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數據透視2019年中國經濟“上半場”走勢
7月23日,在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中國工業經濟上半年成績單公布。上半年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6%,其中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6.4%。上半年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9.0%,快于規模以上工業3.0個百分點。新能源汽車、太陽能電池產量同比分別增長34.6%和20.1%。
上半年國內生產總值450933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6.3%。分季度看,一季度同比增長6.4%,二季度增長6.2%。分產業看,第一產業增加值23207億元,同比增長3.0%;第二產業增加值179984億元,增長5.8%;第三產業增加值247743億元,增長7.0%。
“上半年工業經濟運行處在全年增速預期目標區間,信息通信業發展勢頭穩定,總體平穩、穩中有進。”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辛國斌說。
十大數據透視2019年中國經濟“上半場”走勢
數據1——GDP:增長6.3%,經濟運行穩中有進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上半年國內生產總值450933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6.3%。如何看待這一增幅?
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毛盛勇說,總的來看,上半年國民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延續了總體平穩、穩中有進發展態勢。6.3%的增長速度在全球主要經濟體里還是名列前茅的。下半年外部環境可能依然比較復雜,但經濟平穩運行的基本面不會變,政策儲備還有很多空間,國內市場不斷壯大,這些都有利于實現全年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目標。
數據2——投資:同比增長5.8%,結構呈現優化趨勢
數據顯示,上半年,全國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5.8%。從環比速度看,6月份固定資產投資增長0.44%,穩中有升。
投資增速較以往放緩的背后蘊含新亮點。例如,高技術制造業投資同比增長10.4%,增速比全部投資快4.6個百分點;高技術服務業投資增長13.5%,增速比全部投資快7.7個百分點。
毛盛勇表示,社會領域的投資、高技術產業的投資、制造業技術改造的投資都保持在10%以上的較好水平,中部、西部地區固定資產投資增速快于東部地區,說明投資結構正呈現優化的趨勢。
數據3——消費:“買買買”近20萬億元,消費升級趨勢凸顯
各項數據中,消費“成績單”無疑最打眼。2019年上半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95210億元,同比增長8.4%。在全部居民最終消費支出中,服務消費占比為49.4%,比上年同期提高0.6個百分點。
中國貿促會研究院國際貿易研究部主任趙萍認為,目前,旅游、文化等服務消費已占消費總支出的“半壁江山”,凸顯了消費升級加快的趨勢,應通過加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進一步挖掘服務消費潛力。
數據4——外貿:貨物進出口總額增長3.9%,穩定舉措效應持續顯現
中美經貿摩擦背景下,外貿是否受到影響?數據顯示,上半年,我國貨物進出口總額14.67萬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3.9%。其中,出口7.95萬億元,增長6.1%;進口6.72萬億元,增長1.4%。
海關總署新聞發言人李魁文說,穩外貿舉措效應持續顯現,“放管服”改革深入推進、大規模減稅降費措施接連落地等,有效提振了市場、企業的預期和信心。
數據5 ——外資:新設外商投資企業2萬余家,政府將進一步推動市場開放
“外資紛紛撤離中國”的言論是真的嗎?商務部數據顯示,今年1至6月,全國新設立外商投資企業20131家;實際使用外資4783.3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7.2%。
商務部新聞發言人高峰表示,中國政府支持外資企業在華發展的決心不會改變。中國政府仍將進一步推動市場開放,推動投資自由化便利化,加大外商投資權益的保護力度。
數據6——收入:同比名義增長8.8%,城鄉收入差距繼續縮小
“錢袋子”是百姓最關心的事。數據顯示,上半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294元,同比名義增長8.8%,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6.5%,比經濟增速高0.2個百分點。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值為2.74,比上年同期縮小0.03。
毛盛勇介紹,收入增長和經濟增長基本同步,特別是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要快于城鎮,城鄉收入差距在進一步縮小。
數據7——就業:完成全年目標任務67%,服務業蓬勃發展發揮重要作用
就業穩,民心安。上半年,全國城鎮新增就業737萬人,完成全年目標任務的67%。6月份,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為5.1%,其中25至59歲人口調查失業率為4.6%,低于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0.5個百分點。
在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李長安看來,經濟下行壓力加大背景下,這份就業“成績單”相當亮眼。其中,服務業蓬勃發展對促進就業發揮了重要作用。一系列穩定就業、促進就業的政策措施,保持了就業形勢的總體平穩。
數據8——物價:CPI同比上漲2.2%,不存在明顯通脹壓力
上半年,全國居民消費價格同比上漲2.2%。6月份,全國居民消費價格同比上漲2.7%,漲幅與上月持平;環比下降0.1%。
蔬菜、水果等價格上漲引發不少人擔憂,通脹要來了嗎?交通銀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劉學智分析,鮮菜價格同比漲幅已經回落,鮮果價格漲幅有望收窄,6月之后CPI翹尾因素逐漸減弱。除豬肉價格外,其他拉升CPI的因素都較弱,下半年CPI上漲空間有限,不存在明顯通脹壓力。
數據9——制造業: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9.0%,轉型升級步伐加快
消費升級趨勢下,制造業轉型步伐正在加快。數據顯示,上半年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9.0%,快于規模以上工業3.0個百分點。新能源汽車、太陽能電池產量同比分別增長34.6%和20.1%。
“這表明在當前復雜多變的經濟環境下,制造業轉型升級繼續推進,中高端制造業和消費品制造業對經濟增長的促進作用進一步增強。”國家統計局服務業調查中心高級統計師趙慶河說。
數據10——房地產:開發投資同比增長10.9%,市場運行總體平穩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上半年,全國房地產開發投資同比增長10.9%。全國商品房銷售面積同比下降1.8%。6月份,一二三線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和二手住宅銷售價格同比漲幅均回落。
在毛盛勇看來,當前房地產市場運行總體是平穩的。國家統計局城市司高級統計師劉建偉表示,各地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部署,始終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圍繞穩地價、穩房價、穩預期的目標,夯實主體責任,確保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
主要運行指標平穩 產業供給結構優化
“在逆周期宏觀調控帶動下,上半年主要工業運行指標表現平穩,好于預期。”辛國斌說,從同比增速看,上半年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速為6%,處于全年預期目標5.5%到6%的上限。在41個工業大類行業中,有39個行業生產保持增長,半數以上行業增長加快。
從結構看,傳統產業供給結構持續優化。上半年鋼鐵和有色金屬行業產能利用率分別達到80.2%和79.7%。制造業技術改造投資同比增長13.1%,高于全部制造業投資10.1個百分點。
新動能發展勢頭強勁。上半年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增長9%,戰略性新興制造業增加值增長7.7%,分別比整體制造業快2.6和1.3個百分點。新能源汽車、城市軌道車輛、服務機器人、3D打印設備等均保持較高增速。
“上半年全國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速保持在合理區間,反映出工業經濟增長‘穩’字當先。”賽迪研究院工業經濟研究所所長秦海林說,值得一提的是,新興產業逐步發力、表現亮眼,成為推動產業結構優化、轉型升級的重要力量,“進”度明顯。
當前全球經濟總體趨緩,再加上國內轉型升級陣痛與既有的結構性矛盾,不確定不穩定因素明顯增多。辛國斌表示,下半年,將把推進制造業高質量發展作為穩增長的重要依托,不斷增強自主創新能力,持續推動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推動工業經濟平穩運行,實現全年目標任務。
政策紅利持續釋放 企業發展活力增強
上半年,企業營商環境持續優化,民營和中小企業發展活力不斷增強。辛國斌介紹,通過全面實施更大規模的減稅降費措施,完善金融服務民營企業、小微企業的支持政策體系,清理拖欠民營企業和中小企業賬款,企業獲得感明顯增強。
先看支持中小企業發展。工業和信息化部運行監測協調局局長、新聞發言人黃利斌說,日前工信部已公布首批248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名單,開展促進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的行動計劃,同時,多措并舉推動緩解中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
數據顯示,上半年規模以上民營和中小工業企業增加值分別增長8.7%和8.1%,同比分別加快了2.7和1個百分點。前5個月實現利潤分別增長6.6%和6.7%。
再看清欠賬款情況。“目前清欠工作各項任務進展總體順利。”辛國斌介紹,自去年11月份到今年6月底,各級政府部門和大型國有企業共清理拖欠民營企業、中小企業賬款超過3800億元,其中,央企完成進度比較快,現在已經完成了88%。有1/3的省份清欠進度達到一半,甚至更高。
當前清欠工作也面臨一些困難和問題,部分地區的工作不實、不細、進展相對較慢,部分地區還有零報告的情況。如何加快工作進度,確保今年完成清理拖欠民營企業、中小企業賬款一半以上的任務?
工信部將按月調度清欠進展情況,并進行通報,必要時約談主要負責人;此外,今年國務院大督查將繼續把清理拖欠民營企業、中小企業貨款作為一項重要內容,以督促清、以督促改,確保全年目標任務的完成。
制造業外遷規模不大 投資目的地魅力十足
今年上半年,受中美經貿摩擦和國際市場不確定性影響,一些人對中國工業經濟運行的穩定性表示擔憂。外部環境對上半年中國工業經濟究竟影響幾何?
“從上半年工業數據來看,盡管中美經貿摩擦對工業運行造成一定影響,但總體可控。”黃利斌說,下一步,將進一步采取措施精準幫扶受損企業,減緩企業被迫外遷壓力。此外,更大強度推進關鍵核心技術的攻關,增強我國產業體系抗沖擊的能力,進一步落實一系列企業減稅降費相關政策措施,幫助企業渡過難關,推進我國工業平穩健康發展。
針對近期公眾關心的外資企業轉移出中國市場的問題,辛國斌回應:從目前掌握的情況看,制造業外遷規模不大,基本上以中低端企業為主,對中國經濟增長、產業升級、勞動力就業方面的影響總體可控。
外資數據亮眼——自2008年以來,我國利用外資一直居全球前三位,連續25年居發展中國家首位。2018年,在全球外國直接投資同比下降40%以上的背景下,中國制造業實際使用外資金額同比增長23%。今年1—6月,高技術制造業利用外資同比增長13.4%,信息服務業同比增長68.1%。
投資熱情不減——“以廣東為例,據調查,2018年共有588家外商投資制造業企業轉移至東南亞國家,僅占全省外商投資制造業企業總數的1.44%,但同期外國投資凈增了1918家。”辛國斌說,這充分說明中國依然是全球最具競爭力的投資目的地之一。
“中國仍然是世界上最有魅力的投資熱土。”辛國斌表示,中國擁有龐大的國內市場、完整的產業體系以及高效的基礎設施,尤其是新技術應用等新優勢,這將對企業形成強勁吸引力。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合作媒體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
新聞排行榜
-
2021-01-21 11:23
-
2018-09-28 11:33
-
2018-09-28 11:33
-
2018-09-28 11:33
-
2018-09-28 11:33
新聞熱門推薦
-
2021-01-21 11:23
-
2018-09-28 11:33
-
2018-09-28 11:33
-
2018-09-28 11:33
-
2018-09-28 1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