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中國自動變速器行業看汽車產業安全觀
當前,外資在中國自動變速器制造領域急速擴張,引發中國自動變速器行業的警覺和恐慌。今年4月,日本愛信宣布以60%的股份分別與廣汽和吉利進行合資,計劃實現各40萬臺6AT變速器的產能。與此同時,我國自動變速器制造正處于產業化突破的關鍵階段。配裝中國品牌自動變速器的乘用車市場份額雖然從2014年的不足1%,增長到2017年的12%(163萬輛),但仍處于產業化突破的關鍵階段。
中國自動變速器行業的相關組織深感壓力,日前舉行了專題研討會,組織專家分別對長城汽車公司、山東濰坊的盛瑞傳動股份有限公司和哈爾濱東安汽車發動機制造有限公司三家研發自動變速器的企業進行了走訪調研。
中國自動變速器企業成長迅速
長城汽車股份有限公司憑借自身銷量,僅用三年半時間,就突破了DCT總成技術難關。該產品投放市場一年多來,配裝長城WEY汽車,累計創造了銷售40萬臺的市場業績。當前,長城正進一步優化開發第二代DCT和滿足新能源汽車需求的高效動力總成。
濰坊盛瑞研發的“前置前驅8擋自動變速器(8AT)研發及產業化”項目榮獲2016年度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成為建國以來惟一獲此獎項的中國汽車零部件企業,在自動變速器項目中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自2007年以來,盛瑞先后完成了一代8AT、二代8AT的市場投放,預計今年10月將完成三代8AT的開發試驗,2019年將投放市場。經過調研,專家們認為從盛瑞8AT的發展預見到自動變速器結構調整的廣闊前景。
東安汽發之前主要生產銷售排量為1.3L~2.0L的汽油發動機。6速自動變速器產品的研發歷時六載,突破了硬件集成、控制策略設計、系統軟件開發和測試標準等系統技術壁壘,形成了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重要戰略產品。目前,東安汽發6AT裝配生產產能已達到15萬臺,未來最大的產能將達到40萬臺。專家們認為作為合資企業的東安汽發在改革開放新時代中應做出新貢獻。改革開放40年整車合資企業對中國汽車產業的貢獻主要表現在外溢性上,貢獻的方式是間接的、被動的。東安汽發作為生產汽車發動機的合資企業,對中國品牌、自主發展的中國企業的貢獻則是直接的、主動的。東安汽發在形成自動變速器的研發生產能力后應能夠為中國汽車產業作出更加積極的貢獻。
確保汽車全產業鏈安全可控
中國汽車產業在整車開發、發動機研發方面取得長足進步的同時,自動變速器始終是瓶頸。當長城、盛瑞和東安以及吉利等一批企業具有批量研發制造自動變速器的能力后,中國汽車產業才算走到可以比肩國際競賽的起跑線上。
面對外資大舉進入自動變速器制造領域,中國汽車整車和零部件企業、產業呈現出不同的視角和層次:自動變速器企業面對強大的競爭者表現是緊張、警惕;整車企業對零部件配套的安全評估標準,一是便于取得,二是易于掌控,三是要避免“被控制”,以性能好、成本低的配套體系支撐其持續提升競爭力。
汽車產業的評價標準是全產業鏈受制于人,還是安全可控。國家要求“一般制造業”不斷開放,深入改革。其戰略深意在于:一是基于中國發展作出的戰略抉擇;二是以實際行動推動經濟全球化;三是“堅決破除制約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的體制機制弊端”的具體舉措;四是“努力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共創和平、安寧、繁榮、開放、美麗的亞洲和世界”愿景。這充分表明黨和國家繼續深入改革開放的堅強意志,與當年中國加入WTO時的情景極其相似。中國汽車產業對安全觀必須重新進行審視。
比起中國品牌整車和發動機發展起步期的艱辛,自動變速器是幸運的。歷史證明中國的整車企業是在“赤手空拳”的狀況下拿下中國市場的“半壁江山”;發動機在18年前就失去了“50%股比”保護的背景下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到與外資逐步縮小距離。當下中國的自動變速器比起整車與發動機當年的境遇要好得多,沒有理由發展不起來。創新是逼出來的,要有信心和定力。
工信部、發改委和科技部聯合編制并印發的《汽車產業發展中長期規劃》中首次提出“全產業鏈實現安全可控”的理念。在新時期,尤其在中美貿易戰的背景下,以確保“全產業鏈安全可控”為目標,衡量的標準至少應包括8條:一是堅守低碳化、信息化、智能化核心技術的自主性;二是呈現技術貢獻的雙向性;三是體現產品研發的互補性;四是鼓勵品牌建設的共享性;五是堅持國內外市場的開放性;六是維護供應鏈選擇和定價的互利性;七是增強合資企業中方的能動性;八是提升構建全球價值鏈能力的主導性。
觀察吉利在收購英國錳銅、澳大利亞DSI、瑞典沃爾沃、馬來西亞寶騰和英國蓮花后進行有效的資源整合,吉利控股集團與沃爾沃集團組建成立吉利-沃爾沃合資公司和領克汽車合資公司,以及在白俄羅斯投資建廠的一系列過程,在體現兼容并蓄、和而不同“競合力”的同時,確保“全產業鏈實現安全可控”的基本要素已經開始清晰起來。同樣也期待長城與寶馬、江淮與大眾,以及東安汽發等各類合資企業,在新的發展時期不斷展示出新的面貌、新的特征和新的模式,為中國汽車產業由大趨強奠定堅實基礎。
中國汽車產業始終是國家改革開放大戰略的“馬前卒”,在新的發展時期的歷史擔當仍然是:在越來越開放的環境下,融入全球范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浪潮;在確保“全產業鏈安全可控”過程中,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在國家陸續發布實施汽車產業投資管理等一系列重大戰略的時刻,中國汽車產業及企業的小訴求要服從國家的戰略需求,調整心態,全身投入,抓住機遇,砥礪前行。
作者系原工業和信息化部產業政策司副巡視員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合作媒體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
新聞排行榜
-
2021-01-21 11:23
-
2018-09-28 11:33
-
2018-09-28 11:33
-
2018-09-28 11:33
-
2018-09-28 11:33
新聞熱門推薦
-
2021-01-21 11:23
-
2018-09-28 11:33
-
2018-09-28 11:33
-
2018-09-28 11:33
-
2018-09-28 11:33