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中國鋼鐵的“鋼鐵強國夢”去圓 “中國夢”
■1949~1978年,中國實行高度集中統一的計劃經濟體制,使 “集中力量辦大事”的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得到充分體現,新中國鋼鐵工業體系初步形成。
■1996年,中國粗鋼產量首次超過1億噸,成為世界第一產鋼大國;2010年中國鋼產量占了世界一半,2012年中國鋼材自給率超過100%。中國鋼鐵工業從量到質不斷提升和突破,塑造了新的世界鋼鐵產業格局。
■在偉大新時代,中國鋼鐵工業不再是傳統認識中的 “傻、大、黑、粗”形象,而是綠色化、智能化、全球化的一道 “靚麗風景”。
作為中國工業化不可或缺的金屬材料,鋼鐵工業與國家改革開放、經濟發展與社會進步的步伐息息相關,在中國社會主義計劃經濟、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進程中,一直扮演著十分重要的角色,為 “中國制造”提供了堅實的原材料基礎。
中國鋼鐵工業的崛起、壯大,大體經歷了改革開放之前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階段(1949~1978年)、改革開放初期從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過渡階段 (1979~1992年)、改革開放深化期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階段(1993~2001年)、全方位改革開放期建立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階段 (2002~2012年)、全面深化改革開放期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階段 (2013~2018年)。
中國鋼鐵工業雄關漫道,中國鋼鐵工業山河巨變。從1949年新中國成立至今70年間,中國鋼鐵工業從戰爭廢墟上艱苦創業開始,既經歷過順利的發展,也遭遇過挫折的挑戰,既有沉痛的教訓,也有寶貴的經驗,中國鋼鐵工業實現了躋身世界鋼鐵大國的夢想。
三次大規模鋼鐵基建高潮
毛澤東主席曾不止一次地表達過這樣一個觀點: “一個糧食,一個鋼鐵,有了這兩樣東西就什么都好辦了。”
在改革開放前30年中,考慮到鋼鐵工業在國民經濟中的重要地位,中國確立了“以鋼為綱”的工業發展指導方針,一直把發展鋼鐵工業作為實現工業化的中心環節,經歷了 “一次重大轉變” “兩個黃金發展期” “三次基本建設高潮” “一段坎坷曲折路”。
新中國成立之初要實現工業化,卻發現鋼鐵 “有鍋無米”,當時中國的生鐵、粗鋼、鋼材產量分別只有25萬噸、16萬噸、14萬噸。國民經濟3年恢復期 (1950~1952年),中國重點對當時現有的鋼鐵生產工藝裝備進行恢復、擴建、改造,以滿足新中國經濟建設的需要。此后,中國掀起了三次大規模鋼鐵項目基本建設高潮。
第一次建設高潮是第一個五年計劃時期(1953~1957年),這也是中國鋼鐵工業第一個黃金發展期。當時,中國鋼鐵工業幾乎全盤照搬蘇聯模式,在蘇聯援助的156個工業項目中,鞍鋼、本鋼、包鋼等8個項目投資額占156個項目總投資額的近一半。同時,開啟了對石景山鋼鐵廠等近20個鋼鐵企業改造和擴建工程。
第二次建設高潮是規劃并開始建設 “三大、五中、十八小”工程時期。1956年,毛澤東主席發表 《論十大關系》之后,在認真總結學習蘇聯模式的基礎上,中國鋼鐵工業開始轉變到從國情出發,充分發揮中央和地方兩個積極性,提出走 “大、中、小”相結合發展之路,初步形成了基本完整的鋼鐵工業布局。1958年,提出了 “趕英超美”“大躍進” “全民大煉鋼鐵”的口號,全國掀起了大煉鋼鐵運動,當年就建了30多家鋼鐵廠。
第三次建設高潮是從1964年開始的 “三線建設”。中國鋼鐵工業在調整的同時,開始了以西南攀鋼、西北酒鋼為主的 “大三線”建設和以中西部地區軍工配套的“小三線”建設。到1965年,中國生鐵、粗鋼、鋼材的產量分別從1957年的593.6萬噸、535萬噸、436.4萬噸躍升到了1076.7萬噸、1223萬噸、894.9萬噸。這是中國鋼鐵工業第二個黃金發展期。
中國鋼鐵工業三次建設高潮為日后發展打下了重要基礎。在隨后的 “文化大革命”時期,中國鋼鐵工業發展受到嚴重干擾。1976年粉碎 “四人幫”后,中國鋼鐵工業得以恢復正常生產,1977年全國鋼產量2374萬噸,1978年全國鋼產量首次突破3000萬噸,達到3178萬噸。
改革開放前,中國實行高度集中統一的計劃經濟體制, “集中力量辦大事”的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得到充分體現,中國鋼鐵工業初步建立起了包括采礦、選礦、燒結、煉鐵、煉鋼、軋鋼、焦化、耐材、鐵合金等要素結構比較完善,地質勘探、工程設計、建設施工、設備修造、科學研究、冶金教育等門類比較齊全,以大型企業為骨干、大中小相結合,具有3500萬噸鋼生產能力的新中國鋼鐵工業體系。
激發鋼鐵工業強大內生動力
中國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鄧小平曾指出,“中國要搞大工業,沒有鋼是不行的”。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后,中國鋼鐵工業加快了現代化建設步伐。1978年中國實行改革開放政策,為鋼鐵企業利用國外資金、技術和資源創造了條件;1992年黨的十四大確立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改革方向,極大地激發了鋼鐵企業活力。2001年中國正式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中國鋼鐵企業學會 “與狼共舞”。
改革開放初期,中國鋼鐵工業經歷了調整、改革和對外逐步開放。 “調整”的重點是壓縮鋼鐵工業建設規模,同時提出節約能源,降低消耗,擴大品種,增加短線生產,提高質量,增加收入,實現扭虧增盈,抓好中小企業的改造,搞好安全文明生產。 “改革”主要是擴大鋼鐵企業經營自主權,實行放權讓利,逐步推行 “兩項制度” “三項試點” “四大開放”改革,進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探索,使國營鋼鐵企業逐步成為獨立的市場主體。
“兩項制度”改革:一是實施 “讓企業有更多的經營自主權”,二是在產品銷售體制上推行 “價格雙軌制”改革。 “三項試點”改革:即組建企業集團試點、股份制試點、現代企業制度試點。 “四大開放”改革:即充分利用國內國外兩種資源、兩種資金、兩種技術、兩個市場。
1978年12月23日,寶鋼在上海長江口畔打下第一根鋼樁,成為當時中國投資最多、規模最大并且全套引進國外設備的頭號工程,標志著我國改革開放決策的勝利實施。1985年9月15日,寶鋼第一期工程順利投產。此后,寶鋼在鄧小平同志 “掌握新技術,要善于學習,更要善于創新”教導的鼓舞下,闖出了一條寶鋼自己的辦企業道路。
首鋼作為第一批大型國有企業 “擴大企業自主權”試點單位,1981年率先實行了 “上繳利潤包干,超額分成”的經營承包制,極大地調動了企業和職工的積極性,使企業擁有了自我發展資金,鋼鐵產量和經濟效益快速提高。截至1992年末,全國110家重點和骨干鋼鐵企業中有103家實行了經營承包制。
1984年,天津市政府會同國家石油部、冶金部上報項目建議書,成立天津市無縫鋼管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1989年破土動工開始建設。同時,對一些老的大型鋼鐵企業進行了技術改造和升級,例如鞍鋼、武鋼、首鋼、包鋼等企業。1981年,中國與澳大利亞科伯斯公司通過簽訂補償貿易合同的方式,首次實現了利用外方資金和技術,對鞍鋼焦化總廠瀝青焦車間進行改造。1987年,國家計劃委員會批準了鞍鋼、武鋼、梅鋼、本鋼、萊鋼五家企業利用外資的項目建議書,通過技術引進、消化和吸收,中國鋼鐵企業工藝裝備的現代化水平不斷提升,其中攀鋼用普通高爐冶煉高鈦型釩鈦磁鐵礦,成為國內外煉鐵技術上的一大創舉。
伴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和現代企業制度的逐步建立,中國鋼鐵工業獲得強大的內生發展動力。隨著1993年11月3日、1994年1月6日,馬鋼H股、馬鋼A股分別在中國香港和上海分別掛牌上市,馬鋼成為 “中國鋼鐵第一股”。
1994年后,舞鋼、本鋼、太鋼、重鋼、天津鋼管廠、 “大冶”、 “八一”等12家企業,列入國家百家現代企業制度改革試點;邯鄲鋼鐵、撫順鋼鐵、天津鋼鐵、酒泉鋼鐵等57家企業,列入地方現代企業制度改革試點;1996年,邯鄲鋼鐵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模擬市場核算,實行成本否決”的 “降本增效”經驗成為國有企業學習的“樣板”。到1998年,現代企業制度試點工作基本完成,試點企業均按照 《公司法》實施了改組,建立了企業法人財產制度和法人治理結構。
1996年,中國粗鋼產量首次超過1億噸,成為世界第一產鋼大國,包括 《人民日報》在內的一些報刊紛紛發表評論,贊頌 “億噸鋼鐵壯國威”“圓了幾代人的夢” “年產億噸,世界第一,其功巨矣,其業偉哉”。
由于城市化進程加快、消費結構升級等原因,中國鋼鐵需求增長迅猛,各地大力發展鋼鐵工業,中國粗鋼產量在2003年、2005年、2006年、2008年、2010年、2012年、2014年分別突破了2億噸、3億噸、4億噸、5億噸、6億噸、7億噸、8億噸,年增長率均保持在20%以上,此后一直保持在年產8億噸以上的規模,中國鋼產量屢次刷新記錄在世界鋼鐵史上寫下了可圈可點的濃重一筆。
進入新世紀以后,隨著技術進步,中國鋼鐵工業自主設計、自主建設、自主運行、自主管理了一批新一代沿海鋼廠,特別是鞍鋼鲅魚圈鋼廠、首鋼京唐鋼鐵公司和寶鋼湛江鋼鐵基地。
2001年,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之后,中國鋼鐵工業實現了跨越式發展。截至2001年初,中國已經有27家鋼鐵企業先后上市,到2007年發展到37家。2005年,中國真正結束了依靠進口鋼材滿足國內需求的歷史,實現了進口和出口的基本平衡。2010年中國鋼產量占了世界一半,2012年中國鋼材自給率超過100%。
中國鋼鐵工業從量到質不斷提升和突破,實現了從 “進”到 “出”的華麗轉身,塑造了新的世界鋼鐵產業格局。
主動適應、引領經濟新常態
黨的十八大以來,隨著中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經濟由高速增長向中高速轉變,中國告別了工業化發展的快速時期。特別是粗鋼產量在2013年超過8億噸之后,中國鋼產量和鋼消費開始進入平臺區。中國鋼鐵工業積極適應新常態,不斷深化改革和創新管理,重點開展 “防風險、降成本、增效益”活動,進一步加快企業轉型升級的力度,強化綠色發展理念。
針對長期以來粗放式發展造成的鋼鐵產能嚴重過剩問題,2015年12月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黨中央提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明確了 “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任務,把去鋼鐵產能列為任務之首。2016年2月,國務院印發了 《國務院關于鋼鐵行業化解過剩產能實現脫困發展的意見》,明確提出從2016年開始,用五年時間壓減粗鋼產能1億~1.5億噸。同時,中國鋼鐵行業開啟了全面淘汰落后產能、違法違規項目清理和聯合執法三個專項行動,扎實有序推進去產能工作,確保在2017年6月30日前徹底清除 “地條鋼”。
中國鋼鐵工業保持和擴大良好發展態勢,堅持去產能,做到四個 “防止”:防止 “地條鋼”死灰復燃;防止 “僵尸企業”僵而不死;防止新建項目擴大產能;防止不符合相關規定的、不達標的企業違規生產。中國鋼鐵工業在去產能工作中堅持依法依規,實現兩個具有重大意義的轉變:一是實現工作方式由主要依靠行政手段,向綜合運用法律法規、經濟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轉變,建立市場化、法治化、常態化的工作推進機制。二是實現違規產能界定標準由主要依靠裝備規模、工藝技術標準,向主要依靠能耗、環保、質量、安全、技術等綜合標準轉變,最終實現高質量發展。
2017年6月底,中國徹底清除 “地條鋼”生產企業720多家、3382臺 (套)中頻 (工頻)爐,到2018年年中徹底出清1.4億噸 “地條鋼”,到2018年年底已經徹底完成化解鋼鐵過剩產能1.5億噸目標。
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鋼鐵工業主動認識新常態,著力適應、引領新常態,扎實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壯士斷腕去產能、轉型升級謀發展,最終浴火重生,實現行業整體復蘇向好。這一時期,中國鋼鐵企業間的兼并重組進入新階段。
2016年9月22日,寶鋼集團有限公司與武漢鋼鐵 (集團)公司實施聯合重組,成立中國寶武鋼鐵集團有限公司。隨著中國鋼鐵工業將發展重點轉向高質量發展,在國家政策鼓勵、地方政府推動、企業主動性增強的形勢下,中國鋼鐵工業兼并重組工作進入快速發展階段,并積極帶動行業向更高發展質量邁進。
值得一提的是,2016年5月26日,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宣布對中國輸美碳鋼與合金鋼產品發起 “337調查”,調查共涉及寶鋼、首鋼、武鋼等中國鋼鐵企業及其美國分公司共計40家企業。在歷經三年后,中國鋼鐵企業在 “337調查案”反壟斷、竊取商業秘密、虛構原產地三個訴點全部勝訴。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中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中國鋼鐵工業轉型升級戰略要更好地支撐全面小康社會的建設,為 “兩個一百年”目標的實現夯實材料基礎,用中國鋼鐵既大又強的“鋼鐵強國夢”去圓 “中國夢”。
2018年1月1日,工業和信息化部新修訂實施 《鋼鐵行業產能置換實施辦法》,明確中國將繼續破除無效供給,堅持用市場化法制化手段,嚴格執行環保、質量、安全等法規標準,化解過剩產能,淘汰落后產能,再壓減鋼鐵產能3000萬噸。2018年,生鐵、粗鋼和鋼材產量分別為7.71億噸、9.28億噸和11.06億噸,同比分別增加3.0%、6.6%和8.5%,其中粗鋼產量創歷史新高。
2019年5月31日,馬鋼股份控股股東馬鋼集團100%所屬的安徽省國資委與中國寶武鋼鐵集團有限公司簽署了股權無償劃轉協議,中國寶武集團正式兼并馬鋼。這是一起令整個中國鋼鐵工業感到興奮的收購,興奮的原因不僅在于兼并雙方的體量規模之大,也在于開啟了央企兼并大型地方國企的先例。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工程院原院長徐匡迪指出,新中國成立七十年來,中國鋼鐵工業實現了由弱到強、由小到大的轉變,得益于中國的改革開放。站在新時代的歷史起點上,高質量發展是中國由鋼鐵大國向鋼鐵強國轉變的必由之路:一是必須走鋼鐵工業專業化、對口工業化的道路;二是要在鋼鐵工業內部大力弘揚工匠精神,使每道工序、每個崗位的操作者都能精益求精。
中國工程院院士、鋼鐵研究總院名譽院長殷瑞鈺認為,現在中國已經成為全球鋼鐵生產中心、鋼鐵消費中心,中國應該進一步成為全球鋼鐵材料的教育中心和研發、設計中心。
在偉大新時代,中國鋼鐵工業早已不再是傳統認識中的 “傻、大、黑、粗”形象,而是綠色化、智能化、全球化的一道 “靚麗風景”。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合作媒體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
新聞排行榜
-
2021-01-21 11:23
-
2018-09-28 11:33
-
2018-09-28 11:33
-
2018-09-28 11:33
-
2018-09-28 11:33
新聞熱門推薦
-
2021-01-21 11:23
-
2018-09-28 11:33
-
2018-09-28 11:33
-
2018-09-28 11:33
-
2018-09-28 1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