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控和治理“舌尖上的謠言” 質量保障體系須加強
隨著互聯網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的發展以及微博、微信等自媒體平臺的普及,傳播信息的媒介越來越多,傳播環境也越來越復雜。一些不法分子利用網絡環境的復雜性以及公眾對食品安全的敏感心態,圍繞食品安全制造虛假的各類謠言,欺騙公眾,擾亂公眾的消費判斷,損害食品生產企業聲譽,影響整個行業的發展和食品安全社會共治的成果。據相關數據顯示,“舌尖上的謠言”占網絡謠言的45%,食品安全領域成為網絡謠言的重災區。為避免“舌尖上的謠言”對食品安全正常的監管工作和整個食品行業造成干擾和沖擊,應從以下幾方面著力來防控和治理謠言,營造健康的食品產業發展環境和消費環境。
加強質量保障體系建設
全面落實《食品安全法》,以“預防為主、風險管理、過程控制、社會共治”為原則,完善食品質量安全保障體系建設,增強公眾對食品安全的信心,從根本上鏟除謠言產生和傳播的刺激因素。
建立健全質量控制和標準化生產體系,加強質量保障能力建設,運用物聯網、云計算、“三維碼”等技術,建立“從農田到餐桌”全過程食品安全信息系統,實現風險分析自動化,監督管理網絡化,確保食品質量安全。
強化食品企業質量主體責任與質量安全意識,引導和支持企業建立健全企業內部質量安全控制體系,支持企業開發應用全產業鏈的電子信息追溯系統,實現從源頭到終端的全覆蓋。
建立健全食品生產經營者質量管理制度,推進企業落實自查和報告制度、從業人員培訓考核制度、出廠檢驗制度、安全信息追溯制度和產品召回制度,督促食品企業守法、自律、誠信從事生產經營活動。
完善法規制度體系
加強法制建設,完善監管體制機制,依法治理食品安全謠言。
政府部門應修改和完善現有法律法規,加快制定和出臺有關食品安全謠言防控和治理以及食品安全謠言應急預案等法規和制度。在確保不限制言論自由的前提下,劃分好不實謠言與網絡言論自由的界限。
實行分級管理、分級負責,各級食品安全監管部門對本地區食品安全謠言的防控和治理負總責,落實屬地責任。
嚴格執法,食品安全監管部門要及時識別、收集食品安全相關謠言信息并追蹤信源,對造謠者和惡意傳謠者依法處罰和懲治,并對處罰結果在權威媒體上公布。
健全各部門協同機制,協調和組織農業、衛生計生、質檢、食品藥品監管等食品安全監管部門積極參與食品安全謠言防控和治理工作中,各司其職、信息共享、工作互動、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有效銜接。
健全信息公開系統
建立健全完善的信息公開制度和通暢的信息公開平臺,通過多種方式和途徑對準確、完整的食品安全監管信息對外公開,降低了信息的不對稱性,提高了公眾的認知水平。
完善政府門戶網站,增添食品安全謠言欄目,在食品安全謠言發生的第一時間,網站上的熱點新聞要實時動態跟進政府部門及專家對謠言的論證和權威信息,科學引導公眾辨別謠言。
建立政府與媒體間有效合作機制,政府相關部門組織開展辟謠工作,新聞媒體、報紙、廣播等輿論渠道同步發布食品安全事件的真相,提高公眾認知。
重視自媒體建設,大力推進政務微信、微博,適時發布食品安全監管信息和風險信息,快速回應食品安全謠言事件,及時公開政府部門和專家科學監查和論證沒有事實根據或者缺乏科學依據的食品質量安全信息,使之成為了解謠言事件最新進展的又一權威渠道,以便及時、準確、客觀的引導輿論導向,遏制謠言的大肆擴散。
完善食品安全謠言舉報體系,不斷拓寬舉報渠道、平臺,增進公眾與政府間的溝通與交流。
倡導社會主體參與
積極引導社會各界主動參與食品安全謠言的防控和治理,通過社會共治來凝聚成強大的社會合力,擠壓食品安全謠言流傳空間。
政府作為監管主體,要積極組織調查,及時發布權威信息,公開事實真相,回應公眾關切,把握在處理食品安全謠言事件中的主動權。
企業作為辟謠的第一責任主體,應在謠言出現的第一時間進行辟謠,通過企業網站、新聞發布會等途徑將事實真相公布于眾,安撫和緩解公眾的恐慌心理和情緒。合理利用法律手段保護自身權益,并及時制定應對措施來降低謠言對自身乃至整個行業造成的損害。
公眾作為謠言的傳播對象,要不斷提高自身認識水平,多看多學科普知識,理性辨識謠言,避免受到謠言的欺騙和蠱惑,做到不信謠、不傳謠,發現謠言及時向有關部門或涉及的當事企業反映。
媒體作為謠言傳播的介質,要嚴格審核涉及食品安全相關的新聞信息,一旦發現有缺乏事實根據或科學依據的食品質量安全信息在網絡或其他載體上傳播,應立刻將其刪除,切斷謠言的傳播途徑。
加強信用體系建設
加快推進社會信用系統的建立和使用,形成企業“產”安全、社會“講”誠信、公眾“樹”理念的食品安全觀,營造社會互信氛圍。
建立跨部門信用信息共享機制,完善信用檔案系統,推進信用等級評審。推進食品企業誠信體系建設,實施企業產品和服務標準自我聲明公開和監督制度,探索建立食品工業企業誠信檔案,搭建誠信信息平臺,及時向社會公開企業誠信信息。建立誠信報告、失信黑名單披露制度,構建守信激勵和失信懲戒機制,推進全社會誠信氛圍的形成。加快推進個人信用體系建設,與現行的個人征信體系有效對接,對于制造謠言者或惡意散播謠言者,一經查實,將其記錄在個人信用體系中。
大力開展科普宣教
重視媒體宣傳引導作用,構建正面輿論導向,大力開展食品安全科學知識普及,引導公眾理性辨別食品安全信息的真偽。
要增加公眾獲取食品安全信息的正規渠道,在各大食品類網站、報紙、電視、廣播、微信等媒體上開辟食品安全宣傳欄目,及時向公眾發布食品安全權威信息。
加強食品安全相關常識的科普宣傳,以生活社區為單位發放食品安全宣傳手冊,面向社會公眾組織食品安全知識大課堂、科普巡回展、科普宣傳站,為公眾提供生活常見的科普知識,提高公眾對食品安全信息真偽的認知水平和辨識能力。
探索建立政府、學界、行業、媒體、公眾間的協同機制,共同組織和參與科普活動,定期開辦以政府為主導、由學界專家和行業企業家構成、公眾參與互動、媒體導播的食品安全科普公益節目,通過專家科學權威的講解以及公眾的親身體驗來教授社會公眾如何揭穿謠言。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合作媒體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
新聞排行榜
-
2021-01-21 11:23
-
2018-09-28 11:33
-
2018-09-28 11:33
-
2018-09-28 11:33
-
2018-09-28 11:33
新聞熱門推薦
-
2021-01-21 11:23
-
2018-09-28 11:33
-
2018-09-28 11:33
-
2018-09-28 11:33
-
2018-09-28 1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