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屆中國智能終端產業大會即將在重慶市潼南區舉行
圖為發展中的重慶市潼南區。
2018第二屆中國智能終端產業大會,將于10月19日在重慶市潼南區舉行,本次大會是由中國通信工業協會、中國工業報社、重慶市潼南區人民政府、重慶市經濟信息化委員會聯合主辦,深圳市南山區手機產業聯合會、重慶市潼南區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管委會承辦,深圳市兒童智能產品協會、深圳市虛擬顯示行業協會、深圳市智慧安防協會、吉林大學(鹽城)智能終端產業研究院、選秀網等單位協辦。本次大會是中國智能終端產業的一次盛會,國內智能終端產業的數百位企業家、行業精英將在此進行探討。 大會期間,將邀請智能終端領域的企業家、行業專家等進行專題演講,就行業的發展問題溝通交流,并在重慶市潼南區進行參觀考察活動等項議程。
中國是智能終端產品研發生產的大國,目前已經成為世界智能終端產業發展的核心地區。據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預計,到2020年全球智能硬件出貨量將達到64億部以上,年復合增長率超過30%。在我國,智能硬件產品呈規模化持續增長,智能可穿戴設備、智能家居等產品出貨量規模均超過千萬部。預計到2018年,我國智能硬件終端和服務市場規模超過5000億元,2020年可達萬億元規模。同時,在北京、上海、深圳等產業集聚區,圍繞智能無人機、智能可穿戴、語音識別等領域已經涌現出一批有競爭力的龍頭企業。
據悉,本次大會還有一項重要議程就是揭曉“第二屆中國智能終端大獎”。為促進中國智能終端產業發展,鼓勵智能科技企業大膽創新,勇于創新,中國通信工業協會、中國工業報社等單位已在2016年聯合舉辦了中國智能終端大獎活動,旨在通過展現智能終端產品的新潮流、新技術、新概念,倡導環保、節能、低碳的理念,引導更多的企業推出更時尚、更人性化、更貼近應用的智能終端產品,促進我國企業由“中國制造”向“中國智造”轉變。
中國智能終端大獎專注于智能終端領域,致力于打造智能終端領域具有影響力和權威性的獎項,體現我國在全球智能終端領域的卓越地位。中國智能終端大獎的設立圍繞建設創新型國家的戰略目標,通過表彰智能終端領域已面世的優秀產品,促進智能終端產業整體水平的進步,滿足消費者更加個性化的需求。
中國智能終端大獎貼近基層,首創了社會大眾參與評審的環節,社會大眾的意見和聲音也將成為評審過程的重要參考,并最終體現在評審的結果之中。
首屆中國智能終端大獎在廣東省江門市高新區頒發,獲得了國內眾多知名企業及各地政府的關注,吸引了來自全國各個地方的優秀智能終端企業參與。經過激烈的角逐,華為、中興、大疆、優必選等八家我國智能科技領域的領軍企業產品獲得了金獎,此外,還有一批創新企業的產品獲得了優秀獎。大獎獲得了業內人士的一致好評。它不僅擴大了企業的影響力,而且還為企業提供了一次很好的展示良機。對中國智能行業的發展起著一定的推動作用。
△往屆回顧:圖為首屆中國智能終端產業大會舉辦時的盛況。
△往屆回顧:圖為首屆中國智能終端大獎頒獎典禮。
據中國通信工業協會王秉科會長介紹,以智能手機為代表的我國智能終端產業近些年發展十分迅猛,已成為國際上智能終端領域非常重要的力量,且影響力還在不斷提高。資料顯示,2018年第二季度全球銷售量前十名的智能手機品牌里,中國品牌占據六席,已經確立了我國在國際上十分重要的行業地位。同時,無論從產品種類、生產數量還是實際應用,我國都是智能終端領域的大國。但是,目前國內在智能終端領域尚沒有一個比較權威的獎項,能夠與我們的整體實力和形象相匹配,不得不說這是一個遺憾。因此,為了激勵我國智能終端產業的持續創新與發展,彰顯中國智能終端產業的勃勃生機,大獎創建伊始就定位于智能終端領域具有影響力和權威性的獎項。近年來,以華為、小米、大疆為代表的智能產品已經躋身于世界的前列。在世界智能科技舞臺上,越來越頻繁地看見中國企業的身影。
中國智能終端大獎面向已經上市產品,注重智能終端產品的實際應用,產品的市場表現將作為重要評價參考。本次大獎的“專家評審委員會”由中國工程院院士等國內權威專家組成,獨立負責大獎的評審工作,確保了大獎的公正性與權威性。
第二屆中國智能終端大獎涵蓋智能手機類、智能家居類、智能機器人類、智能交通類、兒童智能類、智能穿戴類、智能醫療及健康類、人工智能類、智能無人機類等行業。采用企業自薦、行業協會推薦、組委會直接提名等方式產生候選名單,結合消費者網絡投票和專家評審團意見,最終評選出智能終端大獎獲獎產品。沒有自薦報名的優秀企業產品,組委會專家也會主動提名,直接進入參評環節。中國智能終端大獎評選出的大獎,將盡可能全面展示和反映智能終端各行業的最新技術和產品。據大會秘書處了解的信息顯示,華為、阿里巴巴、科大訊飛等國內很多知名的企業參與了本次大獎評選。
據中國通信工業協會副會長安自能介紹,中國智能終端大獎是一個完全公益性的權威行業獎項,本著“公平、公正、公開”的原則,不向企業收取任何報名費、評審費、公告費、宣傳費等費用。獲獎企業代表參加頒獎大會,也不收取會務費。第二屆中國智能終端大獎即將于12月19日在重慶市潼南區舉行的“2018第二屆中國智能終端產業大會”上揭曉,目前,大獎的評審工作已經接近尾聲。由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教授、科研院所專家、知名企業專家等組成的大獎專家評審團,在大眾網絡投票結束后在北京舉行專業評審會,以無記名投票方式評選出第二屆中國智能終端大獎的金獎和優秀獎。
有業內專家表示,目前我國智能終端產業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時,也存在很多的問題。不久前的中興通訊事件就暴露出關鍵技術的缺失給企業的發展帶來巨大的打擊,這一事件又一次以鮮活的實例告訴我們,核心技術是買不來的。
智能終端產業在未來將獲得極大的發展,擺在業內人士面前的是巨大的機遇和挑戰。本次中國智能終端產業大會無疑給大家提供了一次溝通交流的良機,通過表彰優秀產品,在行業里高舉自主創新的旗幟,讓更多的企業擁有自己的核心技術,使中國的智能終端產業擁有更強的市場競爭力和行業話語權。
本屆智能終端大獎部分入圍產品
圖為阿里巴巴人工智能實驗室。
圖為科大訊飛股份有限公司訊飛魔飛MORFEI智能麥克風。
圖為珠海格力大松智能電飯煲。
圖為深圳勇藝達機器人有限公司勇藝達智能機器人。
川渝之潼南勝地
本屆中國智能終端產業大會,將在重慶市潼南區舉行。潼南區位于重慶市西北部,東鄰合川、南接大足、西連安岳、北靠遂寧,幅員面積1583平方公里,轄20個鎮、2個街道,總人口103萬,是川渝合作示范區、全國現代農業示范區、國家新型城鎮化綜合試點地區。
潼南歷史悠久,人文厚重。公元373年(東晉寧康元年)建制設縣,1912年設東安縣,1914年因地處潼川府之南更名為潼南,2015年經批準撤縣設區。誕生了革命先驅等時代偉人,孕育了道教至尊陳摶、明代重臣呂大器、清代廉吏張鵬翮、川劇大師廖靜秋等歷史文化名人,傳承了太安魚、獅舞、扯扯燈等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涵養了紅色、廉政、家風、非遺等優秀文化,是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
潼南區位獨特,資源富集。地處重慶、成都兩座中心城市1小時經濟圈交匯點,是渝西北門戶、成渝城市群核心板塊、成渝經濟帶樞紐城市。渝遂快速鐵路、高速公路橫貫,加快建設潼榮高速公路、合潼安高速公路,規劃建設渝遂擴能高速公路、蘭渝高鐵、市郊鐵路、涪江黃金水道、通用航空機場,著力構建“四高三鐵一江一機場”立體交通格局;天然氣儲量3000億立方米以上,是全國單體規模較大的整裝氣藏主產區;涪、瓊兩江穿境而過,水電資源藏量14萬千瓦,是全國小水電之鄉;屬盆地淺丘地貌,地勢平坦,海拔高度300~450米,可開發利用空間廣闊。
潼南生態優良,風光秀麗。水源清潔,植被豐茂,常年平均氣溫17.9℃。擁有氣勢宏偉的室內飾金大佛、歷史文化名鎮“雙江古鎮”等,以前西南地區保存最完好的清代民居建筑群等自然人文景觀,闇公故里、大佛寺成功創建國家AAAA級景區,是全國十佳生態休閑旅游城市、全國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示范區,被譽為秀美風光養眼養心、綠色生活養顏養生、優秀文化養氣養福的“六養勝地”。
潼南產業堅實,宜居宜業。堅持以大數據智能化引領創新驅動發展,著力為經濟賦能,為生活添彩。
“做大做強做優”以工業為主體的實體經濟,規劃建設30平方公里高新區,培育壯大智能手機及智能終端、智能裝備及智能制造、天然氣綜合利用及精細化工、農產品精深加工與綠色健康品、大眾消費品及特色輕工、環保科技及新材料和現代服務業“6+1”產業集群,構筑現代制造產業園、循環經濟產業園、環保科技產業園、現代農業創新高地“三園一高地”。
“做大做強做綠”現代農業,推進現代農業綠色發展,發展智慧農業,蔬菜、油菜、檸檬種植面積和產量全市領先,是國家農業科技園區、現代農業(檸檬)產業園、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園,打造成渝兩地“菜籃子”“米袋子”“后花園”。
“做大做強做美”宜居城市,構建40平方公里城市格局,依托涪江穿城、田園風光,打造休閑旅游的花園城市、現代宜居的濱江城市、綠色養生的田園城市;建成濱江商圈、新城商圈兩大核心商圈,培育燈飾、家居、建材等5大專業市場,西南國際燈具城成為中國西部最大燈具城。做大做強做活旅游產業,挖掘歷史人文資源,開展“花漾潼南、水韻潼南、田園潼南”系列旅游活動,打造重慶新興知名旅游目的地。
新時期的潼南將一如既往地發展現代農業、旅游產業、高新產業,運用大數據智能化來推動發展現代農業、制造業、現代服務業,扎實、高速地建設更加美好的川渝之潼南勝地。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合作媒體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
新聞排行榜
-
2021-01-21 11:23
-
2018-09-28 11:33
-
2018-09-28 11:33
-
2018-09-28 11:33
-
2018-09-28 11:33
新聞熱門推薦
-
2021-01-21 11:23
-
2018-09-28 11:33
-
2018-09-28 11:33
-
2018-09-28 11:33
-
2018-09-28 1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