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縣域工業經濟發展論壇在京召開
11月21日,由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主辦的“中國縣域工業經濟發展論壇(2018)”在北京召開。會上發布了《中國工業百強縣(市)、百強區發展報告(2018年)》白皮書,這是中國工業百強縣(市)第四次正式發布,也是中國工業百強區第二次發布。
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張潔對白皮書進行了解讀,介紹了我國縣域工業經濟發展現狀,縣域工業競爭力評價理念以及百強縣(市)、百強區競爭力情況。
2018年工業百強縣(市)以全國5.3%的縣(市)數量、6.7%的人口,貢獻了11.0%的GDP和16.3%的工業增加值,是我國縣域工業發展的良好示范,也是研究整個縣域工業發展的典型樣本。2018年工業百強縣(市)分布于全國16個省(區、市),江蘇、山東、浙江、河南等繼續領跑,四省合計占據71席。工業百強縣(市)發展總體呈現六個特點:一是經濟韌性總體較強,規模速度與質量效率并重;二是結構調整加快推進,新興產業經濟貢獻快速提高;三是企業資源較為豐富,東部民營經濟高度發達;四是投資動能有所減弱,縣域仍是工業投資重地;五是創新資源不夠均衡,蘇浙縣(市)遙遙領先;六是東多西少南強北弱,區域不平衡矛盾有所深化。
市轄區與縣(市)同為縣級行政單位,但分屬縣域經濟和城市經濟范疇。工業百強區展示了城市經濟中縣級行政單位的發展實踐和示范作用。2018年工業百強區分布于全國15個省(區、市),江蘇、廣東、山東、浙江四省占據67席。工業百強區呈現出以下發展特點:一是分布仍然以東部為主,江蘇、廣東穩居前兩位;二是東部工業增加值與增速實現雙贏,廣東領跑千億級增加值;三是東西部發展質量效益向好,江蘇企業發展活力強勁;四是中西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效果初顯,東部地區投資活躍;五是四大板塊新動能培育態勢向好,創新驅動內生動力有待提升。
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正處在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攻關期,縣域經濟面臨的形勢更加復雜。對此,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提出從落實縣域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推進縣域工業開放協調發展、提升縣域民營經濟發展活力、擴大縣域工業領域有效投資和完善縣域基礎設施及公共服務等五個方面著手,推動縣域工業高質量發展。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合作媒體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
新聞排行榜
-
2021-01-21 11:23
-
2018-09-28 11:33
-
2018-09-28 11:33
-
2018-09-28 11:33
-
2018-09-28 11:33
新聞熱門推薦
-
2021-01-21 11:23
-
2018-09-28 11:33
-
2018-09-28 11:33
-
2018-09-28 11:33
-
2018-09-28 1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