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中國石墨之都”是雞西的“金字招牌”
8月26日,黑龍江省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主題系列新聞發布會雞西市專場新聞發布會在哈爾濱市舉行。雞西市委書記張常榮,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尚德龍圍繞“雄雞勁舞新時代,水墨丹青雞西城”這一主題,介紹雞西市經濟社會發展的有關情況,并回答媒體和公眾關注的問題。
百年的煤炭發展
雞西市委書記張常榮表示,先有礦后有城,百年的煤炭發展、百億的煤炭產業,為這座城市打下了堅實而厚重的底色。雞西礦產資源富集,有煤炭、石墨、硅線石、鉀長石和鎂等54種,最早開發利用的就是煤炭,已探明儲量59.6億噸,約占全省的三分之一,有人曾形象的說“一鍬挖出個雞西城”。從1906年在雞西魚亮溝發現煤炭,到1924年設立官商合辦的穆棱煤礦,再到1948年成立雞西礦務局,雞西成為東北解放區最大的煤炭生產基地,為東北和全國的解放作出了巨大貢獻。
上世紀五十到八十年代,雞西礦務局將生產的全部煤炭都供應給了鞍鋼、本鋼等國家重點企業,有力地支持了國家經濟建設,煤炭成為雞西最重要的支柱產業。這里誕生了中國人自主研發設計的第一座立井、第一臺聯合采煤機,為中國煤炭工業的發展貢獻了重要力量。建國以來,雞西累計為國家輸送煤炭10億噸以上,是國家重要的煤炭生產基地。
近年來,按照國家和省要求,雞西加快淘汰落后產能、化解過剩產能步伐,地方煤礦將減少到53處。屆時,優質產能將加速釋放,“煤”經濟將升級發展,全市地方煤炭生產能力將達到2000萬噸,煤炭產業產值達到100億元以上。同時,我們立足煤、延伸煤,按照“煤頭電尾”“煤頭化尾”路徑,大力發展煤炭深加工,全力推動煤城向新型能源化工基地轉變,雞西的煤炭產業正在“破繭成蝶”“浴火重生”。
打造“中國石墨之都”這是雞西的“金字招牌”。龍江“石”代,非我“墨”屬。石墨產業已成為龍江新寵,是雞西著力打造的百億級產業,也是未來支撐雞西轉型發展的主導產業。
雞西這個“中國石墨之都”不是虛名,雞西不僅有資源,更重要的是產業正在這里集聚,全市現在已有石墨企業51戶,深加工企業34戶,形成密封材料、傳導材料、超硬材料、蓄能材料、石墨烯材料等六個產業鏈,有負極材料、石墨紙等17個深加工產品。園區、實驗室、國家級監督檢驗中心、國標委鱗片石墨分技術委員會等生產要素非常齊全。
今后,雞西將堅持企業集群化、產業規模化、產品高端化、要素集約化、發展綠色化“五化”發展方向,全力推動石墨產業向中高端邁進。今年,雞西的發展目標是主營業務收入力爭實現50億元,在此基礎上,未來三年實施產業倍增計劃。
推進資源型城市轉型
張常榮介紹,雞西產業格局實現了由“一煤獨大”向多元發展的快速轉型。2018年,全市煤炭產業產值占規上工業的比重由最高時的70%以上下降到41.4%;石墨、綠色食品、生物醫藥等新興替代產業占比超過30%,成為牽動轉型發展的重要支撐力量,旅游、外貿等產業和“四新”經濟蓬勃發展,全市經濟實力顯著增強。2018年,全市地區生產總值實現535億元、人均30784元,分別是建市之初的455倍、131倍。
堅持把轉型發展的動能放在項目建設上。把招商引資作為經濟工作的生命線,把產業項目作為推動轉型發展的“牛鼻子”,針對雞西實際和歷史基礎生成項目,在優勢產業領域集中力量謀劃項目,不斷提升項目建設的質量。
2013年以來,雞西共實施投資5000萬元以上項目360多個,累計完成投資近400億元。全市已擁有北汽、匯源、中國寶安、中國黃金等國內外500強企業30余家。隨著唯大(雞西)石墨烯產業園等一批投資10億元以上大項目、北京華凌年產2.7億安時(AH)固態聚合物電池生產基地等一批產業鏈項目、哈工大機器人集團碳基材料科創園等一批科技型、成長型項目的開工建設,必將為雞西的轉型發展提供強力支撐。
堅持把轉型發展的基點放在創新驅動上。主要通過發展科技型企業、搭建創新平臺、推進科技成果轉化、引進使用人才等四條路徑推動創新,讓產業插上科技的翅膀,向更高層次邁進。目前,全市有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13戶,建成省級院士工作站、省級重點實驗室等各類創新平臺28家。實施國家和省創新項目108個,轉化科技成果300余項。柔性引進國內外知名專家1500多人次,剛性引進各級各類專業人才3000多人,為轉型發展提供人才智力保障。
堅持把轉型發展的動力放在改革開放上。高舉改革旗幟,以經濟體制改革為統領,全面深化“放管服”改革和商事制度改革,降低實體經濟準入門檻,讓大企業“頂天立地”、小微企業“鋪天蓋地”、個體商戶“枝繁葉茂”。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推進石墨等資源市場化改革,一體化招標,吸引更多有實力的企業入駐雞西。全力拓展對外開放空間,按照省“一窗四區”部署深化對俄開放,強化與廣東肇慶對口合作,向先進學習、向世界看齊,進一步促進思想解放和產業升級。
堅持把轉型發展的保障放在優化營商環境上。樹立“多取消、審一次、備案就是告知”的服務理念,實施好“互聯網+政務服務”,讓服務速度快起來,服務質量高起來,著力打造高效透明的政務環境、公平正義的法治環境、誠信守約的人文環境、綠水青山的生態環境以及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環境,真正做到“你負責茁壯成長,我負責陽光雨露”,為戰略投資者和企業打造最佳的投資沃土。
謀定發展闖新路
尚德龍表示,城市在轉型、產業在升級,在這個過程中,雞西有大量的產業工人需要轉崗。近年來,全市城鎮登記失業率始終保持在4.09%以下,低于省控指標,這為城市的轉型發展集聚了動能。
靠政策“穩”就業。對國家和省政策明確規定的各類創業補貼、見習補貼、援企穩崗等政策全部給到位,對企業的稅費減免政策,堅持不搞截留、不打折扣,全部一次性降到位。近五年來,全市財政共安排各類就業資金14.6億元,減免各類稅費87.5億元,有力地支持了各類企業特別是民營經濟的發展,為企業穩崗創造了很好的條件。
靠創業“帶”就業。今年,雞西將國有金惠融資擔保公司推向市場,實行市場化運營,大幅降低創業擔保貸款門檻,拓展貸款受眾群體范圍,激發全民創業的熱情。同時,雞西還組織實施了“金雞歸巢”計劃、農民“留鄉創業”計劃等,每年新設立市場主體1.6萬個左右,創業帶動就業超過4萬人。
靠服務“促”就業。聚焦重點產業開展“訂單式”培訓,針對個體需求實施“點單式”授課,創新開展“學徒制”技能人才培訓班,做到了“招工即招生、入校即入企”,受到了企業和培訓對象的歡迎。我們每年都舉辦重點產業項目企業招聘會、企業分流人員再就業專場招聘會等就業活動,可提供就業崗位萬余個。
靠產業“拓”就業。主要是大力發展石墨、綠色食品、生物醫藥、旅游等非煤產業,不斷創造新的就業空間和就業崗位。2015年以來,雞西共實施投資5000萬元以上重點產業項目236個,有84個項目竣工投產,新增就業崗位8000余個。此外,以電子商務、物流快遞、特色街區等為重點的現代服務業和“四新經濟”加快發展。目前,雞西僅電子商務企業直接帶動就業就達2000余人,間接創造就業崗位近萬個。
靠公益崗位“兜底”就業。針對困難群體和“零就業”家庭,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等,積極開發保安、保潔等公益性崗位,實現買崗就業,最高時達到1萬余人,目前基本穩定在4500個左右。此外,對龍煤集團雞西礦業公司分流職工進行托底安置,促進了企業輕裝上陣,解困發展。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合作媒體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
新聞排行榜
-
2021-01-21 11:23
-
2018-09-28 11:33
-
2018-09-28 11:33
-
2018-09-28 11:33
-
2018-09-28 11:33
新聞熱門推薦
-
2021-01-21 11:23
-
2018-09-28 11:33
-
2018-09-28 11:33
-
2018-09-28 11:33
-
2018-09-28 1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