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尚創意園區共同體思路漸明 紡織服裝產業轉型釋放新動能
10月21日,聚首湖北武漢的全國30家紡織服裝創意設計試點園區(平臺),有了一次意義深遠的會面。此時,距離第三批紡織服裝創意設計試點園區(平臺)名單最終出爐不過一個月。
選擇這樣一個時間點促成“群英會”,主導此次聚會的工信部消費品工業司有著悉心考量。
自2016年開啟的紡織服裝創意設計園區試點示范工作,是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補齊制約行業發展短板,形成紡織服裝產業轉型發展新動能的重要舉措。工信部希望借此打造智力密集、設計資源集聚的產業生態,營造激發靈感的文化氛圍,通過園區實現集聚、鏈接和賦能,實現倍增效應。
今年9月中旬第三批名單公布之后,試點園區(平臺)擴充至30家,他們將在中國掌握國際時尚話語權、引領世界流行趨勢、推進品牌國際化的歷史進程中,在促進產業邁向中高端、推動高質量發展、實現紡織強國的新時代要求中肩負重大使命。
如何在促進園區發展、加強園區合作的過程中,盡快建立時尚創意園區共同體?如何構建和創新“設計師作品—企業產品—市場商品”三者協同發展的新關系、新模式、新業態,促進設計師、產業和市場有效對接,并提供優質服務?如何使這支強大的“國家隊”凝神聚力、協作共生,重構時尚產業價值鏈,提升文化軟實力?這些都成為此次會議的題中應有之義。
圖為第三批紡織服裝創意設計試點園區(平臺)授牌儀式。
30家園區協作共生 品牌國際化任重道遠
據工信部消費品工業司紡織處處長曹庭瑞介紹,目前入駐紡織服裝創意設計試點園區(平臺)的機構共3661家,入駐紡織服裝設計師13300人,網上簽約設計師12800人左右。園區(平臺)服務紡織企業1.5萬多家,孵化品牌850多個(由于廣州的梧桐珆全球原創服飾品牌服務平臺和上海的POP時尚創意綜合服務平臺利用互聯網聚集設計資源為行業提供服務,其相關數據大,上述數據大多不含這兩個平臺)。
曹庭瑞表示,根據試點園區(平臺)各自的不同特點,大致可以分為六大類,一是中心城市的創意街區,這些大多由老工廠改造而成,比如武漢的紅T時尚創意街區、751D·park北京時尚設計廣場、廣州T.I.T創意園、廈門的海峽兩岸龍山文創園、青島的紡織谷等。
二是產業集群中的園中園,比如紹興市柯橋區紡織工業創意設計基地、嘉興的平湖服裝文化創意園、南昌青山湖紡織服裝創意設計園區等。
三是依托并服務紡織服裝專業市場的創意園區,比如蘇州的常熟紡織服裝創意產業園、廣州輕紡交易園、廣州紅棉國際時裝城、河北永清云裳小鎮等。
四是近幾年興起的特色小鎮,比如余杭藝尚小鎮、青島東方時尚中心等。
五是以龍頭企業為依托,服務于行業的園區(平臺),比如北京依文紡織服裝創意設計平臺,山東迪尚、寧波創客157創業創新園等。
六是利用互聯網或高校設計師的資源,實現線上線下的園區(平臺),比如廣州的梧桐珆全球原創服飾品牌服務平臺、上海的POP時尚創意綜合服務平臺、北服創新園等。
“這六大類各有千秋、各有特色。如今,試點園區(平臺)成為時尚的策源地、設計的聚集區、品牌的孵化器和產業的助推器,通過積極開展創意設計、展覽展示、營銷策劃、人才培養等服務,形成了新生態,助力創新創業,推動產業做強做大。”曹庭瑞表示,通過這30家園區(平臺)的引領和示范作用,將有利于提升紡織服裝行業創意設計水平,推進品牌國際化,為2020年實現紡織強國目標發揮應有的作用。
在10月20日2018武漢時裝周的開幕式上,舉行了第三批紡織服裝創意設計試點示范園區(平臺)授牌儀式,湖北省人民政府副省長曹廣晶,工信部消費品司副司長曹學軍,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副會長楊兆華,湖北省經信委主任王祺揚,武漢市人民政府副市長徐洪蘭共同為園區代表授牌。
武漢市江漢區委書記張俊勇表示,經過近些年的發展,武漢時裝周已經成為江城的時尚名片、武漢與世界溝通的時尚橋梁,并將為武漢時尚產業的迭代升級匯聚人才提供動力,助力武漢打造世界設計之都與中部時尚之都。在這個過程中,作為時裝周載體的武漢紅T時尚創意街區功不可沒。
據愛帝集團公司董事長胡愛娣介紹,紅T時尚創意街區前身是愛帝集團工業園區。為推動江漢經濟開發區產業轉型,打造武漢文創產業新磁極,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集團將原有建筑面積約7.2萬平方米老廠房改造再生,總投資3.2億元,打造成為涵蓋紅T孵化器、時尚秀場、產業辦公、紅T大學生人才公寓、體驗式商業配套、多功能活動中心等多種業態與服務相結合的文創產業集聚綜合體,破解了紡織服裝品牌提升的主要制約因素,為品牌國際化夯實了基礎。
海納百川打破封閉業態 高端集聚掌控紡織話語權
據統計,目前試點園區(平臺)已經涵蓋了16個省、直轄市和計劃單列市。
“園區(平臺)試點示范工作一方面緊扣產業轉型升級,抓住了城市文明提升的歷史性機遇,對原有功能和產業提出了改變;另一方面緊扣供給側改革,圍繞三品戰略,從源頭上以創意設計為紐帶,超越了產業本身的價值。與此同時,其著眼點從制造業向服務型制造業轉型,從關注生產方式向關注生活方式轉變,極具前瞻性。”中國服裝設計師協會主席張慶輝建議,園區(平臺)的負責人應關注紐約的SOHO區、倫敦的東區和南岸區這兩個樣本,從中汲取營養;要以人為本,構建良好的產業生態,強化多家園區(平臺)的聯動;要建立一套嚴格的評價考核體系,實行末位淘汰制,每年都對30家園區(平臺)的服務等進行評價,確保其不斷進步。
楊兆華表示,盡管園區的發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就目前情況來看,試點園區(平臺)仍存在高端設計人才的聚集度不高、品牌孵化能力不足、市場影響力不大等問題,需要開啟新思維新模式,加強園區交流,打造園區知名度,形成聯動機制,實現資源共享。
曹學軍認為,試點園區(平臺)至少包含五層含義:集聚時尚設計資源,形成以服務為主的產業新業態;為轉型升級提供公共服務,成為設計師的家園;能夠圍繞設計師提供一站式服務,是一個完整的服務平臺;能實現設計資源的合作共享;能夠為中小企業的設計能力、品牌影響力的提升做貢獻。
“目前,整體發展在向我們的預定目標前進。但與此同時,我們也要看到,整個業態的服務水平和能力仍需要加強。比如說,線下園區相對封閉,自成體系,高端集聚不夠,服務的質量水平也需要進一步提升。此外,還需要加強和產業的互動,為實體企業提供有效果有質量的服務。”曹學軍亦強調,試點園區(平臺)需要和制造企業加強互動和聯系,整合線上線下資源,實現高品質產品無縫對接。
對此,曹庭瑞表示,建立試點園區(平臺)的初衷,就涵蓋了產業鏈的各種創意設計。“我們希望形成全方位的集聚,目前來看,園區大多以服裝為主,同時也包含面料和家紡。園區設計機構和內容要向纖維、紗線、色彩等產業鏈相關環節拓展,圍繞紡織服裝產業鏈發展設計類生產性服務業,只有海納百川,吸納各種力量,才能真正打破封閉業態,形成高端集聚,掌握話語權。”在曹庭瑞看來,量的突破固然重要,但質的提升更加難能可貴。
新業態顛覆傳統模式 互聯網思維激發無限潛能
在不久前公布的第三批名單中,廣州的梧桐珆全球原創服飾品牌服務平臺和上海的POP時尚創意綜合服務平臺與以往概念中的園區(平臺)有著很大程度的不同。
用曹庭瑞的話來說,那就是“一個外行用互聯網的思維,給內行上了生動的一課。”
曹庭瑞認為,梧桐珆和POP更像一個新物種,顛覆了傳統的思維模式、運作模式和商業模式。“他們這種新物種能在很短的時間內聚集幾萬名設計師,契合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補短板。新物種和傳統的創意設計園區業態并不沖突,可以探尋合作方式。”
作為國內首家“互聯網時尚設計供應鏈”公司,POP以海量大數據、前沿流行趨勢為紡織服裝企業乃至整個國內設計行業提供創意設計支撐。通過自身獨立打造的趨勢平臺,其集結服裝、鞋、包、首飾、家紡、面料等多品類,服務于60萬企業客戶、106萬名設計師。
“做股票要行情,做服裝需要流行趨勢,我們最初的出發點是為服裝設計師提供設計靈感和流行趨勢,這種服務從服裝逐漸裂變到鞋子、箱包等領域。”POP時尚創意綜合服務平臺創始人陸平一表示,在不斷與設計師打交道的過程中,他發現,設計師往往需要快速獲得面料,于是POP開始搭建“優料寶”,提供供應鏈的對接。由于將流行資訊和供應鏈完美結合,切準了市場的脈絡,POP獲得了快速的發展。
空間就是在不斷的探索中被拓展延伸。陸平一意識到,設計師不僅需要商業感覺、時尚感覺,還需要市場感覺和生產意識。“有好的菜譜、食材,你不會炒菜也沒有用。時尚必須與商業結合。”
陸平一于是著手與上海交大和東華大學合作,把商學院的東西和時尚設計板塊結合,再次開啟了一個新天地。
對需求的不斷挖掘讓POP不斷發現新大陸。2017年下半年,POP推出了“設界”,在杭州、湖州、嘉興、常熟、南通、廣州、上海等線下開發了4萬多平方米的空間,提供產業服務,實現設計能力的疊加。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作為全球原創服飾品牌服務平臺的梧桐珆,更加天馬行空。其不僅為服飾品牌商、面料商、工廠提供商品企劃開發和運營推廣服務,還為服飾門店、批發商提供原創一手貨源,打通了設計、生產、銷售。
梧桐珆創始人王琰,是一個有著開放思維的90后,號稱“小東邪”。不懂設計和服裝的她,在短短幾年的時間里利用互聯網聚集了8萬名設計師,簽約設計師12000多名,服務1000家企業,輸出設計款式31000款,深度孵化20個新品牌。
“我們以服務成長型品牌為主,很多客戶是自己生長出來的。為什么長在梧桐珆?因為我們這里有設計師在,有品牌商在。我認為未來最值錢的產品是服務,所以我們的平臺以服務為主,而不是交易為主。我們注重原創品牌,致力于為品牌商做品牌設計和全網營銷,為品牌商賦能。
“2016年,我們全國原創品牌的集合店為637家,2017年變成1500家,現在突破了3000家。”王琰表示,其品牌集合店以西南、西北為主,東北區域近些年也在快速增長,15%以上是高端定制。
此外,王琰為梧桐珆制定了三個三年規劃。
第一個三年:設計、生產、銷售三端聯動,利用新設計、新品牌、新渠道、新的運營模式,實現資源上的初步鏈接,目前這個目標已經實現。
第二個三年:著重于流通、渠道建設,實現一手貨源與新的渠道聯動,打造原創品牌館。
第三個三年:實現原創新品牌出海,2019年計劃帶著原創品牌登陸巴黎和倫敦時裝周,參與東南亞的展會。
“幫助品牌商和設計師實現商業化,讓中華美學問鼎世界舞臺,向世界時尚界發出中國的聲音。”這不僅僅是梧桐珆的夢想,也是所有試點園區(平臺)的夢想。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合作媒體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
新聞排行榜
-
2021-01-21 11:23
-
2018-09-28 11:33
-
2018-09-28 11:33
-
2018-09-28 11:33
-
2018-09-28 11:33
新聞熱門推薦
-
2021-01-21 11:23
-
2018-09-28 11:33
-
2018-09-28 11:33
-
2018-09-28 11:33
-
2018-09-28 1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