大,汽車、摩托車、內燃機、農機、通用機械制造業等行業主要用戶領域的下行,也成為造成機床工具行業下行的直接影響因素。
試水混改 通用火速馳援
舉步維艱的沈陽機床,能否迎來涅槃重生?
1993年,中國機床行業的 “十八羅漢”中的三家沈陽第一機床廠、中捷友誼廠和遼寧精密儀器廠合并成立沈陽機床。1996年,沈陽機床在深交所主板上市,控股股東為沈機集團,實際控制人則是沈陽市人民政府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
從1993年到2002年,沈陽機床經歷了最困難的十年,在崗職工數從27000多人縮減到11000多人。1996年,沈陽第三機床廠從 “十八羅漢”跌入破產陣營。
“到2002年,我們做了一次很大的改變,把非主業都剝離出來,即主輔分離,實現了一次資本重構。”去年年底,沈陽機床董事長關錫友接受中國經濟時報記者表示,實施主輔分離是沈陽機床主業向做強做優邁出的關鍵一步。也正是這一年,沈陽機床銷售收入達13億元,在世界機床行業排名36位。
此后,這家機床巨頭歷經不少 “高光”時刻。2011年沈陽機床總資產達到180億元規模,位居世界第一。2015年5月,沈陽機床股價最高峰曾達到43.57元/股,總市值逾330億元。
巔峰過后,沈陽機床市場份額逐年下降。從2012年企業營業收入開始斷崖式下滑,并始終徘徊在虧損和微幅盈利之間。截至目前發稿為止,其股價只有4.54元,較最高點蒸發近300億元,跌幅超90%。
值得關注的是,沈陽機床控股大股東沈機集團的經營同樣身處 “窘境”,與沈陽機床同樣處于重整的命運。根據7月12日晚的公告顯示,沈機集團債權人沈陽金利劍潤滑技術有限公司以沈機集團不能清償到期債務、明顯缺乏清償能力,符合重整條件為由,向法院申請沈機集團重整。這也意味著,沈機集團目前也是 “自身難保”,一旦進入重整程序,或將對沈陽機床的現有股權結構等產生影響。
“沈陽機床將創新推動市場端混改、制造端雙創。成立若干面向市場的運營服務類公司,以團隊持股方式嘗試混合所有制經營,提升市場獲取能力和經營效率。”對于如何擺脫困境,沈陽機床2018年年度報告如是透露。
沈陽機床稱,將從四大舉措進行提振。即通過開展實施經營 “百日行動”、推進公司核心業務發展、調整結息周期,以及依賴公司控股股東沈機集團正在推進的綜合改革。
2017年12月,沈陽機床集團綜合改革方案獲批,被列為國企改革樣板。據遼寧電視臺公共頻道今年1月15日的報道,由國家八部委聯合印發的沈陽機床廠綜合改革方案實施一年多來,取得了一系列成效。
通過綜合改革,沈陽機床集團解決了長期未能解決的歷史遺留問題,減輕企業負擔1600萬元,完成了一期市場化債轉股67.5億元,旗下上市公司沈機股份利用債轉股資金剝離了部分低效資產,實現扭虧剝殼;實施混改和雙創,成立了24個混改雙創企業及團隊,核心骨干持股300人,實現了自主經營、自負盈虧。
2019年1月,在國家八部委及遼寧省政府的支持下,中國通用正式介入沈機集團綜合改革。而在此次重整過程中,中國通用對沈機集團戰略重組所發揮的作用有多大,仍不得而知。有業內人士表示,重整或將給沈機集團和沈陽機床帶來積極變化,如能重整成功,將有利于企業甩掉包袱,輕裝上陣,真正按照市場化模式推進企業長期發展。
官方資料顯示,重組方中國通用是中央直接管理的國有重要骨干企業,聚焦先進制造與技術服務咨詢、醫療健康、貿易與工程承包三大核心主業,成立于1998年3月。2006年以來,該集團先后重組了5家中央企業和部分地方骨干企業。
2008年,齊二機床正式加入中國通用技術控股有限責任公司,更名為齊齊哈爾二機床有限責任公司;今年4月,中國通用還參與了國內另一機床巨頭——大連機床的重組,成立通用技術集團大連機床有限責任公司。
值得關注的是,中國通用旗下目前已有中國汽研 (601965,SH)、中國醫藥 (600056,SH)、環球醫療 (02666,HK)三家上市公司,未來是否將對相關機床資產進行整合,仍具備一定想象空間。
國資專家祝波善對此表示,一直以來,國有資本的投融資運作是國企改革的重要內容,通過開展投資融資、產業培育和資本運作等,有利于推動產業集聚、化解過剩產能和轉型升級,中國通用如何重組沈陽機床也被業界寄予頗多期待。
“中國通用的馳援,對沈陽機床來說無疑是雪中送炭。但企業能否走出困境,首先要看中國通用增資后的后續整合動作。更重要的是沈陽機床如何剖析、正視自身問題,加大技術創新力度、合理調整經營模式。”上述采訪者建議。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合作媒體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
新聞排行榜
-
2021-01-21 11:23
-
2018-09-28 11:33
-
2018-09-28 11:33
-
2018-09-28 11:33
-
2018-09-28 11:33
新聞熱門推薦
-
2021-01-21 11:23
-
2018-09-28 11:33
-
2018-09-28 11:33
-
2018-09-28 11:33
-
2018-09-28 1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