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首款滑撲一體自主變形仿生柔體潛航器誕生
前沿·速遞
仿生海洋“魔鬼魚”來了
我國首款滑撲一體自主變形仿生柔體潛航器誕生
團隊成員在對我國首款滑撲一體自主變形仿生柔體潛航器進行測試。郭友軍/攝
西北工業大學游泳館內,一條可愛的“魔鬼魚”四處游弋——它翼展0.8米,“背部”黝黑,“腹部”雪白,“頭部”又扁又寬,“尾部”又尖又扁,“翅膀”(翼狀鰭)則和身體融為一體……
別看它外表憨態可掬,可是一下水卻是另外一副樣子——一會兒扇動“翅膀”全速前行,一會兒輕擺尾部靈巧轉圈兒,一會兒又似動非動地漂浮在水面。趁你不注意,它還會一個猛子潛入水底……
“目前,我們已經可以實現這只仿生“魔鬼魚”的撲動、滑翔、急停、轉彎等動作,與真實魔鬼魚幾乎沒有差別。”站在岸邊遙控這條仿生魚的西工大航海學院老師曹勇告訴記者。
據了解,魔鬼魚學名“蝠鲼”,是一種生活在熱帶和亞熱帶海域的底層軟骨魚類,被稱為“水下魔鬼”。蝠鲼具有流線型的扁平軀體,這種形態不僅有利于游動推進,還有利于下潛滑行,且能在移動中有效借助流體的能量實現更高效率的滑行運動。
目前,人類已經觀測到蝠鲼長達數千公里的遷徙現象。這正是對其高效率運動的證明。蝠鲼的這一特性,能夠充分滿足長航時、大范圍作業的水下推進器的仿生需求。
利用高速相機對蝠鲼進行的活體觀測研究,西北工業大學航海學院的自主水下航行器團隊,對其滑翔與撲動產生的多模式高機動與高效率運動姿態(包括前游、倒游、偏航、俯仰、急停、翻滾等)進行分析,最終建立了蝠鲼的外形參數模型與運動參數模型,進而研制出了我國首款“滑撲一體自主變形仿生柔體潛航器”。
據介紹,作為國家科技部重點支持的研究項目,自主變形仿生柔體潛航器是利用仿生蝠鲼魚運動原理,研制的一款柔體潛航器,它具有高推進效率、高機動性、高穩定性、低環境擾動、低噪聲,以及大負載空間、大負載能力、海底軟著陸等特點。因此,能更好地達到水下航行器的高機動和長續航能力,以期有效解決傳統潛航器存在的機動性、隱蔽性較弱,以及續航時間不足等問題。
近日,在該校游泳館試航的0.8米級潛航器,屬于該項目的原理驗證樣機,由鋰電池做動力,最高時速1.852公里。
據項目負責人、西工大航海學院院長潘光教授介紹:目前,研究團隊正在開展三型工程樣機的研制。團隊師生在完成了水池試驗后,即奔赴云南撫仙湖,開展該項目的湖上試驗。下一步,團隊還將為“魔鬼魚”裝上“耳朵”和“眼睛”,讓它具備環境感知能力和地形地貌觀測能力,以用于海洋環境信息的長期觀測,以及海底科考目標的定點持續觀察。
“不久的將來,團隊將推出具備1000米下潛深度、可持續工作1個月的柔性潛航器,它在海里將與蝠鲼別無二致。”潘光教授表示。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合作媒體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
新聞排行榜
-
2021-01-21 11:23
-
2018-09-28 11:33
-
2018-09-28 11:33
-
2018-09-28 11:33
-
2018-09-28 11:33
新聞熱門推薦
-
2021-01-21 11:23
-
2018-09-28 11:33
-
2018-09-28 11:33
-
2018-09-28 11:33
-
2018-09-28 1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