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巨頭雪佛龍漏油事件:“巴西不歡迎這樣的跨國公司”
根據相關媒體報道,7月24日美國石油巨頭企業雪佛龍油田再發生漏油事件,90多萬加侖原油都流入干涸的河床。
早在2011年11月,美國雪佛龍公司在巴西里約熱內盧近海一處油井發生漏油事件,雪佛龍承諾將全力清理油污。雪佛龍巴西分公司首席執行官喬治·巴克在里約熱內盧舉行新聞發布會,承認這家企業錯誤計算壓力數據,引發漏油。發現漏油后,作業人員采取封井措施。原油依然順著鉆孔邊緣,沿巖石縫隙滲透至海床表面,隨后慢慢漂浮至1000米以上的海平面。
《國際先驅導報》記者王帆發自里約熱內盧11月21日,巴西環保監管機構宣布對美國石油巨頭雪佛龍公司處以2750萬美元的罰金,以處罰其在巴西里約州海域的原油泄漏事故。而作出該處罰決定時距離泄露事故被發現不到兩周。
“雪佛龍的聲明充滿欺騙和前后矛盾”
本月7日,雪佛龍公司發現一處海底鉆口附近巖層出現裂痕,但并未十分重視,直到次日接到巴西石油公司電話說該公司位于臨近區域的鉆井平臺發現海面出現油污帶,方才感覺大事不妙。
事發的坎波斯盆地弗拉德區塊距離里約州海岸線370公里,出事的鉆口距離海平面1200米,由雪佛龍公司負責作業。該鉆井在事發前1個月剛開始實施鉆探,尚未投入生產。
10日,雪佛龍在向巴西環境與可再生能源協會(以下簡稱環境協會)和國家石油、天然氣及生物燃料局(以下簡稱石油局)兩家監管機構通報了泄漏情況,之后每天的漏油量監測數據都在不斷增加,到了14日,油污帶面積已達到163平方公里,向遠離海岸的東南方向漂散。此時巴西當地媒體開始對漏油事件的進展進行廣泛報道。
15日,巴西聯邦警察局環境署到現場進行了空中勘察,并在次日正式宣布就此展開調查。警方表示,“雪佛龍的聲明中充滿欺騙和前后矛盾,”現場所見與雪佛龍公司的官方聲明大相徑庭,雪佛龍有意隱瞞信息、淡化事件的嚴重性。比如,雪佛龍稱截至15日,漏油量在400至650桶之間,但石油局的預計要數倍于這個數字;雪佛龍對外稱派出17艘船進行清污作業,但警方稱在現場只見到1艘;雪佛龍公司將事故原因歸咎為距海底鉆口150米處出現一道“天然生成”的地質裂縫,但石油局認為,這條估計約300米長的裂縫的產生同鉆井行為有直接關聯。
雪佛龍巴西公司總裁喬治·布克18日首次出來面對記者提問,但在事件嚴重程度方面和政府給出的數據依舊存在較大差距。20日,雪佛龍表示對此事件承擔全部責任,但就聯邦警察局說雪佛龍在清污過程中存在向海面噴灑沙子、迫使浮在海面的油污下沉的行為,該公司予以否認。與此同時,雪佛龍表示海底裂縫已基本填補完畢,仍在泄漏的只是極少量的殘余,海面油污帶逐漸減小,公司共回收清理了38.5萬公升石油。
“巴西不歡迎這樣的跨國公司”
盡管雪佛龍竭力替自己辯護,但巴西兩大監管機構還是陸續對雪佛龍做出處罰決定:環境協會的5000萬雷亞爾(約合2750萬美元)罰單于21日出爐,這是該機構因環境污染依法對企業施以經濟處罰的上限;兩天后,石油局宣布,在查明事故原因和責任人并且事發地區重新滿足各項安全生產要求之前,暫停雪佛龍在當地的鉆探作業。同日,布克在聯邦眾議院舉行的聽證會上公開就漏油事件向巴西致歉。
23日,里約州環保局局長卡洛斯·明克接受《國際先驅導報》記者采訪時,稱此次事故雪佛龍難辭其咎。首先,海底出現裂縫與雪佛龍方面對鉆口處油壓估計失誤有關,因而此次漏油事件本是可以避免的;其次,雪佛龍在事后刻意淡化事件的嚴重程度,給出的關鍵數據與巴西警方現場勘查結果明顯不符;再次,雪佛龍未能及時啟動應急預案,導致此事對環境的破壞程度高于預期。
明克透露了一個細節:巴西聯邦警方在事發后第4天就清污措施詢問雪佛龍鉆井平臺負責人,對方依然無法給出任何回答。明克說:“雪佛龍夸夸其談但沒有實際舉動,辜負了巴西對它的信任。”
事實上,雪佛龍公司受質疑的還不止如此:該公司未能在發現漏油后第一時間停止鉆機工作;事發初期拒絕同媒體進行正面接觸,僅籠統地對外發布了幾份措辭官僚的聲明;在發現事情一發不可收拾時被迫召開記者會,卻派出了一位只講英文的負責人,且因為不滿媒體尖銳提問而令記者會草草收場。危機公關不力,加劇了該公司留給巴西社會的負面印象。
“像雪佛龍這樣有財力又有技術實力的跨國公司,也必須擁有與之相匹配的責任感,并對項目所在國顯示出起碼的尊重,”明克說:“但從此次原油泄漏事件的善后處理來看,他們未能做到這一點。巴西不歡迎這樣的企業。”
對雪佛龍公司的處罰才剛開始
在雪佛龍漏油事件發生后,出鏡率最高的監管機構是環境協會和石油局。
環境協會隸屬于巴西環境部,根據《國家環境政策法》的規定,負責該國環境保護政策的落實和監督,能源企業在巴西簽訂開采合同時,必須滿足環境協會的環保要求并提供相關應急預案方能得到審批許可。
石油局隸屬于巴西礦產和能源部,主要負責國內能源政策的執行。石油局負責組織石油和天然氣勘探和開采項目的招標,該機構與雪佛龍等國內外石油企業之間是合同關系,企業造成環境污染的處罰和處理方案,已包含在雙方的合同當中。
隨著上述兩家機構以及各地政府正在繼續研究各自的處罰措施,巴西對雪佛龍公司的懲處可謂才剛剛開始。石油局已經展開行政程序,調查雪佛龍是否有向政府機構提供虛假信息的行為、是否存在生產安全事故處理設備不到位的情況,每一項指控如經查實的罰金均為5000萬雷亞爾,相加為1億雷亞爾。此外,石油局正考慮是否在未來5年內禁止該公司參加巴西國內石油鉆探和開采項目的競標。
明克透露,里約州政府將會向雪佛龍收取至少1億雷亞爾的環境損害賠償金。另外,如果環境協會認定雪佛龍提供了虛假信息,則將追加1000萬雷亞爾的處罰。各項處罰相加,雪佛龍公司在巴西將面臨至少2.6億雷亞爾(約合1.45億美元)的罰金。
除了經濟上的處罰,聯邦警察會在11月底對雪佛龍公司負責人進行單獨質詢,目的是要庖丁解牛般在事故的各個環節理清責任,比如是誰負責鉆探環節、又是誰負責危機處置環節的企業內部監督等,分清楚法人責任和自然人責任,然后綜合州環保局等機構提供的信息和數據,整理成詳盡報告提交給聯邦內政部和聯邦司法機構,為開啟下一步的司法程序做準備。
懲處流程依法自動啟動
談及此次漏油事件巴西官方介入調查和處罰的流程時,巴西社會民主黨總部法律專家馬丁內斯告訴《國際先驅導報》:各主管機構能夠在短時間內做出處罰決定,是因為巴西法律做出了相關規定:一旦聯邦警察確認違規事實,各機構的懲處流程便立即啟動。此外,巴西臨近出事海域各州的州政府就環境損害向雪佛龍提出的賠償要求,也是基于聯邦警察認定的違規事實。因此,聯邦警察的介入十分關鍵。
聯邦警察局環境署是在16日對外宣布介入調查,而在此之前調查取證工作已經開始進行。20日雪佛龍巴西公司宣布對漏油事件負全責,這使得責任的認定不存在異議。這些都為快速啟動處罰措施提供了便利,于是環境協會的第一筆罰單很快寄出。
而且,在馬丁內斯看來,巴西當地媒體對此事的大規模報道也給當事企業和相關政府機構施加了輿論壓力,客觀上大大提高了善后處理過程的透明度和效率。巴西最有影響力的幾家媒體是從16日開始對漏油事件連篇累牘報道的,事發海域油污帶的航拍影像和照片在接下來的幾天里不間斷出現在電視新聞的黃金時段和報紙的頭版頭條。政府決策、企業表態和各方反應都在媒體上快速匯總,使此事短時間即成為街頭巷尾議論的話題。
據悉,當時雪佛龍公司因此次漏油事件被巴西坎波斯聯邦檢察院罰款200億雷亞爾(約合107億美元),這是當時巴西在石油生產領域開出金額最大的罰單。
雪佛龍股份有限公司(英文:Chevron Corporation,NYSE:CVX)是世界最大的能源公司之一,總部位于美國加州圣拉蒙市(San Ramon)并在全球超過180個國家有業務。其業務范圍滲透石油及天然氣工業的各個方面:探測、生產、提煉、營銷、運輸、石化、發電等。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合作媒體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
新聞排行榜
-
2021-01-21 11:23
-
2018-09-28 11:33
-
2018-09-28 11:33
-
2018-09-28 11:33
-
2018-09-28 11:33
新聞熱門推薦
-
2021-01-21 11:23
-
2018-09-28 11:33
-
2018-09-28 11:33
-
2018-09-28 11:33
-
2018-09-28 1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