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藥數字化研發水平 “我不是藥神”困境亟待改善
電影《我不是藥神》中,白血病原研藥“格列衛”售價昂貴,患者難以承擔。藥企原型諾華公司也處于降價與收回巨額研發投入的兩難境地,這是制藥行業普遍面臨的困境。數據顯示,新藥研發成本由2010年的11.9億美元增長到2017年的25.6億美元,而投資回報率由10.1%減至3.2%。企業在尋求途徑改善現有研發模式,數字化研發(DigitalR&D)受到青睞。研究全球數字化研發經驗,對提升我國創新藥研發水平具有重要參考意義。
數字化研發顯著降低 全球創新藥研發成本
全球藥企研發最新動態表明,數字化技術正在改變傳統新藥的研發流程,該技術通過有效整合數據資源與模擬研發流程,改進了患者參與方式與方法創新,提高了臨床前和臨床試驗效率,降低了新藥研發成本并縮短了新藥上市時間。
臨床前應用場景。數據合成及計算機模擬等數字化技術,在臨床前的應用,主要集中在靶點確認、化合物篩選、藥物動力學研究和動物試驗等環節,可快速地挖掘和篩選合適的化合物或生物,預測藥物活性、安全性和副作用,從而加快抗腫瘤藥、心血管藥和疫苗等創新藥的研發突破。例如,硅谷Atomwise公司借助IBM的藍色基因超級計算機,應用AI技術算法模擬藥品研發的過程,分析化合物的構效關系,在一天內成功尋找出控制埃博拉病毒的候選藥物,研發成本僅逾千美元,大大縮短研發周期和降低成本。
臨床研發應用場景。一是改進患者參與方式。通過數字化技術可以簡化招募患者及患者參與方式,虛擬試驗等技術使患者在家中便可參與研究,幾乎無需親自前往現場。例如,AiCure等遵醫囑提示工具可通過面部識別確認患者是否已服藥,并在患者未按時服藥時向研究人員發出警告。因此,療效驗證不再需要漫長的研究過程及大量患者配合,患者招募及留院成本將大幅削減。二是創新臨床試驗方法。數字化技術提供了多種新的試驗方法,例如,傳感器及可穿戴設備可執行更為頻繁的數據收集,從而生成更多的數據以及比定期評估更為精確的測量結果。羅氏(Roche)公司針對多發性硬化癥患者研發了一款智能手機傳感器應用程序,不僅能指導患者執行手及腕關節轉動、步態和平衡練習與認知測試以評估其神經活動,還能收集步態和運動能力等被動測量數據,分析表明,遠程監控結果不僅可與臨床評估相媲美,甚至在某些情況下更為靈敏。三是提高執行效率。數字化技術提高了臨床試驗招募、數據分析、人員工作效率等。例如,美國NORA平臺為罕見病3期臨床試驗招募患者,招募速度提高了20~30倍,招募對象也具有多樣性和代表性(從占美國總人口25%的七個州招募對象,且少數族裔占比大幅提高)。
數字化技術推進創新藥研發成熟度
2018年,根據技術成熟度及普及程度(達到20%~25%使用率被定義為普及度較高),全球藥企研發數字化技術可分為三個類型:成熟技術、預備技術和先進技術。
成熟技術,已有成功應用案例。在未來3年,該類技術可輕松應用至現有藥物研發流程,包括:AiCure等用于識別患者是否已服藥的遵醫囑提示技術;利用社交媒體等途徑與患者溝通的電子同意技術;用于獲取病人數字報告結果的遠程醫療、移動應用程序等;基于風險的現場監控技術,以及多數據源、以患者為中心的藥效評估協議設計與納入/排除標準技術等。
預備技術,尚處于試點階段。該類技術在3~5年后才可進入應用期,包括:整合散亂患者電子數據(社交媒體、電子健康記錄、實驗室結果、病理報告)的數據發掘技術(如Lumiata的Risk Matrix分析技術);IBM Watson、Enlitic、DeepCare等用于病人識別及部分虛擬試驗的人工智能和檢測端點應用技術;用于日常活動自動化的認知技術,以及自然語言處理生成患者記述技術等。
先進技術,正在進行二期試驗。該類技術通過攻關可能在未來5~10年內實現應用,包括用于多渠道非結構數據的人工智能分析技術(如Welltok旗下CafeWellHealth平臺技術);完全依托于傳感器測量以及虛擬現實和增強現實的虛擬試驗技術;提供高度安全實驗數據儲存與患者綜合資料管理的區塊鏈技術,使用數字助理(如Alexa和谷歌Home)進行藥物治療以及評估聲音和語音模式的生物標記技術等。
對我國創新藥數字化研發的啟示
加強數字化研發軟硬件設施和數據庫建設。設立引導和支持藥品數字化研發的財政資金,引導企業建設系統數字平臺。推進智能健康電子產品、可穿戴設備、移動醫療應用、智能傳感器、虛擬和增強現實等軟硬件設施在新藥研發中的應用。加快建設和完善以企業研發數據、居民電子健康檔案、電子病歷、電子處方等為核心的基礎數據庫,并將數據資源規范接入系統數字平臺。
推進醫藥數據資源開放共享與安全保障。開放共享數據信息是數字化研發的基礎,創新價值分配方式,引導各類醫療衛生機構和醫藥研發機構推進醫藥醫療數據采集、存儲與有償開放,打通數據資源共享通道。同時,建立健全數據安全管理責任制度和工作機制,加強健康醫療數據“脫敏”、存儲清洗、分析挖掘、安全隱私保護等關鍵技術攻關,提升醫藥醫療數據的安全保障能力。
推進創新藥數字化研發生態體系建設。依托中國醫學科學院、中國藥學會、中國醫藥創新促進會、中國化學制藥工業協會、中國醫藥企業管理協會等研究機構和行業組織,協同國內龍頭制藥企業和研發服務機構(CRO),共建醫藥制造業創新中心,梳理并明確我國新藥數字化研發應用時間表和技術路線圖,共同推進新藥數字化技術標準、數據標準等標準體系的研制應用,完善新藥數字化研發系統和數字化技術的開放服務,逐步推進我國新藥研發數字化轉型。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合作媒體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
新聞排行榜
-
2021-01-21 11:23
-
2018-09-28 11:33
-
2018-09-28 11:33
-
2018-09-28 11:33
-
2018-09-28 11:33
新聞熱門推薦
-
2021-01-21 11:23
-
2018-09-28 11:33
-
2018-09-28 11:33
-
2018-09-28 11:33
-
2018-09-28 1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