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驅動和綠色發展是長絲織造主旋律
中國長絲織造協會為河南省周口市太康縣授予“中國長絲織造產業基地”稱號。
我國長絲織造產業目前正處在歷史發展的又一個最佳時期,如何把握綠色織造的方向不動搖,如何堅持創新驅動實現高質量發展,怎樣使產業轉移實現有序可控,行業協會、地方政府和企業都有很多工作要做。日前在河南省太康縣召開的2018年中國長絲織造行業技術創新研討會上,中國長絲織造協會會長王加毅做如此表示。
本次會議由中國長絲織造協會和太康縣人民政府共同主辦,太康縣產業集聚區管委會和太康縣紡織服裝協會承辦,江蘇牛牌紡織機械有限公司支持。
技術創新投入應進一步提升
根據國家統計局以及各產業集群直調數據分析,2018年前三季度,長絲織造行業產量平穩增長,內銷市場穩中有升,規模以上化纖織造加工業主營業務收入累計為780.51億元,同比增長7.14%,增速比去年同期下降了2.68個百分點;利潤總額累計為27.51億元,同比增長8.46%,增速較去年同期減少11.16個百分點;利潤率為3.52%,較去年同期下降了1.68個百分點。
雖然行業經濟增速放緩,但與其他紡織產業相比,化纖長絲織造產業優勢明顯。王加毅表示,我國化纖長絲織造產業增長速度快于其他紡織產業,產品應用范圍廣,創新空間廣闊,市場潛力大,成本優勢明顯,項目投資省,要順應時代發展,向創新驅動、環境友好、健康時尚、可持續發展方向不斷邁進。
近年來,長絲織造行業在技術改造和設備更新、節能減排、中水回用和提高生產效率等方面都有了較大的提升。
據王加毅介紹,“差別化高密阻燃遮光面料生產關鍵技術”等一批前沿科技項目成功通過驗收,并已在部分企業批量生產,為生產企業創造了較高的附加值;先進的整漿并設備、全自動穿經設備、自動化程度更高且具有數碼功能的噴水織機、檢測設備、ERP信息管理系統和中水回用系統等新技術新裝備正逐步在行業中投入使用。
“無論是新建項目還是老機改造,我們提倡盡可能采用電子送經、電子卷取、凸輪開口或電子多臂開口裝置以及全自動穿經機等一些運行成本低、加工質量好、品種適應能力強的先進技術。”王加毅認為,要加快全行業落后設備的淘汰改造步伐,積極借鑒、引進國內外最新的工藝、技術和裝備,開展大規模的技術改造升級。在今后幾年,我國長絲織造企業科技創新投入力度還需加大,規模以上企業的研發經費要超過銷售收入的1%,爭取達到國際3%的水平。
一個引起關注的現象是,長絲織造企業紛紛與高校、研究院所合作,建立研發或檢測機構,校企、院企合作聯合開展技術攻關,完成了“細旦超薄彈力面料的開發與應用”“細旦超柔型面料的開發與應用”等一批行業領先項目。
技術創新是實現長絲織造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根本保證。為突破行業一批關鍵技術,解決行業生產中的難點和瓶頸,王加毅認為要對國產化全自動穿綜、自動上軸裝置進行技術攻關,對自動落布裝置、自動驗布裝置做好中試攻關,對數字化整漿并、數字化噴水織機、成品半成品自動倉儲技術、ERP管理系統和在線監控與管理系統等關鍵技術智能化進行完善和升級。
噴水織機污水處理須全覆蓋
綠色生產已成為各行各業的大勢所趨。目前就整個長絲織造行業來講,在污水處理和中水回用方面還存在著許多問題,參差不齊,差距較大,亟待解決。
針對行業綠色發展中存在的問題,王加毅提出了四點意見。
一是新建園區或新上項目:噴水織機在200臺以上的企業必須自建污水處理廠,污水要自行處理自我回用;噴水織機在200臺及以下的企業,廠房應標準化并集中建設,就近統一建設污水處理廠,污水經處理后返回原企業實行循環使用。
二是現有老的工業園區和分散企業,應在當地政府的管理下,采取因地制宜、因企制宜的有效措施,無論是企業自行處理,還是園區統一處理,今后兩年內必須實現噴水織機污水處理和中水回用全覆蓋。
三是上述兩項皆要求中水回用率不低于90%。提倡采取收集儲存雨水等措施,為噴水織機補充低鹽分新水,爭取中水回用率達到100%。
四是對噴水織造用水因含鹽濃度不宜過高而更新淘汰的10%的污水,無論是企業自行處理還是進園區管網,都必須經處理后達到國家或地方排放標準才能排放。
王加毅表示,噴水織機的下機污水為輕度污染水,目前,企業自行處理與園區統一處理兩種方式的技術都是成熟的,處理成本也在合理區間,生產用水循環利用方面存在的問題實質上是管理問題。因此,噴水織造污水處理問題在今后一兩年內可以也必須得到徹底解決,全行業噴水織機污水處理和循環利用必須做到全覆蓋。
另外,面對越來越嚴峻的環保形勢,為實現長絲織造產業的清潔生產,企業除了采用節水型噴水織機和加大污水治理外,還需加大推廣車間照明LED節能燈、廠房屋頂光伏發電和永磁電機等一系列清潔生產新技術的力度。
產業轉移正當時
近些年,我國化纖長絲織造產業正向蘇北和中西部轉移,逐漸開始形成以沿海發達地區為產品研發與銷售基地,以中西部地區為產品生產加工基地的產業分工格局。作為中西部地方政府和長絲織造行業生產經營者要如何把握產業轉移的機遇,在產業轉移過程中實現高質量發展,是一個值得認真思考的問題。
王加毅建議中西部地方政府在承接轉移的過程中,應規劃先行,在承接轉移的過程中做到高起點和高定位,避免低水平重復建設;要合理規劃建設水處理設施,做到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和諧共贏;通過規劃安排,有效地解決產業鏈配套發展問題,對增強招商引資的吸引力,產生產業發展的集聚效應,加快園區建設,獲得更大的經濟產出非常有利。
作為本次大會的舉辦地,太康縣紡織服裝產業集群已入駐企業62家,投產及在建紡織規模達到150萬錠,噴氣、噴水、圓盤織布機規模達到7500臺,服裝年加工能力3億件,紡紗規模在河南全省紡織行業市縣級排名第一。
目前,太康縣正在做好長絲織造產業轉移承接工作,已編制《太康縣紡織化纖長絲織造產業發展規劃》并制定相應政策,著手大力發展長絲織造產業。太康縣縣長李錫勇表示,太康已經實現了紡織產業集群從小到大、從弱到強、從散到聚的嬗變,形成了“全國有影響的差異化紗線及彈力面料生產線”等集群效應,今后將立足人力資源優勢和紡織產業基礎,堅持規模化、品牌化、集群化發展,著力培育發展紡織服裝產業集群。
“產業轉移是企業做大做強的難得機遇,望我們廣大的優秀企業家們莫失良機,有所作為。”王加毅對長絲織造產業轉移充滿期待。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合作媒體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
新聞排行榜
-
2021-01-21 11:23
-
2018-09-28 11:33
-
2018-09-28 11:33
-
2018-09-28 11:33
-
2018-09-28 11:33
新聞熱門推薦
-
2021-01-21 11:23
-
2018-09-28 11:33
-
2018-09-28 11:33
-
2018-09-28 11:33
-
2018-09-28 1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